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体育论文

新规则下排球比赛耐力素质训练特点的研究

时间:2015-11-13  作者:韦波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排球比赛、训练中耐力的特点及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指出2-3个小时左右的排球训练课,可以改善和发展队员的有氧功能系统,即提高队员的有氧耐力。若要提高队员的无氧供能能力还应该在训练课中多安排一些时间在5分钟之内的无氧练习来提高无氧供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耐力。
论文关键词:排球训练比赛,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耐力是机体抵抗工作时产生疲劳的能力,是不降低效率而长时间进行运动活动的能力。耐力是各种身体素质的基本因素之一,是竞技能力的基础。排球比赛不受时间的限制,比赛队员要不停的移动、跳跃、接球和扑救险球,有时扣球次数可达300次以上,移动距离也可达2-3千米。大部分技术都是在高强度快速度的状态下完成,因此排球运动员没有很好的无氧工作能力就不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排球比赛是在变强度长时间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排球运动员所需的耐力是在适当间歇的情况下长时间保持一定强度的能力。

2、现代排球比赛耐力素质的特点

2、1排球运动中的能量供用特点的研究

在排球运动中,队员的耐力表现为移动、跳跃在速度和高度方面的稳定性及神经系统抗疲劳的能力。在排球比赛中,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糖、蛋白质、脂肪等能源物质的氧化。在运动时由于吸氧量与吸氧量的相互关系的不同,机体的功能方式也不相同。当吸氧量能满足需氧量时,机体以有氧代谢供能。当吸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时,其不足部分以有氧代谢供能。运动强度越大,需氧量越大,无氧代谢供能的比例也就越大。过去许多研究人员认为,排球比赛时间持续两三个小时,有氧供能比例偏大。现在研究将比赛中运行时间和成死球时间进行统计,结果发现一场耗时两个小时的比赛球员的运动时间只有30分钟左右。因此现在有人认为排球比赛的供能方式应以无氧乳酸供能为主其中80%为无氧氧化供能,20%为有氧氧化供能。

张鹏在《浅谈排球运动员无氧工作能力》一文中指出排球比赛是一项以无氧供能为主的运动,在平时的体能训练中应当以提高无氧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主,有氧训练为辅。由此可见,排球运动更取决于无氧代谢供能系统。然而,无氧代谢能力又必须建立在有氧代谢能力的基础之上。这是因为高度的有氧能力不仅有助于更有效的进行氧化过程,最快地消除无氧过程中积累的乳酸,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肌肉中糖原的储量,扩大糖酵解的能力。排球运动中,跳起扣球和跳起拦网的动作,不仅要求队员跳的高,而且还要在长时间连续的跳跃中每次重复都能保持一定的高度。因此个别的跳跃等动作是无氧供能,多次重复的跳跃则是有氧功能。因此排球运动要把握有氧训练和无氧训练的量和度。

2.2发展排球耐力素质方法的分析

为了发展排球运动员的耐力,解决比赛中的体力问题,教练员们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王建民《实行新规则新赛制后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规律》指出排球运动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以无氧耐力为主导的一种竞技体育项目。由于耐力提高快消退也快。因此要经常性地有计划进行耐力训练。故排球运动员除日常正常训练外,一周或两周应进行1次专门耐力训练。赛前应减少一般耐力训练,增加专项耐力训练。大强度可单独安排一次训练课或放在训练课的最后部分。训练课中宜安排一些强度较小的专项耐力训练。

排球比赛的事实表明球权得分制和每球得分制下对运动员的耐力要求是不同的。

2.2.1传统耐力训练特点的分析

现代排球运动对抗日趋激烈,大强度的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并成为决定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要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采用专门的训练手段来发展与排球运动水平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身体素质、机体机能和身体形态,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运动素质训练。

球权得分制规定球队先夺得发球权然后再得分,比每球得分制比赛耗时更长,因此一般耐力在平时的训练中占有的比中较大,如有的教练员安排越野跑、课后的单兵防守、连续不断的扣杀、场上移动训练等等。这些方法有一个显著地特点就是耗时长,与正常的排球技战术训练、比赛时间脱节。队员一听耐力训练,想到的就是长跑、反复冲刺、来回移动、连续的滚翻移动,心理就发怵。这种方法的耐力训练本身也把教练员引入了误区,认为时间越长,训练量愈大效果越好,能把队员练得爬不起来的训练就能提高队员的耐力。其结果是比赛中队员的耐力问题、体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比赛中会出现扣球起跳高度下降、跳发球威力下降失误增多、拦网移动缓慢、判断能力下降,继而影响到心理发生情绪的变化。

2.2.2新规则下排球比赛耐力特点的研究

我国前女排接应二传邱爱华曾经在意大利打过职业联赛,她曾经提到,意大利联赛中专门的身体训练包括耐力训练较少,体能训练相当于国内准备活动的运动量。欧美球队特别注重身体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相结合,很少进行单独强化。他们把身体训练作为排球训练的一部分,完整的把身体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结合起来,当球队从准备期进入到比赛期以后,他们每周采用1-2次的简单限时对抗练习,就能够保持无氧供应能力。

排球运动是一种间歇式的运动,是以有氧供能为基础,有氧和无氧相结合的运动。排球竞赛供能来自三个系统:非乳酸能系统(ATP-CP系统)、乳酸能系统和有氧供能系统。三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随时转化。

一次排球训练课一般在2-3个小时左右,这一时限可以改善和发展队员的有氧功能系统,即提高队员的有氧耐力。但这种训练本身并不能提高队员的无氧供能能力。除此之外欧美教练员在训练课中常常安排一些练习来提高无氧供能力。如持续1-3分钟的3-4人后排连续防守救球,持续1-3分钟左右的前排3对3对抗,训练目的提高无氧乳酸功能能力。让攻手连续扣10个球,连续10次的拦网训练的是无氧的非乳酸功能能力。在2-3个小时的有氧训练中穿插一些小组合,在这些组合中对无氧供能进行训练。这些组合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它训练的是无氧代谢的两个供能体系。持续的时间超过了5分钟,训练的目的就变为有氧能力体系了。而间歇安排的长短取决于这几种供能所消耗的时间和恢复的时间,

,每组间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的间歇训练,间歇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效果较好。

同时耐力训练应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注意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原则,并应注意观察队员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负荷。此外对于无氧非乳酸供能体系恢复最好的办法是积极性活动。比赛中我们常常看到日本队员每当死球时间,都绕场地跑一跑。对于这种行动我们以往多是从心理的角度解释,而从身体素质角度考虑,这正是有效的积极性恢复,队员走一走跑一跑,正好能促进积极地体力恢复。

耐力训练要结合实战的需要,而各种技战术和身体训练中要注意耐力的提高。各种技战术和身体训练只要安排得当都可以提高耐力。特别是在技术训练中,在时间、密度、强度上结合耐力要求,要在形式上接近实战、在量上超过实战。

3 小结

综上所述,紧密结合排球项运动耐力的特点,在进行技术、战术训练的同时,围绕有氧氧化、无氧乳酸、无氧非乳酸三套供能系统的特点,合理安排练习,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技战术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在进行技战术训练的同时,发展和提高了队员的耐力水平,减少不必要的一般耐力训练。借鉴欧美球队在有氧训练中穿插各种小组合训练有效的提高队员的无氧供应能力。


4 参考文献:
[1] 张鹏在,《浅谈排球运动员无氧工作能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
[2] 章赛清,《排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与训练探析》.福建体育科技,2005, 3
[3] 王建民,《实行新规则新赛制后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规律》. 体育学刊,2003, 1
[4] 钟秉枢,《排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襄阳市城镇居民体育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论文: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体育论文
最新体育论文
读者推荐的体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