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乙酰甲胺磷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报告-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乙酰,甲胺磷,乳油,防治,水稻
1试验目的
评价试验药剂30%乙酰甲胺磷乳油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适宜用量及其安全性等,并与对照药剂比较,为农药登记提供技术资料。
2试验条件
2.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为第四代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
作物为水稻(杂交晚稻),品种为“德农108”。
2.2环境条件
试验设在江西省宜黄县凤冈镇岱塘村晚稻田进行。所选试验田为传统连片双季稻种植区,土质较好,灌溉便利,抛栽时间为7月16日,施药时水稻处于破口期,叶色嫩绿,长势良好,二化螟低龄幼虫发生为害盛期。各试验小区的栽培及肥水管理等条件均一致,且符合当地科学的农业实践。
3试验设计和安排
3.1药剂
3.1.1试验药剂
30%乙酰甲胺磷乳油,山东农丰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3.1.2对照药剂
30%乙酰甲胺磷乳油,上海农药厂有限公司产品,市售。
3.1.3药剂用量与编号
表1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处理
编号
|
药剂
|
制剂用量
|
施药量(有效成分量)
|
克/亩
|
克/公顷
|
A
|
30%乙酰甲胺磷乳油
|
175
|
787.5
|
A
|
30%乙酰甲胺磷乳油
|
200
|
900
|
A
|
30%乙酰甲胺磷乳油
|
225
|
1012.5
|
B
|
30%乙酰甲胺磷乳油
|
200
|
900
|
C
|
清水对照(ck)
|
/
|
/
|
3.2小区安排
3.2.1小区排列
各小区随机排列,小区之间筑小埂隔开。
3.2.2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30M。
重复次数:4次重复。
3.3施药方法
3.3.1使用方法
使用喷雾法施药,稻株上进行均匀喷雾。
3.3.2施药器械
采用WS―16型(山东卫士)背负式手动高压喷雾器(喷雾器为单个空心圆锥喷头,喷孔直径1.3mm,操作压力0.2―0.4mpa,流量0.65-0.88L/mim)。
3.3.3施药时间和次数
2010年9月10日二化螟低龄幼虫孵化高峰期施药一次,水稻生育期处于破口期。
3.3.4使用容量
按照试验设计用药量由低浓度至高浓度配药液,每667m用药液兑水50升。
3.3.5防治其它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试验期间及施药前未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其它病虫害。
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气象资料
施药当天(9月10日)为晴天多云,偏北风2-3级,气温25~35℃;药后1~16天为晴天多云天气,气温23~37℃。
4.1.2土壤资料
试验地为壤土,PH值6.7左右,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水平较高,排灌方便,产量水平为450kg/667m左右,试验期间保持田间水深3-5cm,水稻抛栽后7天施用过抛秧田除草剂一次,田间杂草极少。
4.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调查时间和次数
于药后药后16天(9月26日)水稻白穗稳定时调查一次白穗率、防治效果和虫口死亡率,共调查一次。
4.2.2调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每小区调查水稻50丛,统计水稻总穗数、白穗数和活幼虫数;计算白穗率、死亡率、防治效果,
4.2.3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计算按以下公式进行:
药剂处理区药后活虫数
死亡率(%)=(1―――――――――――)×100
空白对照区药后活虫数
调查白穗数
白穗率(%)=――――――×100
调查总穗数
CK―PT
防治效果(%)=(―――――)×100
CK
式中:CK―空白对照区药后白穗率,PT―药剂处理区药后白穗率。
4.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试验期间观察,试验药剂各剂量处理区水稻生长正常,未见发现药害和对水稻的有益影响。
4.4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根据协议,不需要进行产量和质量的记录。
4.5对其它生物影响
4.5.1对其它病虫害的影响
试验期间未观察到试验药剂对其它病虫草等的明显影响。
4.5.2对其它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试验期间未观察到试验药剂对天敌及有益生物的明显影响。
5结果与分析
表230%乙酰甲胺磷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结果
处理
编号
|
药后16天
|
死亡率(%)
|
差异显著性
|
防效
(%)
|
差异显著性
|
5%
|
1%
|
5%
|
1%
|
A
|
82.73
|
c
|
C
|
81.23
|
c
|
B
|
A
|
88.08
|
b
|
B
|
86.87
|
b
|
A
|
A
|
92.47
|
a
|
A
|
91.34
|
a
|
A
|
B
|
88.08
|
b
|
B
|
86.80
|
b
|
A
|
C
|
/
|
|
|
/
|
|
|
注:各处理间防效分别为四次重复的平均值
生物统计分析方法:用邓肯式新复极差法(DMRT)。
药剂评价:试验表明,试验药剂30%乙酰甲胺磷乳油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667m用制剂175~225g处理一次,药后16天的虫口死亡率为82.73―92.47%;药后16天的防效为81.23-91.34%。试验药剂A1、A2、A3防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2与对照药剂30%乙酰甲胺磷乳油200g/667m处理的防效相当,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试验药剂175g/667m的防效显著低于对照药剂30%乙酰甲胺磷乳油200g/667m防效,防效之间存在差异。该试验药剂防效较好,速效性一般,迟效性较长。
安全性分析:该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天敌及有益生物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技术要点:在使用时,从防治效果和成本上考虑,建议每667m用制剂175~225g(即有效成分用量787.5~1012.5克/公顷),兑水50升于水稻二化螟卵孵化盛期至二龄幼虫高峰期均匀喷雾防治一次为宜,注意稻株上均要喷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