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对其进行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环节。历史街区保护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兼顾历史与现在、物质与非物质关系,同时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继承与更新等多方面的关系。中国一汽历史街区是长春市的重要历史街区,在保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价值和现状,从强化空间景观规划、建立保护测评体系、实施社区居民参与、制定多赢保护机制等方面入手,以期全面综合、科学有效地进行保护。
论文关键词:历史街区,中国一汽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作为一个城市,不仅要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的服务体系,而且需要有城市文化寄托的且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因为,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中存留下来的连片的建筑群体,它保存着这座城市发展过程的基本历史信息,能反映出城市的特色风貌。[1]所以,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尤其是对于一座完整的历史文化城镇来说,拥有能反映城市特色的历史街区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历史街区的保护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吴良镛教授指出,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对它的改造应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千万不可粗暴地大拆大改,否则城市失去了史迹,犹如人类失去了记忆,肯定会对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造成重大损失[2]。因此,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应提上日程。本文将在阐述历史街区内涵和保护性规划模式的基础上,以中国一汽历史街区为例,试图找出历史街区保护性与规划的一些具体策略。
一、历史街区内涵
历史街区又称历史文化地段。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学会在雅典通过的《雅典宪章》上最早提出了“历史街区”的概念:“对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街区,均应妥为保存,不可加以破坏”。我国正式的“历史街区”的概念是在1986年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时提出的:历史街区是指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随着内涵的不断深化,历史街区的概念也逐步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在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中明确提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3]
综合来看,历史街区的概念上一般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历史街区有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具有区别于一般的独立的文化保护单位的整体性和规模度,是一个地区(方)历史的见证;第二,历史街区内部所包含的文化要素中国一汽历史街区,不仅包括有形的,如民居建筑、商铺楼市、道路桥梁等,而且还包含许多重要的无形文化,如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关系、民俗习尚等;第三,有一定比例的真实历史遗存,携带真实的历史信息;第四,历史街区应在城市(镇)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具有活力的地段[4]。
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模式
(一)静态保护模式
静态保护模式是指在城市特定地段划分出一定的保护范围,由绝对保护范围和相对保护范围组成。绝对保护范围中要求严格保护,禁止对现状环境作出任何改变;而相对保护范围内的要求有所降低。[5]
静态保护规划是一种“目标——操作”的线性规划模式(见图1),以强调对历史街区实行控制性的保护为核心,注重对时间维度中所积淀的历史物象的保护、保留。此模式有利于全面保护历史街区中的文物。但由于过分强调“静止式”、“停留式”的保护,往往将历史街区孤立起来,而忽视将其纳入整个城市总体发展的有机体中。从而导致历史街区成为“孤岛”,使保护更多的时候流于形式。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动态规划研究[*] 保护](/d/file/picture/201106/29/17.files/image001.gif)
图1历史街区静态保护规划模式
(二)动态保护模式
动态保护模式是相对于静态保护模式来说的。它是指根据历史街区的实际状况,以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与形态为依据,按照历史街区内在的演变规律,顺应城市和街道肌理,使历史街区有机的保护与更新。所谓“有机更新”,主要包含三个含义:即“城市整体的有机性”、“城市细胞(居住院落) 和城市组织(街区) 更新的有机性”、“更新过程的有机性”。 [6]在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改造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小规模改造的方法。
动态保护规划是对静态保护规划的继承和发展,它屏弃静态模式中的不合理因素,使规划更加合理、更具有可持续性。街区的历史文化保护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将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7]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与之息息相关的环境也随之改变,环境变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冲突与交融。这样的保护不是被动的去适应环境变化,而是前瞻性地洞悉这种变化,影响区域环境、乃至人们的生活(图2)。[5]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动态规划研究[*] 保护](/d/file/picture/201106/29/17.files/image002.gif)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动态规划研究[*] 保护](/d/file/picture/201106/29/17.files/image003.gif)
图2历史街区动态保护规划模式
三、中国一汽历史街区价值及问题诊断
(一)中国一汽历史街区价值
2009年,经长春市政府批准,确定向吉林省政府申报第一汽车制造厂街区、人民大街街区、新民大街街区、伪满皇宫街区、南广场街区等五个历史街区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10年3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将第一汽车制造厂街区等批准为历史文化街区。
第一汽车制造厂街区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标志性见证,其中分布的建筑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空间布局完整、历史建筑风格统一,在我国城市现存历史街区中独具特色,对长春城市总体风貌的形成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中国学术期刊网。
为能更科学评价中国一汽历史街区的价值,本文利用特尔菲法选取并构建了历史街区价值评价的5项一级指标和16项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同时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见表1)。再利用特尔菲法对中国一汽历史街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精神价值、使用价值等5大价值进行定量评价。
表1历史街区价值评价指标及权重
总目标层
(A层)
|
评价项目层(B层)
|
评价因子层
(C层)
|
历史街区价值评价(A)
|
历史价值(B1)0.3
|
历史重要度(C1 )
|
0.1
|
历史久远度(C2 )
|
0.1
|
历史影响力(C3 )
|
0.1
|
艺术价值(B2)0.25
|
材料质感(C4 )
|
0.075
|
色彩搭配(C5 )
|
0.075
|
造型布局(C6 )
|
0.1
|
科学价值(B3)0.1
|
形式成就(C7 )
|
0.05
|
内涵价值(C8 )
|
0.05
|
精神价值(B4)0.15
|
宗教崇拜(C9 )
|
0.0375
|
象征作用(C10 )
|
0.0375
|
认同感(C11 )
|
0.0375
|
惊奇感(C12 )
|
0.0375
|
使用价值(B5)0.2
|
相容性(C13 )
|
0.05
|
适应性(C14 )
|
0.05
|
基础设施(C15 )
|
0.05
|
工作状况(C16 )
|
0.05
|
通过特尔菲打分评价后,可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街区总得分为90.5分。从各指标具体情况看来,历史价值(B1)为26.5分,艺术价值(B2)为24.5分;科学价值(B3)为8.25分;精神价值(B4)为11.25分;使用价值(B5)为20分(见图3)。这说明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街区的各项价值都较高,尤其是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最高。

图3中国一汽历史街区价值的评价得分
(二)现存问题诊断
1. “躯壳式保护”导致文化内涵丧失
近年来,部分人认为利用历史街区发展旅游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于是便出现了以保护和发展旅游为名拆旧建新,拆除街区内的传统建筑,改变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使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街区沦为“假古董”和“建筑躯壳”,导致城市只有历史而无文化;抑或使得历史文化只有片段而无全景,真正的文化成为孤岛,仿制品却充斥街道。[4]
2. 街区空间的变化和环境的破坏
历史街区的空间及其赖以存在的环境是历史街区的文化得以彰显魅力的重要因素。但在中国一汽历史街区,还存在着以商业开发运作方式进行的保护、改造,原住居民的流失不可避免。居民间原有的邻里关系及社会网络、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模式和居住文化遭到破坏。[8]同时,不注意保护周边环境,所依附的环境已不复存在,使其失去了整体风貌。[9]
3. 历史街区更新中忽视公众参与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