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首先,要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明确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使命,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
从全球看,收购兼并已经成为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过去十余年占跨国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无论是从国家的竞争力角度,还是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角度,无论是从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角度,还是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的角度,都需要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大型企业、企业集团或控股公司。这对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国有资本进一步集中,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以及建立国有资产的“三级运营”,都具有重要意义。努力培育几十家大型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使其集中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中,可增强国有资本对国民经济控制力。这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在竞争力方面应都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拥有相当数量的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的跨国经营能力,基本具备与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竞争的能力。
必须重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国有资产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一方面要按照新的《反垄断法》进行现有经营行为的调整;另外,也要采取有效手段措施引导民营资本逐步进入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和领域,三是国家可通过对这批企业的企业使命的明确,甚至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其存在的理由,使其能基于国家赋予的使命确定其发展战略,在国家法律框架内开展经营活动。
其次,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仍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长期任务。
一方面要加强对国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规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董事会的建设。所有企业既使是暂时难行有效的产权多元化企业和确实需要国有独资的大型集团公司,也要通过引入外部董事的方式,建立强有力的董事会,形成以董事会为核心,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决策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
再次,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强化国有企业的科研开发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动力;国资委必须将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每年企业获得发明专利等有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人的考核体系,以鼓励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
建立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共性技术创新能力。一方面要努力形成完善的、社会化的中介服务网络,通过这些桥梁与纽带使各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形成创新合力,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部门所有的壁垒,减少重复建设,根据共性技术开发的需要,加快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科技基础平台和公共信息、公共数据的有效共享机制,提高科技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完善技术创新的政策法律制度环境,一方面要通过法律的完善激励创新行为,包括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持自主技术标准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完善产业技术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
五、进一步收缩国有资产的控制范围,给予民营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
党的16大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定义。说明在指导思想上,我国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具体形式已有新的认识:公有制不等同国有制,而可以是混合经济。我国国有资产目前分布的范围太广,必须收缩国有资产的控制范围,应从有些领域退出。
在实践中,我国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对民营企业的鼓励与保护,主要还停留在制度规定上,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因此,使民营资本、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改组,其实际意义在于:①有利于利用外资、民营资本机制灵活,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责任不明、机制不灵、效率低下等问题;②有利于构造多元投资主体,改变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推行规范的公司制,建立规范和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③有利于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效率;④有利于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努力打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微观基础,⑤有利于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培育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使我国经济更具有活力和竞争力;⑥有利于集合各方优势,形成强强联合格局,打造一批大公司与大企业集团,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⑦有利于实现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目标。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