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从文化的角度看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圣经•旧约》中,上帝取下世上第一个男人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第一个女人夏娃,他对夏娃所:“女人,你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你必依附男人。”这意味着女人天生就是男人的附属品,而夏娃引诱亚当偷吃禁果,注定她是恶的化身,必须永远忍受痛苦。与夏娃相对的是圣母玛丽亚,她托梦感应受孕,象征着真、善和爱。“圣母――夏娃”构成西方社会女子无法跨越的两级,她们只能从中确认自己的行为和身份,压制正常的人性。这种英语文化中对女性的贬低反映在英语语言中,深刻影响了英语词汇中性别歧视现象的产生。

语言的产生被恩格斯视为人类文明的开端,他认为人类文明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女性受压抑的历史。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她们长期的地位地下和权力有限最终导致了英语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例如,美国旧金山有条广告说,“We married off our last daughter”,“married off”往往使人联想到“auction off”(拍卖掉),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由此可见一斑。

四、英语词汇性别歧视现象的发展趋向

由二十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Women’s Liberation Movement)开始,到八十年代的极端女权主义运动(Feminist Movement), 再到二十世纪末的第三次女性主义浪潮中传统女性的“复归”,女性经历了为消除性别歧视所进行的种种尝试。长期以来,女权主义者们一直致力于改造英语语言,以消灭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语。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女权运动对英语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逐步朝中性化的方向发展。

(一)创造新的词汇,使新词汇尽量中性化。

最突出的例子要算“Ms”的创造了,为什么男性不分未婚已婚都是“Mr”,而女性却要分已婚的“Mrs”及未婚的“Miss”,于是“Ms”的创造解决了这一性别不平等的语言问题。还有很多以前常用的含有性别歧视的词汇逐渐被不含性别歧视的词汇所取代。比如:

原词 新词
Bachelor/ widow singles
chairman Chairperson/ chairhead/ chair
Man power Work force
Housewife Home-maker/ domestic-manager

(二)创造新的中性人称代词,以解决人称代词男性化的问题。

人们在交际中往往用he来泛指,如:Every student should havehis own opinion.于是有人主张用their来代替句中的his: Every student should have their own opinion.在女权运动的推动下,如今的报纸、广告、教育材料等都接受了hisor her并用的方法:Everystudent should have his or her own opinion.

美国著名的女性语言学家Varda One建议用新词ve, vis, ver分别取代he/his, his/her, him/her。这样的主张很有意义,但语言的发展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终究体现了人们为消除英语词汇的性别歧视现象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三) 重新定义含性别歧视的旧的词汇

神学家Mary Daly与人合写了一本词典,将spinster, old maid等词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另外还对性别歧视词crone, battle-axe, hag, gossip, witch等进行了重新定义。这说明女性从一个被歧视的群体发展到意识到自己的劣势地位,并开始争取平等权力。

五、结语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根源于文化及社会的因素,反过来又影响着社会文化。“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它反过来还影响人的思维和精神的构建。(张,2005)因此,消除语言的性别歧视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女权主义运动对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年来,一些社会学学者提出男性解放的概念,他们认为,男权文化不仅危害了女性,也危害了男性,女性要真正解放,男性也必须获得解放,男性解放运动和女性解放运动应该是并行不悖的。(方刚,2006)由此可见,文化意识领域性别偏见的消除以及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的消除有赖于全社会包括女性和男性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Coats J. Women, Men and Language [M]. New York, 1986.
[2] Lakoff, R.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75.
[3] 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J] 《外国语》1983,(6)。
[4] 戴炜栋,何兆熊等,《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方刚,《第三性的男人――男人处境及其解放》。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5] 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6] 张玉哲,《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龟兔赛跑所想到的
下一篇论文:从邀请行为中看礼貌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