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社会的必然悲剧,一个人的幸福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爱米丽的住宅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风味”“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的“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大木屋”。是社会变革中必然的悲剧。爱米丽,社会的必然悲剧,一个人的幸福。
关键词:爱米丽,悲剧,个人幸福,不同视角,女权主义
 

一、 引言

爱米丽的住宅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风味”“带有浓厚的轻盈气息”“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的“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大木屋”,而“汽车间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侵犯了这一带庄严的名字(杨1985)”。当时新型资产阶级已应运而生,而南方的贵族势力已处于没落时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社会,人们的思想状态在新旧斗争中不知所措。

在面对发生在爱米丽身上的事情时,“我们”和爱米丽持有不同观点。本文从作品中代表当时社会思想背景的“我们”及爱米丽本人的视角分别解读这部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本文或许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在多姿多彩,思想迥异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更加宽容。

为了方便解读,本文将福克纳原叙述顺序重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排列。

二、“我们”与爱米丽的视角

原著(英文版)中“我们”出现了40次,在他们的眼中是如何看待爱米丽的事件?相同的事件,从爱米丽的视角,又可以得出什么?

1.爱米丽30岁未婚与父亲去世。

在那个时代,30岁未婚不常见,在“我们”眼中,爱米丽是具有高贵血统自命不凡的女士,“和像她一类的女子对什么年轻男子都看不上眼。”父亲去世后 “单身独处,贫苦无处”,“我们”认为她脱下了高贵的外套,“懂人情”了,因此在她父亲死后的第二天依“我们”的习俗去看望她。面对爱米丽的不承认父亲的死,“我们相信她这样做是控制不了自己”。毕竟父亲赶走了所有的青年,除了这栋房子什么都没给她留下,“我们”同情怜悯她的一无所有。

文中并未表示父亲健在时爱米丽的反抗和争取,或许有,但并未有所改变。按照精神分析,爱米丽在“压抑中认同,将压抑转化为内在的自我需求,完全屈从于父权(邱2005)”。因此父亲去世后,爱米丽相信“父亲并未死”,因为他不能死,否则已惯于的“内在的自我需求”将被打破,她已习惯父亲的管束,安于现状。“病了好长一个时期”,这对她来说,是接受父亲去世的调整阶段,内心也发生了变化,剪短了头发,“看上去像个姑娘”,重新建构脱离父亲的生活,尽管如此,她依旧保持着贵族特有的庄严肃穆---“和教堂里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不无相似之处”。她从失去父亲的不知所措中重新站起来,试图寻找自己的方向。

2.爱情来了。

父亲去世对于爱米丽来说,是全新的开始,有了爱人。为什么爱米丽小姐没有找到伴侣,却和来镇上施工的北方工头谈起恋爱?主要原因是父亲早已把镇上的适龄男子驱赶干净。荷默是个新人,没有遭到过爱米丽父亲的驱赶。而他北方粗犷性格与爱米丽及镇上的守旧的人来说,是一种冲击。虽然“我们很高兴看到爱米丽多少有了点寄托”,但在老人眼中,高贵的爱米丽是不应看上“一个拿日工资的北方佬”,这和贵族身份不相符,尽管失去父亲,再大的悲伤也不允许一个高贵的妇道人家如此“堕落”。妇女们则认为是“青年的坏榜样”,迫使浸礼会牧师去拜访爱米丽,并通知爱米丽的堂姐妹前来阻止。发表论文,爱米丽。在“我们”得知爱米丽小姐定购了银质男人盥洗用具和睡衣之后,“我们着实高兴”,因为“比爱米丽小姐更有格里尔生家族风度”的“两位堂姐妹”大概已经将北方佬荷默按照南方贵族规矩驯服了。发表论文,爱米丽。但荷默本人“无意于成家”,依照爱米丽所受的教育,是不会放下高贵的尊严哀求荷默。在“我们”认为他们要结婚时,爱米丽却坚定的理直气壮的买了砒霜,于是“我们”都认为“她要自杀了”,“也都说这是再好没有的事”。“我们”认为面对荷默的“无意于成家”,世俗的反对,爱米丽无法继续支撑下去,死亡对于一个无路可走的“堕落”的人来说,是个好选择。但事实上在荷默再次回来时,爱米丽用死亡永远的控制住了她的男人。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爱米丽在“压抑与反压抑中寻求平衡和协调(邱2005)”。

3.爱情“消失”了。

荷默按照“我们”的预期回来后从厨房门进去后再也没有出现。爱米丽也整整6个月没有出现在大街上。但“我们”并不觉得“出乎意料”:毕竟父亲去世,心上人又离去。“有少数几位妇女”“冒冒失失地去访问过她”,无功而返。

但在爱米丽看来这6个月是幸福浪漫的,她与爱人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度过了6个月。她可不可以不杀掉爱人以获得常人的幸福?我们说可以,但这不是爱米丽所考虑的问题。她不承认父亲死亡,人们诉诸法律武力时才将其埋葬,在她看来,生理死亡是种永恒的存活方式,而不是离去。如果想永远拥有她的爱人,不离开她,死亡对她来说是最安稳的方式,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人知道,否则荷默的身体也会同父亲一样被人埋掉。爱米丽在“压抑与反压抑中寻求平衡和协调导致了人格分裂。发表论文,爱米丽。(邱2005)”

4.开授瓷器彩绘课。

“我们”看到了课堂从开办到停办的过程,“沙多里斯上校”的旧时代,爱米丽还在一板一眼的教授女孩子们学习传统瓷器彩绘。但新精神到来后,爱米丽被新社会抛弃,课程也永远停止。新旧交替间的矛盾已清晰可见。

而爱米丽拒绝与新事物靠拢,固执的顽抗下去。

5.税收事件。

爱米丽曾被获免纳税。但“思想更为开明的第二代人的当了镇长和参议员”时,便通知她纳税,但每年只会收到退回的通知单。这是爱米丽传统化身与新社会进行的最正面的斗争,“把他们连人带马地打败了”。

6.爱米丽去世。

去世后,全镇的人都来了,老年男子表达出对爱米丽的尊重和敬仰。“我们”进入尘封40年的房间发现“那男人躺在床上”并在他旁边的枕头上有人头压过的痕迹和一缕爱米丽铁灰色的头发。“而这时人们才真正为她感到难过”。

三、总结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我们”对爱米丽充满关怀之情,因为她是“我们”所尊崇的“纪念碑”,但旧思想的根深蒂固也约束着爱米丽的生活。当时“我们”竭力守着南方旧传统,对于荷默的出现,有着本能的排斥,在新思想的冲击下,在“我们”眼中,爱米丽虽然可怜但也必须保持贵族的尊严以维护旧传统,因此在她与荷默展开恋情时,“我们”通过干预她的生活来体现传统规则,却无法抗拒新思想的到来,爱情来了、开授瓷器彩绘课和税收事件充分体现出这种新旧冲突。而“我们”这些继续守旧的人挤在新旧之间不知何从,在“纪念碑倒下”后将被取代,是社会变革中必然的悲剧。

虽然作者在作品中常以旧传统小胜新思想,也只是以一种尊重的姿态向旧传统告别,如同“我们”告别爱米丽一样,不得不向过去告别。发表论文,爱米丽。“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冲突和对南方爱恨交织的心情。”(肖1999)

福克纳对爱米丽有如下论述:“她想留住曾经拥有过的东西。这就很糟——不顾一切的去留住任何东西。但是我同情爱米丽。(刘1998)”父亲的约束使爱米丽失去了与常人的生活,她是当时旧社会的极端代表。发表论文,爱米丽。但是仅从爱米丽一个女人的视角来看自己的一生未必可怜的,甚至是种成功。如果爱米丽能够按照常人思考问题,她会用砒霜杀死自己,却活到74岁。自始至终是一副高傲、自尊的淑女形象,坚守她的传统、高贵、尊严、爱情、与荷默的秘密。她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在压抑和被压抑中寻求平衡和协调(邱2005)”。在新旧的夹缝中保持自己,在没有出路的环境中寻找缝隙。她“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拥有自己选择的爱人,并终身相伴。在爱米丽看来,她不需任何人的同情,她把自己长期隔绝起来并没选择自杀,宁愿孤老。发表论文,爱米丽。大多评论认为爱米丽是悲剧,但从爱米丽的视角来看,如果她可以在坚守中获得满足,这也是幸福,也只有她才能体会到这种付诸于自我认同行动的幸福。

注:本文中《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中文引用均出自杨岂深翻译版本。

注释

1.刘爱英. 从淑女到魔鬼——试从社会学批评角度看《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悲剧意义. 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2)

2.邱运华. 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肖明翰. 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动因. 美国研究. 1999(2)

4.杨岂深. 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 世界文学.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傻女婿形象文化内涵
下一篇论文:试论美国人的中国观及其影响因素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