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生物论文

浅析OGO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特性_水力特性-论文网

时间:2015-03-30  作者:王骊,李军媛

论文摘要:工艺是在OCO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得到的。本文通过比较两个工艺反应器的构造,从提高生物脱氮除磷去除率的角度,对优化反应器内的流态特征与混合液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有关文献报道的OGO工艺稳定运行后的实验数据,我们判定OGO工艺实现了反应器的优化。
论文关键词:生物脱氮除磷特性,水力特性

1引言

近年来,同心圆(或椭圆)跑道式循环流动污水处理工艺,如Orbal氧化沟工艺、OOC工艺、OCO工艺、AOR工艺、AOE工艺、Carrousel3000等,由于其具有池壁共建、占地省、造价低,以及在动力学方面易于形成适合污水处理的生化和物理环境等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水处理工程师和水处理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并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的初步尝试。其中,OCO工艺将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组合在同心圆反应器中,通过环流循环实现了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的同时去除。OCO工艺是一种活性污泥工艺,BOD、氮和磷的去除均在OCO池中进行,OCO池的构造在动力学方面可保证形成适合污水处理的生化和物理环境。但在稳定运行后发现OCO工艺存在如下问题:1)中间C隔墙长度不够,使缺氧区停留时间较短,不利于反硝化脱氮。2)采用调速搅拌器实现混合液的内回流,不利于缺氧、好氧工况混合液内回流量的调节,操作管理也不太方便。3)一般要辅之以化学手段才能保证良好的同时脱氮除磷效果,增加了运行费用和操作管理的难度。为此研究改进了OCO反应器内同心圆的隔墙结构和混合液回流的设备配置,形成了OGO新型反应器。这种新工艺采用延伸C-隔墙和增设活动导流墙替代调速回流搅拌器以弥补OCO工艺的不足,因改造后的C-隔墙形似字母G,顾定名改进后的工艺为OGO工艺。OGO工艺独特的反应器结构使其具有更高的生物脱氮除磷效能。在环流循环反应器中,氮、磷的去除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液流动状态及水力特性,因此,掌握其水力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OCO与OGO反应器结构的比较

反应器改进前后平面示意如图1所示。

图1反应器改进前后的平面示意图

(1.厌氧区2.缺氧区3.好氧区4.混合区

5.水下推进器,A~D为溶解氧测试点)

反应器中心为厌氧区1,开口的C-隔墙将反应器好氧曝气区3(图中阴影区域)和缺氧区2分隔,好氧区底部安装环型曝气软管充氧。循环混合液在2区、3区出口形成混合区4,在此,两区混合液发生交换作用。OCO反应器中通过设置在2、3区入口的调速回流搅拌器调节混合液内回流。改进的OGO反应器中延伸了C-隔墙60℃,并以与池底相联的活动导流墙替代了OCO反应器好氧、缺氧区入口的调速回流搅拌器,在简化工艺运行的同时,实现了混合液水力内回流。根据OCO工艺运行的试验结果来看,对氨氮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1%和49%,系统中的硝化、脱氮效果不理想。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反应器的缺氧仅发生在内侧环区,缺氧停留时间不够导致反硝化不充分;另一方面是反应器的环流循环过程中将部分溶解氧带入C-隔墙内的缺氧区,进一步影响了反硝化脱氮效果。试验中还发现通过调节2、3区入口处调速搅拌器的转速来调节混合液会流量的方式,是难以控制混合液回流量的。经过改造后的OGO工艺对氨氮和TN的去除率提高到74%和63%,系统的脱氮效果的提高较为明显。C-隔墙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反应器推流流态的容积利用率,优化了好氧、缺氧分区,减少了混合区的水力紊动,降低了流体运动阻力,更有利于形成基质、溶解氧在空间上的浓度分布,增加了内环缺氧区的单次停留时间,提高了脱氮效果。OGO工艺中以活动导流墙替代调速搅拌器调节2、3区入口处混合液的回流量,操作方便,即可节省系统混合液内回流的调速搅拌器,又能够消除调速搅拌器转速不当对缺氧区环境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缺氧区反硝化脱氮潜力。此外,活动导流墙液有利于强化反应器内推流特性,节约调速搅拌器的运行能耗,简化工艺的运行管理。

3OGO反应器生物脱氮除磷特性

原OCO系统主反应器的C-隔墙半环区内为理论上的缺氧区,但由于受到混合液环流回流循环过程以及缺氧区人口处调速搅拌器运转过程中溶解氧带人的不利影响,缺氧环境易于受到破坏,造成实际反硝化停留时间的缩短,进而影响了脱氮效果的稳定性和脱氮率的提高。从生物除磷的角度,系统改进前TP平均去除率为68.4%,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说明反应器内的活性污泥已形成较好的聚磷菌作用机制.由于原系统反硝化脱氮率的限制,沉淀池回流污泥中带入厌氧区的NO-N含量较高,厌氧释磷受到限制,系统除磷效能难以正常发挥。根据废水生物处理理论,反硝化菌为异氧微生物,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常见的许多细菌都能完成反硝化作用,包括无色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微球菌、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等;但有研究表明,系统中能够进行反硝化的异氧菌的比例并不确定,与系统的构型关系较大。OGO反应器在结构上延伸了内环C-隔墙,增加了混合液单次循环过程中缺氧区的总长度和停留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反应器内好氧、缺氧分区,有利于促进活性污泥微生物对基质转化作用的稳定性。同时,活动导流墙替代缺氧、好氧调速搅拌器,减少了机械设备运行带人缺氧区的溶解氧量,成为提高系统反硝化率的另一有利因素。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仙居县毛竹林资源雨雪冰冻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分析_建议-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八角莲的毒理学研究现状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生物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生物论文
读者推荐的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