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向乡镇企业输送合格、合适的劳动者,职业学校必须关注乡企,研究乡企,以乡企为师,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贴近乡企的实际需求;校企合作应该向广度、深度发展,鉴于乡镇企业浓厚的地域性特征,订单式培养、“地招班”模式、校企联动、基地共建等等,都不失为有效形式。
3、加强农村户籍学生的乡土观念教育和“三农”问题教育。对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强化乡土观念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土爱乡情节的有效路径;认识、了解“三农”问题,是学生珍视农业、同情农民、建设农村的前提。农村户籍五年制高职毕业生有了浓厚的乡土观念,对“三农”有了深刻的理解,自然会摆脱毕业回乡工作的羞耻感,自然会认为能够在乡企实现自身价值,自然会愿意回到家乡企业服务。
4、着力提高五年制大专学生的综合素养。部分乡企掌门人不信任、不愿用职教毕业生,迷信普高和高中后大专生;自身普遍低调,不敢展现自己,不愿同上层接触;深沉原因恐怕正在于五年制大专以文化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不高。在保证专业学习、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开足、开好文化理论、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个人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开展各式实践活动同样不可或缺。
5、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一级政府应当在服务乡企方面多有作为,加强地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企业员工提供舒适、方便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企业规范的用工,关键在于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同时离不开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工会的协调,政府的督促、检查,形成多方面的合力,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