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导读:酞酸酯(PAEs)类化合物作为塑料增塑剂,可以增大产品可塑性和提高产品强度,被广泛应用于聚烯烃类塑料的生产中。目前,我国制定了地表水中PAEs的控制标准,因此,建立沉积物中检测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是必要的。1.1仪器:美国Dionex公司ASE300型快速溶剂萃取仪。将待净化液过已活化的弗罗里柱,先用4ml正己烷淋洗,上样,接着用8ml正己烷和乙醚混合溶剂(v/v,9∶1)淋洗,将淋洗液氮吹浓缩到0.8ml后用正己烷定容到1ml,待GC/MS测定。关键词:沉积物,酞酸酯,ASE,GC/MS
 
 酞酸酯(PAEs)类化合物作为塑料增塑剂,可以增大产品可塑性和提高产品强度,被广泛应用于聚烯烃类塑料的生产中。在河流水中也广泛存在,因分配作用可导致地表水的污染。论文参考。论文参考。PAEs可通过饮水、进食、皮肤接触和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不仅具有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特性,而且还能对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目前,PAEs已成为自然环境中最普遍存在的污染物,被称作“第二个全球性多氯联苯(PCBs)污染物”。 2005年6月5日欧洲议会投票表决,支持在玩具和育儿物品中关于六种PAEs的永久禁令。目前,我国制定了地表水中PAEs的控制标准,因此,建立沉积物中检测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是必要的。 1.实验部分 1.1仪器:美国Dionex公司ASE300型快速溶剂萃取仪;日本岛津公司GCMS-QP5050A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Caliper公司氮吹仪。 1.2试剂:正己烷、丙酮、乙醚均农残级;PAEs标准液用正己烷配制。 1.3样品的制备 称取样品10g,加入硅藻土,用丙酮和正己烷(1∶1, v/v)对样品进行快速压力溶剂萃取后,将萃取液氮吹浓缩到1~2ml,加入10ml正己烷进行溶剂转换,再氮吹浓缩至1~2ml。将待净化液过已活化的弗罗里柱,先用4ml正己烷淋洗,上样,接着用8ml正己烷和乙醚混合溶剂(v/v, 9∶1)淋洗,将淋洗液氮吹浓缩到0.8ml后用正己烷定容到1ml,待GC/MS测定。 1.4 ASE的分析条件 炉温:100℃; 压力1500psi;静态时间:5min;氮气吹扫:60s;淋洗体积:萃取池溶剂的100%;静态循环:3次。 1.5 GC/MS的分析条件 以氦气为载气,流量1.2ml/min;DB-5MS毛细管柱;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30℃;柱温程序采用程序升温,初温120℃,4min后以8℃/min升温至220℃,保持2min,再以12℃/min升温至280℃,保持4min;离子化方式(EI);离子化能量为70eV;SIM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CAS号及选择离子见表1。 表1 PAEs的CAS号及选择离子   
    
        
            | 名称 | CAS No. | 定量离子 | 辅助定量离子 |  
            | 酞酸二甲酯(DMP) | 131-11-3 | 163 | 194,164 |  
            | 酞酸二乙酯(DEP) | 84-66-2 | 149 | 150,177 |  
            | 酞酸二正丁酯(DBP) | 84-74-2 | 149 | 150,104 |  
            | 酞酸丁基苄基酯(BBP) | 85-68-7 | 149 | 91,206 |  
            | 酞酸双(2-乙己基)酯 (DEHP) | 117-81-7 | 149 | 167,279 |  
            | 酞酸二正辛酯(DOP) | 117-84-0 | 149 | 167,43 |  2.结果与讨论 2.1工作曲线 用外标法对PAEs进行定量分析。加入浓度分别为0.2、2.0、10.0、20.0、50.0ng/ml的标准溶液,根据检测的峰面积,绘制浓度-峰面积标准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标样中六种目标化合物0.2ng/ml~50.0ng/ml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曲线拟合度R2>0.9993。 2.2空白实验 由于PAEs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因此给实验中的空白控制带来了困难。本文采用铬酸洗液对玻璃器皿进行清洗,有效的控制了环境中的PAEs对样品的污染,其空白样品由石英沙代替,实验结果见表2。 表2空白值及铬酸洗后的空白值(n=6)   
    
        
            | 目标物名称 | 空白(ng/g) | 铬酸洗空白(ng/g) |  
            | DMP | 6.42 | 0.17 |  
            | DEP | 1.18 | 0.04 |  
            | DBP | 0.71 | ND |  
            | BBP | 0.53 | ND |  
            | DEHP | 0.08 | ND |  
            | DOP | 0.13 | ND |  ND:表示未检出 2.3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的测定 进行1.0和10.0ng/g两个浓度的基体加标回收率实验,每个实验重复6次,实验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9.0%~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6%~4.9%之间,检出限在 0.03ng/g~0.09ng/g之间。 表3 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及检出限实验结果   
    
        
            | 名称 | 1.0ng/g加标回收率 | 10.0ng/g加标回收率 | RSD% | 检出限(ng/g) |  
            | DMP | 91.6% | 94.5% | 1.6 | 0.03 |  
            | DEP | 95.1% | 96.7% | 2.4 | 0.06 |  
            | DBP | 101% | 95.4% | 3.2 | 0.10 |  
            | BBP | 90.3% | 93.1% | 6.4 | 0.09 |  
            | DEHP | 89.3% | 94.0% | 2.8 | 0.05 |  
            | DOP | 101% | 99.2% | 4.9 | 0.11 |  3.结论 本文建立了沉积物中酞酸二甲酯类的GC/MS测定方法。论文参考。采用铬酸洗液对实验器皿进行清洗,有效的控制了环境对空白样品的污染问题。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平行六次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在1.6%~6.4%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9.3%~101%之间,检出限在0.03ng/g~0.11ng/g之间。该方法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均较好。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对沉积物中酞酸二甲酯类监测具有可靠性、实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