新《规范》对查新报告中各部分内容进行了系统、详细的规范[7]。资深查新员主要审查查新报告的格式是否采用新《规范》规定的统一格式,包括查新报告各项内容的撰写格式以及错别字等,另外要查看查新报告封页中项目名称、委托人、委托日期以及报告正文中的查新项目名称、查新目的、查新范围要求是否和查新委托书上的内容一致,查看检索结果中列出的相关文献题录是否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撰写。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由于查新员的粗心笔误而导致报告中出现以下问题:封面、结论以及申明这三处的完成日期不一致;检索式中出现的检索词未在检索词一栏中列出;数据库检索日期在完成日期之后;检索结果中实际列出的相关文献篇数和陈述的篇数不一致;漏写学位论文的出版地;委托方发表的文献未在检索结果归纳部分加以说明等等。这些细节问题除了提醒查新员自查纠错外,是否还有没发现的错误就需要资深查新员把关了。
4 查新报告全面审核
查新报告经过格式预审查,返回给查新员修正错误后,再将报告交予审核员进行全面审核,由于审核员前期已经对查新点、文献资源、检索策略以及相关文献的可比性等做了大量的审核工作,这时主要着眼于查新报告总体上的完整性以及查新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查看检出的文献是否按照与查新点的相关度等进行排列,对于多个查新点的项目是否按照查新点顺序排列[3];查新结论是查新报告的最终评述,也是核心部分,是评审专家对项目审定和成果鉴定时的必读部分和决策依据之一,审核时要特别注意是否分别对应每个查新点结合相关文献逐一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查新点的新颖性作出判断,所有表述要以相关文献内容为依据,采用客观、公正、准确、清晰的描述语句,不能有主观性描述。
5 结语
综上所述,审核员参与到从查新委托、文献检索和报告撰写的整个过程中,并由资深查新员对查新报告的撰写格式预把关后,再由审核员对查新报告进行全面审核,不仅提高查新和审核效率,而且保证了查新质量。
【参考文献】
[1]朱玉奴,马景娣,缪家鼎,等.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8):60-64.
[2]赵霞,张卓群,王春莉.区域科技查新协同服务模式的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2,19:47-49,77.
[3]黄瑞敏.科技查新审核工作规律探析[J].现代情报,2011,31(9):140-144.
[4]张曼玲,王月杰.科技查新审核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6):55-57,6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