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略论中专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时间:2011-04-18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强调要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情境创设”就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数学教学则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探寻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作为中专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一直以来让许多学生感到非常头疼。中专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一般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论文检测。为此,要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关键就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开始讲课前就有必要通过特定的教学情境,来排除学生对其他活动的感知,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到有意注意上来。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认知情境,如何通过设置恰当的教学情景,增长学生的求知欲,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

一、“情境创设”的教学理论

教育家皮亚杰创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知识建构的过程,可能的、可持续的和负责的教学是提供激励学习和使学习变得轻松的环境,强调要创设情境并使学习者进入情境。“情境创设”就是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实际情况,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实施“双主”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如何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来组织实施教学。情境创设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发展、个性化教育的素质教育思想。运用教学情境,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支配因素,使学生将“要学”变为“爱学”,把被动力转化为主动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情境创设中,教师运用情境和自己的主导作用,将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营造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呢?

二、教学情景的创设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新一轮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人才,以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质量问题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数学教学则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探寻和研究的课题。中专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普遍较差,中学数学缺失比较严重,往往对数学符号抽象的描述不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其原型联系起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联想,那么对教学内容也就较易理解、掌握了。论文检测。

1、在生活情境中寻找数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

例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有一个百万富翁,忽然走了好运。有一天,在回家的路上,百万富翁碰到一个穿戴十分平常的陌生人。他并没想和那个人搭话,那人却主动找他谈开了。那人好像知道百万富翁有钱似的,话没说了几句,就谈到一个换钱的契约上。论文检测。陌生人说,“根据这个契约,我将在整整一个月中,每天我给你10万元,而你,第1天只需要给我1分钱。第2天我照契约再给你10万元,你给我2分钱。第3天我还是付给你10万元,我得4分钱,第4天我得8分,第5天我得16分。这样整整1个月,我每天得到的钱是前1天的2倍。”百万富翁是不相信世间会有这样的大傻瓜的,深怕陌生人一旦清醒过来,中途悔约。于是,2人办妥了一切手续。结果……

这时学生迫不及待去探究故事的结果,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共同探讨结果的同时,很快能导出隐含在故事中的数学知识,即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这样,利用现实生活的情境,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不少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感觉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明白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2、在问题情境中探究数学

思维从疑问中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中有疑问,就会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经过自己探索概括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才能获得深刻的理解。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我们可针对课本中重点内容和易混知识进行趣例激疑、谬误引疑、悬念设疑等,使学生学有所想,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对学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如在讲解对数的性质时,教师可给出下面两个诡辩题,组织学生讨论:

(1)、因为,即.两边取对数,有,所以.

(2)、因为,又,把这两个同向不等式的两边分别相乘得:,所以,即,所以.

两者的结论都如此的荒谬!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由于与认知不符,学生兴趣倍增,马上开动脑筋,寻找问题根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给出了无穷级数求和的条件,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接受新知识,自然也会记忆牢固,从而达到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目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建构观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文:浅谈高等数学起始教学如何与高中数学接轨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数学论文
最新数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