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实践论文

“小舞台”如何“唱大戏”—办好县级广播电视的实践与思考-论文网

时间:2015-03-18  作者:施增涛

同时,对于领导行踪的报道,要了解好领导意图,突出其活动所要达到目的,真正反映党委政府的意图,对于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和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寻找结合点,既是“喉舌”,又是“桥梁”和纽带,实实在在发挥好媒介的作用。时政新闻是传达党委政府的声音,这是信息的发出方,作为信息的有效传播,这就一定要有信息的接收方,那就是我们的电视观众。没有老百姓的接收,那党委政府的声音都将成了“水中月”和“镜中花”,所以,时政新闻既要办给领导看,更要办给老百姓看。领导希望把声音传递给老百姓,老百姓也希望得到官方的指导与引导,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寻找两者的结合点。时政新闻是县级电视台新闻信息类节目的重中之重,发生在辖区范围内的大事要事,时政新闻应该全部囊括,树立栏目的权威性。同时,在报道方法上,让时政新闻民生化,多从民生的角度来报道时政新闻。报道“时政新闻”要放在“囯计民生”的高度来考虑,努力搭建一座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200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莅临安宁,重点考察安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在座谈中谈了很多很多,如果是全程记录,那报道肯定是记流水账,面面俱到。这一段时间,“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意见最大的问题之一,安宁市通过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广大老百姓“看得起病、用得起药、看得上病”,主动破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吴仪当即给予充分的肯定。安宁电视台《安宁新闻》播出的消息“让老百姓看得起病”选择从这一角度切入,表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情系百姓、关注民生的重大主题,很好地突出了时政新闻的亲民性、为民性。因此,时政新闻素材看似枯燥,但通过民生角度来进行解读,就会培养公众对国家、对社会发展的关心和参与,很好的解决时政新闻冷热不均的状况。

第三,深度参与大型活动,打造栏目品牌。时政新闻栏目可以充分发挥它在电视新闻类栏目中居于“重中之重”地位的优势,策划组织和深度参与市内的一些大型活动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现场直播,同时配合直播活动推出大量的报道,这样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一个比较集中的宣传报道兴奋点,形成舆论声势,由此增加栏目的公信度,扩大栏目的社会影响。遇到大型活动,时政新闻栏目可以考虑在活动的现场设立直播室,在时政新闻播出时,把现场直播室的信号切进来,给广大观众以更鲜活的新闻资讯。还要重点投入人力物力,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做好策划性报道。如安宁在组织撤县设市5周年和10周年的报道时,在推出一系列成就报道的同时,开辟专栏,对庆典现场和庆祝晚会进行现场直播,整个报道影响力巨大。其次,几年来,安宁市获得了几十个“国字号”荣誉,每一次创建,对安宁广播电视台都是一次考验,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作为安宁的主流媒体,安宁电视台和安宁人民广播电台在报道好创建工作中各行业、各部门的创建典型经验的同时,还有理有据报道好创建工作中的不足,并对一些创建指标加以细化,让老百姓知晓,努力营造全民争创的强势氛围。

所以说,办活县一级电视时政新闻,既要把握好“规定动作”,又要用活“自选动作”。观众不但要了解身边发生了什么事,还要求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事情的走向等等。所以,新闻节目不但要报道比较单纯的动态性的消息,告诉观众县域内发生了什么事情,更要深挖新闻内涵,揭示事物发展规律。对于观众渴望了解致富典型、典型事件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报道,通过表面,深挖内涵,让群众对事件有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同时,在报道的过程中力求形式多样,通过人物采访、细节描写和人物行为的方式,活化新闻形式,增加受众的趣味性。其次,要增加社会新闻量,用百姓身边事影响和教育群众。县级电视台的根就扎在基层。群众中有很多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勤劳的双手、闪光的智慧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同时,也有少数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与公共道德、与法律相悖,受到大多数人痛恨。这些鲜活的人和事既容易被及时发现,又是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生动素材。把群众身边的这些人和事报道出来,对于电视台来说,是在尽“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职责,对于观众来说,觉得可亲、可信、可接受,久而久之,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教育,就能够激发起受众的兴趣。

总之,只有多动脑筋,活化形式,才能够更好地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办好电视民生新闻:立足本土,体现人本,强化“桥梁”和“纽带”作用

民生新闻是本土化特色浓厚的新闻。“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指百姓的意思。而民生新闻是有关百姓的新闻,这也符合当前的新闻报道“三贴近”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所以,电视民生新闻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6年7月,安宁广播电视台开播了一档民生栏目《安宁万象》。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
下一篇论文:返回列表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社会实践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社会实践论文
读者推荐的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