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在文学课中凸显学生的知识主动建构意识

时间:2015-09-18  作者:兰晶
学习者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和交流,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共同完成对于新知识的建构。这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学习者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习者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智力水平;另一种是学习者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依靠他人的启发和指导达到的发展水平。这借助他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通过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中。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所启动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论,学习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建构效率,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帮助,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通过小组学习,师生协作,生生互助等形式与他人一道完成更为全面,深刻的建构。

 

比如教师在介绍某位文学大师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即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分别阅读不同的作品,阅读后再聚在一块,向其他小组成员复述自己所看的那本书的故事梗概,并就写作手法,写作特色,故事情节等方面予以评价。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作品,开阔视野。精读的一部作品往往比泛读好几部作品的效果更佳,而集思广益又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的提高。

三 结 语

现代教育中的英语文学课,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读懂,读透一部作品,而且还应把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建构主义理论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行性策略。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而是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更是拥有创造性思维和兼容并包的开放胸怀,又懂得沟通与合作的高素质人才。从这个意义角度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文学课教学中的运用,对有效地开发学生的主动建构能力,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Stefe,L.P.&Jerry Gale.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3] 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OOO.
[4] 张天宝. 主体性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旧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日瓦戈医生与吕纬甫、魏连殳的比较
下一篇论文:卡内基的成功与失败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