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生物论文

3个油桃品种休眠期需冷量及部分生理指标变化的研究

时间:2012-02-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估算出油桃花芽的实际需冷量。以期了解3个油桃品种在本地区的低温需冷量要求。低温是诱导落叶果树休眠发生和解除的重要原因之一[1]。及休眠期部分生理指标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
论文关键词:油桃花芽,低温需冷量,休眠,生理指标

 

已有的研究认为,低温是诱导落叶果树休眠发生和解除的重要原因之一[1]。姜卫兵[2]等研究认为,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各不相同,落叶果树同一品种不仅休眠期解除的时间不相同,需冷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对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措施中引用的落叶果树品种的需冷量,应重新确定。丽油3号(Prunuspersica var. nectarine Maxim. cv ‘Liyou3’)、丽油5号(P. persicavar. nectarine ‘Liyou5’)、中油4号(P. persicavar. nectarine ‘Zhongyou4’)为近年来浙西南地区桃引种选育各性状表现优良的3个油桃品种,有望成为浙西南地区桃产业的主要品种。其中丽油3号和中油4号为特早熟品种,其早熟设施栽培面积正在日益扩大。本试验采用了0~7.2℃模型、7.2℃模型、犹他模型和0~9.8℃模型,4种低温模型测算方法对中油4号、丽油3号和丽油5号油桃品种花芽的低温需冷量进行测定,及休眠期部分生理指标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以期了解3个油桃品种在本地区的低温需冷量要求,以便为其设施栽培技术措施的正确制订和浙西南周边及以南地区的生产引种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中油4号、丽油3号和丽油5号油桃油桃品种取自丽水市农科院生态科技园桃种质资源圃,座落于丽水市区平原地带,土壤为水稻田土,土壤表层肥沃生物论文,排灌通畅。

1.2 方法

1.2.1采样与萌芽率的统计方法

自2008年12月19日开始至2009年2月20日(3个油桃花芽均萌芽)为止,每7天取样一次。取样时,各品种选取长势一致的5株健壮油桃树作为采样植株,每株每次随机选取树冠外围中上部花芽饱满的健壮长果枝6条,每次共采枝30条用作试验。其中20条用作插枝培养试验,以确定试材的休眠解除期;另10条用作生理指标的测定。

插枝培养试验,参照王力荣[3]的方法,采回后立即放入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水插培养,培养条件为:气温控制在25℃左右,光照2000lx,空气相对湿度为50%~70%,每隔2天换一次水,并在每次换水后将基部减去少许,露出新茬。培养25天后,观察萌芽情况,当培养枝条花芽的萌发率逐渐由低到高上升到50%及其以上时,其采样日视为自然休眠结束期。

1.2.2 生理指标测定

采样后,立即取下饱满花芽进行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本实验采用愈创木酚法测定POD(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论文范文。

1.2.3 温度记录与统计

将ZDR-20温湿度记录仪放在离地1.5m高度的地方,自田间气温下降至9.8℃时开始记录,每隔30min记录一次田间实际温度,统计出休眠过程中累积的有效低温时数,估算出油桃花芽的实际需冷量。本试验分别采用0~7.2℃模型、7.2℃模型、犹他模型和0~9.8℃模型对需冷量进行估算[4]

2 结果与分析

2.1浙西南地区气候条件下4种低温需冷量估算模型变化趋势

根据2008-2009年间在田间实际测得的气温变化的情况,自田间气温下降至9.8℃时开始记录算起(2008年11月23日)。4种估算模型的有效低温积累量以12月12日为第一次统计,以后每隔7d统计1次作图1。从图1中看出:前期(12月26日前),

油桃花芽

4种模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至中期后,0~9.8℃模型和犹他模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有效低温时数和冷温单位量始终增加较快;0~7.2℃模型与7.2℃模型表现也几乎一致,其有效低温时数的增加速度变得较为缓慢,但随着气温的降低生物论文,于1月9日前后,7.2℃模型的有效低温时数增加速度开始加快,与有效低温时数仍旧增加缓慢的0~7.2℃模型开始分离。至后期(1月30日后),除0~9.8℃模型开始转入缓慢增加外,0~7.2℃和7.2℃模型几乎不再增加,犹他模型的冷温单位开始进入负增加状态。从总体上看,0~9.8℃模型始终为最高值,0~7.2℃始终为最低值。

2.2 3个油桃品种休眠结束期的测定

3个油桃品种的插枝培养试验结果见表1。由表1中3个油桃品种插枝培养萌芽情况表明:中油4号、丽油5号和丽油3号的插枝培养萌芽率≧50%所对应的采样日期分别为1月9日、1月16日和1月23日。因此,推断2008-2009年中油4号的休眠结束期为1月9日,丽油3号的休眠结束期为1月23日,丽油5号的休眠结束期为1月16日。

表1 3个油桃品种插枝培养萌芽情况

Table 1 The budding rate of cultured cutting branches of three nectarinevarieties

 

采样日/月

Sample date

中油4号%

‘Zhongyou4’

丽油3号%

‘Liyou3’

丽油5号%

‘Liyou5’

19/12

0

0

0

26/12

5

0

0

02/01

35

0

5

09/01

75

5

40

16/01

90

45

65

23/01

100

75

80

31/01

100

90

90

06/02

100

100

90

13/02

100

100

100

20/02

100

100

100

2.3 3个油桃品种不同温度模式下的低温需冷量

根据3个油桃品种休眠结束期和田间实际测得的气温,采用4种低温需冷量模式进行估算统计,结果见图2。由图2所示:中油4号、丽油5号和丽油3号0~7.2℃模型的低温需冷量分别为492、554和591时数,7.2℃模型的低温需冷量分别为539、668和710时数,犹他模型的低温需冷量分别为656、722和805个冷温单位,0~9.8℃模型的低温需冷量分别为680、764和849时数。

油桃花芽

2.4 3个油桃品种休眠解除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

2.4.1 休眠期可溶性蛋白的变化

从图3中可以看出,3个油桃品种花芽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着休眠的深入呈迅速下降的趋势。中油4号从12月19日的24.26mg/g迅速下降到1月9日的8.24mg/g,到达最低点;丽油5号和丽油3号同样也从12月19日的26.37mg/g和29.16mg/g分别下降至1月16的7.88mg/g和1月23日的4.96mg/g。说明在这一阶段,蛋白质的降解多于合成。此后,随着休眠的解除,3个油桃品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出现迅速回升,保持较高水平。油桃花芽

2.4.2 休眠期POD活性的变化

过氧化物酶(POD)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其参与植物的冷胁迫反应[4]及一些植

物发育程序[5]。从图4中可以看出,3个油桃品种花

芽内POD活性随着休眠的深入逐渐升高,在临近休眠解除时,迅速上升,到休眠解除时均到达峰值。中油4号、丽油3号和丽油5号分别在1月9号、1月16号和1月23日达到271μg/g、230μg/g、120μg/g。休眠解除后,POD活性开始迅速下降。

3 讨论

落叶果树需冷量是自然休眠(内休眠)过程中有效低温的累积量化指标。姜卫兵等(在江苏镇江)中油4号油桃的需冷量以0-7.2℃模型和犹他模型计算分别为596-648时数和666-734冷温单位[2]生物论文,而在本试验中(在浙江丽水)以同样的方法计算结果却为492时数和656冷温单位,相差较大。落叶果树需冷量具有遗传性,因而不同果树树种、品种的需冷量存在差异;而同一树种的品种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这可能与植物本身的生态适应性有关,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环境因子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程度和进程、影响树体内部的生理代谢,进而影响植物体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另外0-7.2℃模型两地相差较大,而犹他模型计算结果相差较小。这可能是本地区冬季温度偏高,用0-7.2℃模型更多地忽略了7.2℃以上温度打破休眠效应,导致估算结果出现较大差异论文范文。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福建省油茶的主要传粉昆虫种类及访花行为_普通油茶
下一篇论文:4种葡萄茎叶表面细微结构的比较_扫描电镜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生物论文
最新生物论文
读者推荐的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