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特色品牌的影响无论是企业还是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发培育特色品牌牛羊肉产业和具有地域资源优势特色的产业,创立品牌,特别是具有竞争力的名优品牌,在竞争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加强畜产品产业化发展,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畜产品,培育优质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走品牌化道路,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
四是高原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模式。高原生态文化旅游是发展高原生态畜牧业最重要的模式。高原生态文化旅游以高原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的自然、民族文化和人文景观为基础,既可以使生态环境、民族风俗和优秀文化传统得到较好的保护,又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旅游方式。生态文化旅游本身要求人、草、畜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和谐共存,是对生态环境的良好促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有利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正确处理人、畜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牧民脱贫致富缓解就业压力。旅游业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服务业促进作用明显,而服务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玛曲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拉动投资、促进消费,在这“两驾马车”双重拉动下,玛曲经济必定会快速发展。
4.2经济转型模式的实证应用
首先,继续扩大联户经营模式,推进牧民定居工程。实行联户经营和定居工程根本目的是解决因草场退化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90%夏秋草场实行联户承包经营有效的解决了草场退化问题;而春冬季牧场实行承包到户的经营方式,草场退化严重,因此要继续扩大联户经营向冬春季牧场推广。在实行牧民定居工程要以牧民需求为依据,因地制宜。目前牧民定居主要是以城镇为中心的定居模式,只是解决了部分不愿以游牧为生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多数愿意继续从事传统的游牧方式的牧民没有从定居中获得好处,针对这种情况则可实行联户定居弥补以城镇为中心定居的不足;而现在的联户经营以3-5户牧民为主,规模较小,不适合联户定居。所以在实行联户经营过程中要扩大联户规模,建立以10-20牧户为主的牧民定居社区。
其次,走特色品牌产业化道路。从图3中可以看出,特色品牌型畜牧业发展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改造现有产业发展模式。首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特色牛羊肉品种,对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产品优化升级,走出本地区。目前玛曲县唯一一家有机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特色的品牌产品和规模化生产,导致成本过高,企业发展困难。因此,要大力发展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畜产品品牌;其次,畜牧业向相关产业或行业渗透。欧拉羊肉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肉质细嫩可口的优点,并借鉴内蒙古“草原兴发”和“小肥羊”品牌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优质资源走品牌化和产业道路,同时加强产品品牌宣传;建立专业化营销组织,产品统一销售,即使是单纯销售牲畜也要利用高原天然草场的资源优势—纯天然、无公害、无污染,提升产品的价值。
 
  
延长
产业链
营销
 产业化经营
 条件
图3品牌产业化发展途径
二是发展具有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地区资源特色产业。玛曲鮭鳟鱼类养殖具备发展的条件。首先,独特的养殖水源—大水泉,其他任何地方不具备的资源,这是发展鮭鳟鱼类养殖业的绝对优势;其次,鮭鳟鱼类在甘肃省其他地区和其他省份都有养殖,但在海拔3400米的高原地区养殖还是独一无二,是发展养鱼业的比较优势。同时加强高原冷水鱼的品牌建设,使高原冷水鱼发展成“资源优势,优势产品,高价格”的品牌产品。而现有一家鮭鳟鱼类养殖场—大水渔场,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规模化养殖;资金缺乏,致使鱼苗到了更换期限,只能超期养殖,导致产量下降。因此,在培育地域资源优势特色的产业时,需要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最后,发展高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既发挥草地资源的生态、社会效益,又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传统畜牧业中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相互矛盾的难题。从由表3中可知,玛曲旅游业产值的绝对值由2000年的25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2091.8万元,增长了12.37倍,旅游收入占GDP
表3玛曲旅游业产值
年份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GDP(万元)
|
23751
|
26095
|
28700
|
32609
|
37201
|
42750
|
48500
|
54849
|
旅游总收入(万元)
|
250
|
370
|
495
|
666
|
1552
|
1294
|
2329.6
|
3091.8
|
旅游收入占比例(%)
|
1.05
|
1.42
|
1.72
|
2.04
|
4.19
|
3.03
|
4.80
|
5.64
|
资料来源:根据《玛曲县统计年鉴》(2000-2007)各年数据计算整理
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1.05%增加到2007年的5.64%,所占比例呈稳步上升趋势。说明旅游业将会发展成玛曲经济支柱产业,在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