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生物论文

浅析OGO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特性_水力特性-论文网

时间:2015-03-30  作者:王骊,李军媛
OGO生化反应系统中缺氧环境较改进前明显改善且更加稳定,为反硝化菌提供了针对不能反硝化的异氧菌的竞争优势,有效提高了系统反硝化脱氮效能。

3.1OGO反应器流态特征分析

3.1.1缺氧区DO浓度分布

从能量角度,由于反应器流态为混合液环路闭路循环,对反应器任意断面,均可认为是首尾相接的。反应器结构与设备配置改进后,破坏了原有的能量平衡状态,并达到新的流动稳定平衡,使得反应器中流速分布、摩擦阻力等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反应器中的水力混合特性,导致DO浓度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缺氧区通过导流墙进行水力内回流极大地降低了缺氧区入口混合液的紊流扰动。OGO反应器的内环缺氧区呈现出的较改进前更为明显的DO浓度梯度,表明系统改进后更有利于该区DO浓度梯度的良好形成,反应器中缺氧环区推流流态得以强化。因此,OGO反应器具有更为良好的生化动力学优势,反应器效率和反应器容积利用率随之提高。

3.1.2反应器内流态特征

由于改进前后反应器结构存在差异,使得流体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分布发生改变。根据流态试验结果,到峰值后的拖尾较长,示踪剂未在短时集中流出反应器;反应器构造与内回流方式改进前后,其流型整体均呈现全混流特征。根据临界时间的试验结果,反应器平推流流型所占的比例从改进前的5.9%提高到改进后的12.9%,增加了7%左右。从流体行为的角度,OGO反应器中活动导流墙替代了2台调速搅拌器,紊流剪切力尤其是在缺氧区内的紊动作用大大减小,极大削弱了分子扩散作用的影响,使反应器的推流流态得到有效强化,更有利于在空间形成基质的浓度梯度分布,从而可提高反应效率。

3.2OGO反应器混合区水力特性分析

受圆形反应器池型结构的影响,内环缺氧区内的混合液在离心力、惯性力和弯道壁的导流作用下,其流线趋势沿弯道外壁切线方向扩散。C-隔墙突然终止,使内环液流与外环液流发生碰撞紊动混合,在混合区形成二次流。由于高速液流多集中于弯道外侧,形成弯道越靠外侧流速越大、内壁侧速度小的流动特征。同时,混合区径向宽度较环区大大增加,其内外两侧速度梯度更加明显,降低了内外环液流混合的不均匀性。反应器改进前后混合区流体运动的趋势线理论分析如图2所示。系统改进后,混合区有效容积减小,且C-隔墙的延伸使得停滞回旋区向后移动,在接近缺氧区入口处,由于活动导流墙的水力阻挡使得流线方向反射变化,有效避免了反应器混合区内侧停滞回旋积泥的问题。同时,改善液流的运动行为增强了基质与活性污泥絮体均匀接触的程度,可促进生化反应效率的提高。

4结论

1)OGO工艺在确保有机物、NH-N良好去除的前提下,其脱氮除磷效果较OCO有明显提高,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69.8%、81.3%,生物同时除磷脱氮性能稳定。

2)OGO反应器增加了缺氧反应时间,强化了沟内推流流态,优化了反应器内好氧、缺氧分区,有利于更好地形成有基质、溶解氧在沟内空间上的浓度分布,提高反应器效率。

3)OGO工艺以无能耗的活动导流墙替代调速搅拌器,实现了硝酸盐混合液的水力内回流,可降低工艺能耗,简化了工艺的运行管理。

4)OGO反应器整体呈现全混流流型的特征,反应器构造和设备配置的改进改善了反应器水力流态和混合区流动特征,改进后推流流型增加了7%,反应器容积利用率显著增加。同时,OGO反应器有效解决混合区内侧停滞回旋积泥的问题,从提高反应技术先进性的角度,实现了反应器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周 雹.2003.国内外城镇污水处理技术概况[J].天津市政设计(给排水专辑):76—89
2 张望军.OCO工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J].给水排水,2000,26(3):5-6
3 罗固源,许晓毅,唐刚,季铁军.OG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6,22(3):69-72
4 Sidat M , Bux F, Kasan H C. 1999. Polyphosphate accumulation by bacteriaisolated from activated sludge[J].Water S A,25(2):l75一l79
5 Painter H A.1977.Microbial transformation of inorganic nitrogen[J].Progress in WaterTechnology,8(4/5):3—29
6 Henze M. 1989. The influence of raw wastewater biomass on activated sludge oxygen respiration rates and denitrification rates[J].Water
7 邓荣森,张贤彬,潘江俊等.1998.一体化氧化沟混合液循环流动情况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4(2):l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仙居县毛竹林资源雨雪冰冻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分析_建议-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八角莲的毒理学研究现状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生物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生物论文
读者推荐的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