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乱跗线螨(TarsonemusconfususEwing)的危害引发套袋苹果“黑点病”

时间:2012-02-11  作者:秩名
  

图3 苹果袋内外平均温湿度变化

Fig 3 Changes ofmea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 and out of bags

2.3各种药剂的田间防治结果

套袋前药剂浸袋口防治效果(表2),用螨类忌避剂乳油,48%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三种药剂浸袋处理农业论文,螨类忌避剂发病率为4%,48%乐斯本乳油发病率为19%、1.8%阿维菌素乳油发病率31%,空白处理发病率高达54.17%,螨类忌避剂处理达到了理想的控制效果。

喷药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表3),螨类忌避剂乳油处理的平均为害率仅为4%,48%乐斯本乳油处理平均为害率为16.25%,1.8%阿维菌素乳油处理平均为害率为26.75%。螨类忌避剂防治效果最好,极显著好于48%乐斯本乳油,而48%乐斯本乳油防治效果极显著好于1.8%阿维菌素乳油,空白处理发病率高达54.17%。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喷药防治与浸袋处理的防治效果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螨类忌避剂效果最好,好果率达到96%,有效的控制了套袋苹果“黑点病”,而空白对照为害率高达54.17%。

表2 防治套袋苹果“黑点病”浸袋试验

Table 2 Trial of controlling “black-dot disease” of bagged apple by soakingbags in pesticides

 

 

 

忌避剂

Mite epellant

乐斯本

lorsban

阿维菌素avermectin

空白对照

ck

调查果数number of investigation

50

100

100

96

发病果数 number of outbreak

2

19

31

52

危害率incidence rate(%)

4

19

31

54.17

表3防治套袋苹果“黑点病”田间药剂试验
 

Table 3 Field trials ofcontrolling black-dot disease of bagged apple

 

 

 

重复

time

忌避剂

Mite repellant

乐斯本

lorsban

阿维菌素

avermectin

被为害的果个数

The number of fruit by harmed

1

5

15

28

2

4

17

25

3

5

19

31

4

2

14

23

平均危害率mean incidence rate(%)

4Aa

16.25Bb

26.75Cc

3讨论
 

苹果套袋技术是生产优质高档水果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全国各苹果主产区除少数品种外普遍采用该项技术。虽然套袋能有效地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明显减少农药残留,以及减轻苹果轮纹病、炭疽病等病害发生,能提高抗病能力,可以避开害虫的啃食,但由于苹果套袋以后,苹果袋内形成了独特的微域环境,引发了新的问题出现,例如套袋苹果“黑点病”。套袋栽培中出现的许多其它果实伤害问题都有可能与特殊的微域环境相关联[2]

关于套袋苹果“黑点病”的致害因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2种说法,一是病原说,认为该症状是由“粉红聚端孢霉”(Trichthotheciumroseum Lk. Ex Fr.)和顶孢头孢霉(Cephalosporum acremonium Corda)引起的病害[3];二是虫源说,认为是康氏粉蚧(Quadraspidiotus perniciosus)危害造成的[4]。但生产上针对该2致害因子的化学防治并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2007年高文胜[5]研究发现,套袋苹果微域环境下微生物种群结构中没有发现报道中导致苹果“黑点病”的主要病原粉红聚端孢菌。同年年初,郝宝锋、于丽辰等发现了“黑点病”症状的出现与果袋内乱跗线螨(T. confusus Ewing)的发生有紧密的伴随现象,而与康氏粉蚧的出现与否没有相关性[1]

从“黑点病”危害部位及危害症状分析,“黑点病”的危害部位比较集中,主要在苹果萼洼的果顶端,而梗洼端及果实中间的胴部很少发生,病斑也不扩展,这与一般病害发生规律不相符合。而乱跗线螨就生活在危害状比较集中的苹果萼洼处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乱跗线螨回接试验(10-50头/果)的发病率为60%,并且果实携螨量越高发病率越高;而除去螨的空白对照发病率为0,充分证明了乱跗线螨是导致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因子;针对该螨的防治试验有效的控制了“黑点病”的发生,也证实了乱跗线螨的危害导致了套袋苹果“黑点病”。

在调查中发现农业论文,乱跗线螨也可以引起套袋梨、套袋桃果实“黑点病”。

苹果套袋后,形成的微环境,使袋内温、湿度高于袋外温、湿度,袋内的光照条件较弱,这些环境条件比较适合乱跗线螨的生存。另外,苹果套袋后使苹果果皮变得嫩,这也可能更适合乱跗线螨的取食。

4 结论

套袋苹果上人工接种乱跗线螨的试验表明,经杀菌剂处理后的果实,按10-50头/果接螨发病率为60%,接螨数量多少与套袋苹果“黑点病”发病率呈正比,自然对照发病率为20%,而人工除螨的空白对照发病率为0。因此证实,乱跗线螨的危害导致了套袋苹果的“黑点病”。

苹果套袋后,袋内的遮光阴暗环境、果皮变得更加薄嫩以及比袋外更高的温湿度可能为乱跗线螨创造了更适宜的繁殖条件,因此苹果套袋后“黑点病”(乱跗线螨)猖獗发生,而不套袋的果实发病率不足1%。

3种药剂不同处理方法,螨类忌避剂、48%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喷药防治与浸袋处理的防治效果表现出相同的趋势,螨类忌避剂效果最好,好果率达到96%,而不施用任何药剂的空白对照为害率高达54.17%,其他2种药剂对“黑点病”的控制效果不理想。

乱跗线螨也可以引起套袋梨、套袋桃果实“黑点病”。


参考文献Reference
[1]HAO BF, YU L-Ch, XU Ch X(郝宝锋 于丽辰 许长新)NewPest Mite of Bagging Apple――TARSONEMUS CONFUSUS EWING [J] Journal ofFruit Sciece(果树学报). 2007,24(2): 180-184.(in Chinese)。
[2]ZHANG J G, WANG H Y,WANG M, SUN J SH, LIU Y F, Larry Schrader (张建光王惠英 王梅 孙建设 刘玉芳 Larry Schrader) Effectof bagging on microenvironments of apple fruits. [J]ACTA Ecologica Sinica(生态学报) 2005,25(5):1082-1087. (inChinese)。
[3]ZhANG F X, SUN Q T, LIUM Y, HAN K , LIU L J.(张福兴,孙庆田,刘美英,韩康,刘来杰). The Cause and Analyze onthe Black-dot Disease of Bagging Fuji Apple [J]. HebeiFruits(河北果树). 2004,(1): 18―19.(in Chinese)。
[4]SONG H Y. (宋红玉) . ThePests and Control of Bagging Apple [J]. Hebei Fruits(河北果树). 2003,(3): 37. (in Chinese)。
[5]GAO W SH, LV D G,YU C,QIN S J ,DU G D ,ZHAO D Y (高文胜吕德国 于翠 秦嗣军 杜国栋 赵德英)Study on microorganism populationstructure in microenvironment of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野猪饲养高效益确保仔猪成活率是关键_农业论文
下一篇论文:我国苹果生产中推广最成功的十项技术_农业论文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