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OD、含盐量的增加,氨氮、总氮浓度也在增加,在连续进水过程中,含盐量对氨氮和总氮出水的影响结果如下图5、图6论文格式范文。

图5:A、B两个工艺对氨氮去除的影响
Fig5:The effect of the A and B two technologies for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图6:A、B两个工艺对总氮去除的影响
Fig6:The effect of the A and B two technologies for totalnitrogen removal
从图5、图6可以看出,A、B两个工艺体系的改变,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影响基本一致。当含盐量在0.5%时,工艺A和B氨氮的去除率40%左右,总氮去除率53%左右。当含盐量1%时,工艺A和B对氨氮的去除率在35%~40%,比0.5%含盐量降低2%左右。总氮去除率A、B基本都在39%~40%,比0.5%的含盐量降低3%左右。当含盐量1.5%以上时,工艺A、B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都急剧发生下降,氨氮的去除率下降到9%~15%,总氮的去除率下降到15%~20%,这主要是因为高盐条件下抑制了微生物的脱氮作用。总氮去除率比氨氮去除率明显高5%~10%,主要是因为该高盐染料废水主要成分是三种偶氮染料,在水解酸化条件下,偶氮结构的共轭双键可发生对称或非对称断裂,部分形成小分子氨氮物质释放出来[6]。所以进水氨氮浓度虽低,但是水解酸化释放出的氨氮,又使得出水的氨氮浓度升高造成去除率比总氮低。两个工艺体系的改变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影响不大,是因为PSB对小分子有机酸的利用谱较广,但对水解产生的氨氮物质利用具有选择性,所以即使PSB菌能耐盐也使得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如COD的去除效果好[4]。
2.3两种工艺对高盐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
在连续进水的试验过程中,随着COD、氨氮、含盐量的增加,A、B两个工艺对高盐染料废水的脱色影响结果如下图7。

图7、A、B两个工艺对脱色的影响
Fig7:The effect of the A and B two technologies fordecolor
从图7可以看出,含盐量1%以下时,工艺A脱色率93.2%,工艺B脱色率92.5%生物论文,当含盐量大于1.5%时,工艺A脱色率90%~91%,工艺B脱色率89%。工艺A的脱色率始终比工艺B的高1%。含盐量增加到1.5%以上时,抑制了水解酸化池内的厌氧和兼氧微生物的活性,不能把偶氮染料共轭双键和苯环打开,使得偶氮染料上所带的助色团和生色团功能失效,所以脱色效果降低[7]。工艺B的脱色效果比工艺A的脱色效果差,主要是因为工艺B的PSB菌池在反应器的最后,会有少量的PSB菌体进入到出水中,由于PSB菌细胞自然沉降困难而影响脱色率的检测。
4 结论
工艺“PSB+活性污泥”处理高盐染料废水的效果比“活性污泥+PSB”好,含盐量1.5%以上,对COD的去除率平均值为91%,出水在300 mg/L~450 mg/L,而“活性污泥+PSB”的去除率平均值为85.1%,出水在430 mg/L~630 mg/L,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不高且基本一致分别为11.5%、17.5%,脱色率分别为91.5%、89.3%。所以采用水解酸化、“PSB+活性污泥”工艺适合处理高盐染料废水。
参考文献
[1]郑慧,王兴祖,孙德治.厌氧光生物转盘-好氧生物膜处理偶氮染料废水[J], 工业水处理,2009,29(1):49-52.
[2]童毅.光合细菌配合UASB处理高盐度有机废水的研究[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31(3):69-73.
[3]穆军,章非娟,黄翔峰,等.厌氧酸化-好氧光合细菌法处理含硫酸盐高浓度有机废水[J],中国环境科学,2005,25(3):302-305.
[4]朱核光,石家樑,徐亚同,等.光合细菌法处理酒糟废水的试验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5(1):8-10.
[5]孔秀琴,石小锋,任瑞芳,等.光合细菌及活性污泥法联用工艺处理明胶废水试验[J],环境工程,2010,28(3):39-42.
[6]赵玉华,邢磊,李洋洋.水解酸化/MBR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9,25(5):63-66.
[7]尹冬冬.有机化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br>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