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初唐、盛唐咏妓诗诗境、诗情之嬗变_初、盛唐:咏妓诗

时间:2012-12-05  作者:雷陈生
青楼女子对从军征战的心上人思念至极,折柳相寄,聊补韶华蹉跎。苏颋《山鹧鸪词二首》其二云:

人坐青楼晚,莺语百花时。愁多人易老,断肠君不知。[5](P813)

青楼坐晚,思君人老,令人动容。诗人伤悼妓女的诗歌中,也可见真情流露。杨炯在《和崔司空伤姬人》诗中就有“佳人不再得,云日几千年”这样悲思悠长的句子。杜审言《代张侍御伤美人》云:

二八泉扉掩,帷屏宠爱空。泪痕消夜烛,愁绪乱春风。巧笑人疑在,新妆曲未终。应怜脂粉气,留著舞衣中。[5](P732)

美人已逝,可是她的一颦一笑仍然在诗人脑海之中,令人魂牵梦萦。再如宋之问的《伤曹二娘》,张悦的《伤妓人董氏四首》等伤悼妓女的诗歌都颇具哀伤感怀之情。四杰之后,诗人对前代妓人妓事的感怀也逐渐增多,如以“铜雀台”或“铜雀妓”和入题的诗歌,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诗歌多寄托诗人对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的感叹,及对铜雀妓的悲悯,对封建帝王荒淫无道的斥责。

唐代妓女的社会地位虽较前代略有改善,但总的来说还是卑贱的,加之妓女职业的特殊性,她们的人生命运往往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于是抒发妓怨和表达诗人对妓女命运的悲怜之情的诗歌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如刘希夷《览镜》诗云: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5](P885)

诗旨为年老色衰的青楼女子抱怨男子的薄情寡义。还有表达宫妓怨的诗歌,如吴少微的《怨歌行》、崔颢《邯郸宫人怨》和李白的《怨歌行》等,皆是说自小就以歌舞之长入宫的女子,后因色衰爱驰或人事变迁被放归乡里,或无人为夫,或草草嫁人度此残生的命运。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妓女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社会现实。

盛唐时期咏妓诗中的情感类型已非常丰富,相思、妓怨、悲怜、伤悼等情感在咏妓诗中都有呈现。至李白、杜甫,咏妓诗中的情感寄寓又迈入一个更高的阶段。李白咏妓诗中的妓女形象较之前人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他诗中常提到的“东山妓”。李白的《东山吟》云:“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5](P1723)《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云:“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5](P1802)《示金陵子》云:“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5](P1891)以上诗句及《忆东山二首》等诗歌都表达了李白对东晋名士谢安功成名就后携妓入隐东山的追慕之情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李白诗中“东山妓”已经寄托了一种中国古代文人乐于在建功立业之后隐居林泉的文化趣尚和及时享乐、快意人生的价值取向。

盛唐咏妓诗中感怀寄寓的深沉博大则是由杜甫来完成的。亲身经历了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的杜甫,深切感受到国家由盛转衰,社会日渐凋敝、民生日益艰辛的现状。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济世之志的文人,杜甫的诗歌中便有了沉郁的情感蕴涵。他的咏妓诗也有着与前不同的情感内涵,如《听杨氏歌》云: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江城带素月初、盛唐:咏妓诗,况乃清夜起。老夫悲暮年,壮士泪如水。玉杯久寂寞,金管迷宫徵。勿云听者疲,愚智心尽死。古来杰出士,岂待一知己。吾闻昔秦青,倾侧天下耳。[5](P2366)

诗中虽极尽烘托杨氏歌声之美妙,但与前人咏妓诗相比情调大变,欢愉享乐之气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悲伤哀叹。再如《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云: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5](P2361)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开元三年(716)杜甫尚幼,曾观教坊妓公孙大娘舞剑,五十年后又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忆昔观今,有盛世不再、社稷衰败之感叹。

综上所述,唐代由初逗盛的一百多年间,是咏妓诗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咏妓诗的诗境单调狭小走向丰广多元,诗情由空虚浮华走向寄托遥深,从而使咏妓诗从南朝宫体艳诗中挣脱出来,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同时也为中、晚唐咏妓诗开拓了题材疆域,打破了情感禁锢,开辟了新的更为宽广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宋]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郁沅,张明高.魏晋南北朝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3][清]吴兆宜.玉台新咏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周祖撰.隋唐五代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5][清]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6]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3.
[7]闻一多.唐诗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8][唐]魏征,令狐德棻.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9]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10]袁行霈.百年徘徊——初唐诗歌的创作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1994(6).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刍议《诗经·黍离》主旨_黍稷意象
下一篇论文:劳特累克艺术生平_人文历史论文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