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要突出崂山区农村的特点。崂山区农村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既有被村庄反哺的特点.又有支援村庄发展的功能。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所没有的。篇目设计时一定要突出来。在记述新村建设中要把村庄规划作为重要内容来记。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崂山区农村的特点。作为普通的农村是没有上述特点的。《王山口村志》,其篇目为:概述、大事记、境域、人口、政治、经济、社会、文教卫生、村风民俗、人物、荣誉、附录和编后记。
8、要抓住主体。改革开放后,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篇目设计不仅要归属得当,标题简明,排列有序,更要充分记述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包括背景、过程、内容、效果和存在问题.把记述改革和记述农村的发展结合起来。
六、篇目创新
1、要有鲜活的时代特征。即对具有时代典型意义的重大事件,重大举措,重大变革,可以单独开创新篇。如设立“海上王山口”章。对各个部类里面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门类、新发展、新表现,可以增加其内涵和外延,让各个部类在内容和形式上展现时代风貌。遵照最新的科学分类学理论和方针进行合理的整合、增减,或归并、或升格等做法,打破村志篇目一潭死水的局面,达到突出时代特征、展示地方特色的目的。
2、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才能打造出独树一帜的精品村志,同时以“志”为载体亮出村庄品牌。《王山口村志》从分析村情入手,着重做大做强“海洋之乡”、“教育之乡”、“建筑之乡”三张“村庄名片”,系统记述其发展史以及安排表格和插图等,通过多种表现形式全景式展现这几张“名片”的魅力。
3、外在写实与内在写精。一部村志如果仅是机械的记载,而缺乏人的活动,则既不科学也不可读。如《王山口村志》既收录领导人物,又关注普通人物。收录在外知名人士、烈士、英模人物,并集中收录先进人物、中级技术人员名单。在重要历史性事件中“以事系人”,如村办企业改革的起步、居民小区项目的论证、系列良种的培育等,客观记载这些人物的历史性贡献。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者活动、时尚新风等有关章节中展现人的精神面貌。
4、秉笔直书,优劣兼记。在反映成绩的同时,也反映存在的问题,且主要从解决的角度去反映,如禁黄和虾池投毒案件的查办等,将报喜与报忧有机地结合起来。该志设人物传记逝世的本籍人物和客籍人物,设人物表记烈士、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以事系人”,将记人与记事有机地统一起来,增加村志的灵气,有效地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弊端。此外,还安排珍贵的彩色插图,如王山口行政区划图、王山口地势图、王山口规划图、王山口风貌、王山口滨海特色等,将图记与文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图文并茂的效果。编修村志,要使社会变迁得以文本留存,文化传统得以薪火相传,施政得失也得以客观体现。修志工作在体制上是村志办主持,党政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对于具体的取舍和把握应该由村志办权衡。村志办既是村两委下属的组成部门,同时也是村情研究的专门机构,其工作成果不仅对领导负责,更要对历史负责。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客观陈述得失是责任所在,当然如何具体实施则与编纂者的理论水平和政治勇气密切相关。30年来,王山口村在改革中前进,取得了市文明村等令人瞩目的成绩。发展路上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既有可喜成果,又有决策失误;既有勤政廉政、爱岗敬业、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又有的重大案例。这些情况为社会所共知,村志中也不应避讳,在相关章节中应有记述。对客观存在的、群众关注的社会问题进行记录。如“村主任信箱”的产生和发展、“社会矛盾”的调解与处理,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等。
5、主体与附属。一部村志是多种信息载体的集成,如果说大事记、各篇纵横构成它的主体,那么各种附录、彩页就构成它的附属成分。主体与附录应该是相互协调的关系,附录中能补充各篇所不能容纳的资料,同时由于附录集中体现了村情亮点,相对独立,往往成为查阅率较高的部分。《王山口村志》附录部分收录王山口村规民约、社区规划等。彩页的存史和宣传功能过去往往被忽视,或者因条件限制而淡化,村志在志首设置地图与彩页,精选反映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代表性照片,进行分类编排,使之成为与全书有机统一而又完整系统的图文版文献。
6、篇目设计要有精品意识。《王山口村志》篇目,创设“王山口文明”章和“感动人物”节,为该村创造的“文明创建经验”和涌现出的“市、区感动人物王奎海”设置出存放位置。在篇目设计时,不但要坚持科学与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合理归类,还要注意篇目的门类齐全,达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的要求,以能全面系统反映村情为标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