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从回归结果看来,弹性系数为-0.094373,表明抚养率每增加1%,人均寿险保费将减少约0.094%,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主要原因是儿童不具备投保的经济能力,有收入或储蓄的成年人才有能力购买保险,抚养率过高会降低寿险需求。
4、通货膨胀率与寿险需求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通货膨胀率每增加1%,人均寿险保费将增加约0.003%。主要原因为我省居民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货币幻觉,没有充分认识到通货膨胀对货币的贬值作用。同时由于我国银行的实际利率水平长期倒挂及寿险产品自身的保障性,更使得寿险产品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相比较储蓄而言更具有吸引力。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分析了陕西寿险市场的现状及影响其寿险业发展的因素;其次对这些因素用1990-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水平变动是导致人身保险需求总量变动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我省寿险业快速发展的问题,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迅速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总量,提高我省居民的生活水平,激发保险的潜在需求。
(二)寿险产品的创新
保险公司应该根据客户的不同特点,细分市场,设计多层次、多品种的险种,挖掘寿险市场的隐性需求。具体建议如下:
1、寿险公司应积极开发一些新型寿险产品,使其预定利率能随银行一年存款利率的变化而相应地进行调整,这样可避免利率上调时一些客户选择退保,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银行利率下调时造成保险公司利差损风险的发生。建议在部分险种的条款中增加通货膨胀适应条款,既包括对保费的调整也包括对保险金额的调整,使陕西市场的寿险产品更具有灵活性。
2、针对子女教育、健康、意外伤害的保险需求,我省寿险公司应加大相应保险产品的开发力度,满足在独生子女政策下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在我省老年化程度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建议在积极推进年金业务时,也要开发长期护理险种,以满足老年消费者的需求。
(三)加大寿险的宣传力度
我省农村人口较多,普遍收入不高,而且多数居民对银行存款收益有极度的信任感,重储蓄,轻保险,没有充分认识到通货膨胀对实际收入的贬值作用,主动购买保险意愿不强,从2008年陕西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中可以计算出陕西寿险保费收入仅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2.5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寿险公司应该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保险理念和投资风险,提高居民的保险意识。同时通过建立寿险经纪公司和寿险中介公司,帮助和引导消费者学会选择保险和购买保险。
参考文献
1 陈之楚.我国寿险需求决定因素分析[J].保险研究,2004,(6) :7~10
2 吴江鸣.我国保险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10) :26~30
3 徐爱荣.中国保险市场需求潜力实证分析[J].上海统计,2002,(5) :17~19
4 阎建军.转轨时期我国寿险需求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2,(11):19~21.
5 张伟.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7):109-118.
6 卓志.我国人寿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J]. 保险研究,2001, (5). :10~12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