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从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视角探究《黄墙纸》中疯女人疯癫的原因

时间:2015-05-14  作者:段国华

摘要:随着19世纪下半叶美国妇女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女权运动的先驱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文学名著《黄墙纸》,叙述了在19世纪父权统治下女性受到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最终以疯癫结束的故事。本文尝试从马克思女权主义视角,探求在父权统治社会下,基于性别的社会劳动分工、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整体女性女权意识的薄弱而导致女性沦落疯癫的过程及其本质。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父权统治,性别角色,性别分工,疯癫

19世纪前叶,美国文坛一直是男性的天下。但随着废奴运动的发展,女性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女性渴望走出家庭,加入到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来。也有不少女性拿起笔杆,写出自己的呼声。她们的故事大多集中在妇女意识的觉醒和争取自立的斗争上面,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发现女性的声音,表达女性的想法和观点。1900年美国有500万女工,使得“90年代的严肃作家必须描写女性和她们的要求。”但是社会对女性的解放持怀疑态度,甚至医学也以“科学”为名把对家庭生活不满的女性称为“神经衰弱”。【1】这其中就有当时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正是根据自己治疗的经历,吉尔曼写出了文学名篇《黄墙纸》。因其明显的自传色彩和独特的叙事形式,这篇小说出版时遇到了很大困难,出版后也未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在20世纪女权运动高涨的时期,它的价值又被人们重新发现了。国内学者从生存策略,精神分析等方面探讨这篇小说,然而结合作者的社会生活经历,从马克思女权主义视角来探究叙事者的疯癫将具有更深刻的意义。

吉尔曼相信令人窒息的家庭生活和社会传统对女性为人妻为人母的期望,正是她濒临崩溃的原因所在。然而在父权统治下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妇女受压迫以至疯癫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马克思女权主义将性别移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对于阶级与性别的分析结合了起来,着眼于根据性别所产生的劳动分工状况。资本主义被视为在性别和经济上都是具有剥削性的,资本主义父权统治成为女性受压迫的源泉。【2】就文学理论而言,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关注阅读和社会现实的关系。艺术,包括文学,也是经济产品的一种形式。马克思女权主义者质疑性别对作者受欢迎程度和作品能否成为名著的影响,认为文本意义是由社会经济和读者意识形态决定的。马克思女权主义着重分析:社会政治因素如何决定个人经历,反过来,个人经历又如何塑造社会经历。【3】《黄墙纸》中叙事者的疯癫,并不仅仅是个人经历,而是在父权统治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所有女性在争取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状态。只有女性必须服从传统的社会角色才能得到男性的认可,才能不被社会所抛弃。夏洛特在1898年出版的《妇女与经济》中写道:“财富,权利,社会地位,名望,除此以外,还有家庭及其天伦之乐,个人名声,闲情逸趣,油盐酱醋等,一个女子要获得这一切,就得接受那小小的金戒指,嫁给男人。”【4】生活在19世纪的美国女性必须依赖男性而存在,她们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是由男性决定的,而深层次的根源则在于资本主义基于性别而产生的劳动分工,由此而产生的女性阶级处于社会最底层,受到父权社会男性价值观统治,在肉体上、灵魂上都处于被剥削的地位。

《黄墙纸》向我们展示了在父权统治的社会中男女关系的对立。叙事者的丈夫是父权统治的象征,被描述成一个充满理性,客观的、有科学头脑和社会地位的医生,每天在城镇上班,有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交活动;叙述者则是一个非理性的,敏感的,爱幻想的脆弱女子,被自己的丈夫诊断为患有“产后抑郁症”,而被“囚禁”在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老房子里,整日被关在育婴室里,不能自由出入,被迫所谓的“休息疗法”。但对读者而言叙述者就像是被关押的精神病患者,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竟然也被认为是危险的,导致不能向丈夫述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在资本主义父权统治这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本来就同社会劳动相分离,所有的精力仅仅局限在家庭中的琐碎家务和抚养照看孩子上,然而女性所作的这一切都是无偿的,没有任何的经济报酬。《黄墙纸》的叙事者在治疗期间,被剥夺一切活动的权利,自己所钟爱的写作也被禁止,就连同亲戚朋友联系的权利也没有,甚至就连谈话的内容都要服从丈夫的意思,如她认为从事一些相宜的工作会对她的康复有益,然而却无法对她的丈夫言说。除非她的所思所想同丈夫所代表的男权社会价值观一致时,她的“人身监禁”才会终止;也只有当她顺服丈夫所代表的男权统治的要求时,丈夫才会断定她的病情大有好转。叙事者不满足于社会所赋予她的贤妻良母的角色,拒绝和孩子在一起,认为孩子是对她自立的一种威胁,而写作,一贯被认为是男性的职业,却引起了叙事者的兴趣。这一违反父权统治规范的行为却是叙事者女性意识产生的萌芽,却在社会强大的压力下夭折了。因为女性在经济上依赖于男性,因而在思想上受到男性的控制。社会生产,经济活动都由男性进行,女性因为体质,力量等身体原因被排除在社会经济活动之外。

我们可以从《黄墙纸》中的另一位女性身上看到这一点。珍妮,叙事者丈夫的妹妹,一位未婚女性,却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妇女。家庭的一切事务都由她操持,由于叙事者的病情,照顾小孩子也在她的职责之内。然而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免费的义务劳动,没有工资,没有薪水。社会规范又使得她无法进行有薪的社会经济活动。珍妮是叙事者的丈夫无声的同盟军,和他有着一样的价值观,执行着他的决定。她没有自我意识,无条件地满足叙事者丈夫约翰的要求。在当时的社会,大部分的女性都是珍妮的这种状态。她们被料理家务、抚养孩子这样的女性工作束缚在家里,同其他姐妹也没有过多的联系、交流和沟通。她们同社会分离开来,也同彼此分离开来,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整个女性群体之间的疏远,使得个别要摆脱男权统治的女性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往往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的父权统治直接剥削着女性的劳动,使得她们没有经济自立的条件。没有经济基础,也就没有了发言权。这也是叙事者无法满足自身写作愿望的经济原因,同时也是其自身女性意识夭折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男性掌握着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资料、手段,女性仅仅是被动的消费阶层,才使得整体女性处在男性的统治之下,性别也就成为女性受压迫的一个深层次原因,然而也恰恰是因为整体女性顺从按性别的劳动分工,造成了自身受压迫、受剥削的后果。

文学作品,同样是一种经济产品形式。文学创作也是男性的专利。写作在当时认为是男性所从事的职业。名著中的女性也是从男权统治者的视角出发,而作品能否成为名著,更是男权意识在操控。虽然有些女性也从事写作,如重要诗人迪金森,但活动范围有限。而且大多出于自己的爱好,作品读者很少。而且女性作家受到歧视,出版时遇到很多难题,多不愿使用真实姓名,如墨弗雷在成名前一直使用男性笔名。【5】《黄墙纸》中,叙事者的丈夫禁止她写作,认为这只会加深她的病情;而且认为正是她丰富的想象力是她的病症所在。叙事者只能偷偷的写点内心的真实感受。这样的暗地活动使得她感到很疲惫,最后放弃了她内心的愿望—写作,而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墙纸上。正是这种注意力的转移,最后使得叙事者进入了疯癫的状态。叙事者没能够把自己的意愿坚持下来,放弃了梦想,自己的女权意识埋葬在男权统治下的强大社会压力之中。这也体现了在父权统治下,女性不能自由的表达自己的心声,没有自己的倾听者,在精神上受到父权统治的束缚和压迫,最后导致了崩溃。【6】

《黄墙纸》中男权统治者的意识同女性个体的冲突,向我们展示了叙事者不断走向疯癫的过程。当现存的社会意识受到挑战和威胁时,人们同周围物质世界的认识也受到扭曲。叙事者想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却又不得不屈从于自己的丈夫。正是自己内心渴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叙事者才将注意力转移到墙纸上。她逐渐发现在墙纸背后有一个女人,但墙纸却成为她自由的阻碍。白天,墙纸中的女人静静地待在墙纸后面,但到了夜间,她便拼命的要从墙纸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当叙事者将自己的想象力和自身所处的现实融合在一起,将自己心里的女性意识投射到墙纸里的女人身上时,叙事者对现实的认识变得扭曲了。她幻想自己就是被囚禁在墙纸中的女人,她要帮助墙纸中的女人,也就是在帮助自己。于是她撕掉阻碍女性同胞走向自由的墙纸,解放了里面的女人,也解放了自己,因她已将自己等同于墙纸中的女人。但在精神意识层面上,她却走向了疯癫。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她摆脱了父权社会的束缚,然而又走上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束缚——疯癫。因为叙事者不再是一个正常的人,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思想,最后进入了疯癫的状态。墙上的痕迹是她自己爬行的结果,床柱的牙印是她自己啃的。幻想和现实之间是叙事者对自己妻子角色的偏离,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偏离,对自我的偏离。那一群在花园里爬着的女人,似乎在说:只有远离社会和他人,这些有女性意识的女人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只有走向灭亡。女性只有服从传统的性别角色,才能得到家庭、他人和社会的支持,才不会被男权社会所抛弃。否则,也只能被定义为疯癫。

有人不禁要问:是否顺从父权社会所赋予的性别角色本身就是一种疯癫,还是父权社会就是建立在受到控制的疯癫之上?不同的读者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资本主义父权统治是吉尔曼写作的经济背景,也是妇女受压迫剥削的经济根源。父权统治下的性别角色不仅束缚了女性,而且也使男性成为了受害者,但对女性的伤害却是毁灭性的。正是父权社会的这种基于性别的劳动分工和传统性别角色使得《黄墙纸》中的叙事者进入了疯癫的状态。《黄墙纸》使我们不得不对女性传统的社会角色进行深思,从真正意义上解放女性。

参考文献:
【1】朱刚主撰.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二卷)【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442
【2】Deborah L.Madsen.Feminist Theory Practice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5
【3】Deborah L.Madsen.65-67
【4】Gilman, Charlotte Perkins,1898. Women and Economics: A Study of th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Men and Women as a factor in Social Evolution. NY: Dover Publications, 1998.
【5】朱刚主撰. 430
【6】Deborah L.Madsen.96-97
【7】Raman Selden, Peter Widdowson, Peter Brooker.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24-137
【8】刘风山.疯癫,反抗的疯癫—解码吉尔曼和普拉斯的疯癫叙事者形象[J].外国文学评论,2007,(4):92-100
【9】党明虎.《黄墙纸》与女权解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2(4):70-72
【10】张莉萍.真实界的回归—从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看《黄墙纸》中的疯女人[J].科教文汇,2009,(13):214-21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从党史视域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历史由来
下一篇论文:对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的理解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