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动力

上述规划模型目标中带有偏动力因子 (由于作者专业知识有限,未查找到合适名词,所以自定义之),是模型求解的关键,现对其着重解释如下:
1)选取偏动力因子h的必要性
问题的目标是可以利用的旧井数最大,即

此目标非线性,呈阶梯状,约束条件也成非线性状,运用LINGO软件求解,虽然理论上可行,但是求解时间无限长,无法获得最优或较优解。
并且,在问题1的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旧井数为4。在问题2中,增加了可以旋转的条件,那么可以利用的旧井一定增多,因此,当旧井与最近网格点的距离 越小时,有可能被利用的旧井数会越多,在目标中加入偏动力因子体现了这个思想,实现目标的连续化,便于求解。
2)偏动力因子h中系数(0.1)的选取
动力因子 的加入使目标易于求解,但是不应该影响目标的决策性,因此,笔者将其低量级化—— ,形成了最终的偏动力因子。
4 求解结果
运用规划软件LINGO可以直接编成求解,得到1,6,7,8,9,11井均可以利用;
平移量 , ;旋转角 。
参考文献
[ 1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第30卷,中国数学会,2000
[ 2 ]、谢金星、薛毅,《优化建模与LINDO/LINGO软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