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着力加强涉警新闻事件的反应能力,及时全面的报道全市公安工作,披露警务工作信息,解析治安热点难点,普及安全防范知识,提供公安资讯服务。在及时全面的报道全市各警种的最新工作动态,追踪社会治安事件进展的同时,对正在关注的治安案件、警方人物、警方热点及焦点话题进行深度报道和背景分析。包括刑事案件侦破、案件背后的故事、警察人生历程、治安焦点扫描等内容。《安宁警方》通过对发生在地域内一些典型案例和富有教义案例的报道,使广大市民受到教育。例如对迷信诈骗、假金龟案、假钞和短信诈骗等报道,让老百姓提高防范意识和鉴别能力;通过对一些民间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的报道,以案释法,在突出惩戒的同时,起到警示和教育群众的作用。
《安宁检察》是安宁电视台继《法院说法》和《安宁警方》之后,与安宁市人民检察院合作的又一档法制节目。节目开办两年来,始终秉承惩治腐败、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等社会责任,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效地发挥了法律监督和司法为民的作用。
安宁电视台的三档法制栏目开播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许多群众反映栏目播出的案件有典型性,从中学到了大量法律知识,为群众解决法律纠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栏目着力于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了群众法律意识,创新了普法宣传教育的形式,为深入开展安宁“五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建设平安、和谐安宁做出了积极贡献。
《走进安宁》、《安宁故事》,以全新的新闻视角,来解读安宁的发展变化,来诠释安宁变化发展中的人和事。
办好广播节目:架通空中桥梁,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全覆盖
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空中桥梁,县级广播网络的兴盛与衰败,关系到县级台站宣传地位的强化与弱小。
安宁人民广播电台由于诸多的原因停播了一段时间,在安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于2004年12月1日恢复试播。为了提高收视率,安宁人民广播电台对节目进行了全新改版,以主持人中心制为前提,整合时段资源。节目播出时间由试播时的每天两小时延长至每天7个小时,在原有新闻节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晨光传递》、《天天读报》、《新闻早班车》、《音乐空间》、《健康生活》、《流行时尚》、《音乐水晶宫》等咨询、音乐、娱乐等互动性、陪伴性节目。
广播不仅仅是大众文化传媒的一种有形工具,它如同电视、报刊,亦有其共同的社会属性和政治任务。可是这些年来,县一级广播台(站)运行艰难,裹足不前,景况异常惨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安宁建立了新闻稿件采集、编辑、制作、播出于一体的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播出网络系统,打造人力资源整体优势,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对发生在区域内的新闻统一安排资料使用和采访报道,消除信息分散、资源浪费的弊病,把握正确新闻宣传导向。在本台内一稿两用,对上一稿多投。这样本台的稿源充足,解决了“稿荒”问题;对上增加了供稿量,壮大了对上报道的力量。
其次是广纳社会资源,启用业余兼职主持人。为了弥补主持人不足的问题,安宁广播电视台面向社会招聘兼职主持人,改善本台专职主持人不足的局面,有效发挥社会各界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作用,台里从部分市直部门和镇街择优聘任了5名业余主持人,人尽其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才能优势,使节目充满朝气,又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三是将编播人员科学组合,形成两台互动的格局。安宁广播电视台将电台、电视台采编播人员科学有机组合,相互调配,合理利用,互为补充。改变编播人员单纯局限于本台业务范围的现状,形成两台互动的格局,根据需要随时调配。指导两台编播人员提高业务能力,适应并胜任拓展的业务。
广播的特点在于信息传达及时、网络建设经济、覆盖范围广泛,可以有效弥补农村地区“两看”缺失(报纸订阅非常有限,无线电视频道非常有限)。所以,安宁人民广播电台自回复开播以来,节目收听率不断提高,受到了广大听众的高度评价。
广播、电视是县级的两个主流宣传媒体。以安宁的广播电视为例,两台自开办以来,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内宣和外宣力度,为发挥地方优势,促进经济繁荣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广播电视是党委、政府的重要喉舌,是架起党委、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桥梁。在新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国家的今天,如何发挥县一级广播电视业的职能作用,成为摆在我们广播电视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业,在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
所以说,县一级新闻媒体,只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小舞台”也能“唱大戏”。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