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科技小论文

超细氧化镁粉体的水热法制备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应用DT-50热分析仪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进行表征,升温速率为10℃/min。
关键词:超细MgO粉体,水热法,前驱体
 

氧化镁俗称苦土,是一种白色的NaCl型面心立方晶体,晶格常数为0.42 nm,主要以(111)、(200)、(220)三种晶面取向存在,其结构如图1所示。近年来,随着对纳米材料的深入研究,纳米氧化镁因具有一些优异的性能,如热、光、电、力学和化学性能等,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陶瓷、绝缘材料及催化剂、医药、航空等领域。纳米氧化镁的制备方法有气相、固相、液相法[1-3]。气相法对设备及技术要求较高,能耗大,易污染环境;固相法难以制备粒径较小的产品,对设备的要求也较高;相对来说,液相法操作简单,原料易得,是一种易于工业化的合成方法。在液相法当中,水热法是其中一种制备纳米材料的优秀的合成技术[4]。该法指的是,使反应物的水溶处于一个高温(通常高于100℃)、高压的条件下(通常大于1MPa),引发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制备纳米材料的新方法。通常,该法制备的晶粒发育完整,粒径小且分布均匀。本研究以氯化镁和草酸钠作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制得了草酸镁前驱体,将前驱体经过一定的热处理,得到了质量较好的超细氧化镁纳米粉体。

图1 氧化镁的晶体结构

Fig. 1 Crystal structure of magnesium oxide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和仪器

试剂:Na2C2O4,MgCl2·6H2O。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上海化学试剂公司。

仪器:H-800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D/Max-RBX-射线衍射仪,日本;马弗炉,上海贺德试验设备有限公司;高压反应釜,福州市鑫盛机械加工厂;Spectrum 400红外光谱仪,美国;DT-50热分析仪,日本。

1.2 实验方法

称取等摩尔的MgCl2·6H2O、Na2C2O4配成溶液后,放入内衬为聚四氟乙烯的高压釜中(填充度约为60%),在100℃下反应3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其中的白色沉淀,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数次(每次将沉淀离心分离),至没有残余的Cl-(可用AgNO3检验),50℃干燥3h,得白色粉末状的固体,即为前驱体草酸镁。把上述制备的前驱体放入坩锅中,在马弗炉中灼烧(500℃以上)3h,即得白色氧化镁纳米粉体。

1.3样品表征

应用D/Max-RB 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物相进行表征,其条件为:Cu靶,Kα射线,λ=1.541Å,管电压40kV,管电流100mA,扫描速度4°/min,扫描范围(2θ)10-80°;应用H-80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形貌和粒径大小进行了表征;应用DT-50热分析仪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进行表征,升温速率为10℃/min;应用Spectrum 400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表征。

1.4 工艺反应原理

水热反应

C2O42-+ Mg2+ + 2H2O → MgC2O4?2H2O

煅烧分解反应

MgC2O4?2H2O→MgC2O4 + 2H2O

2MgC2O4+ O2 → 2MgO + 4CO2

1.5 MgO的鉴定

下图为MgO的标准XRD图(标准卡4-829),合成的样品与该标准对比,可用来定性鉴定。

图2 MgO的标准XRD图

Fig. 2 XRD of magnesium oxide

2. 结果与讨论

2.1 热重(TG)分析

前驱体的煅烧是制备纳米粉体的关键过程,煅烧温度过低,前驱体不能完全分解,温度过高,会使得粉体颗粒长大。为了确定较好的煅烧温度,对前驱体草酸镁有必要作热分解过程分析。图3是草酸镁的TG曲线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有明显的两次失重过程。第一阶段失重大约发生在160-200℃范围,相应于失去两分子的结晶水,质量损失率约为25%,与理论计算值24.3%相当。第二阶段失重约发生在400-520℃范围,相应当于MgC2O4的完全热分解。两次总质量损失率约为74%,与理论计算值72.9%相当。当温度升高到520℃以上,质量基本上没有变化,说明此时体系中仅有MgO晶相的存在。论文参考网。

图3 MgC2O4?2H2O的热重曲线

Fig. 3 TG curve of MgC2O4?2H2O

2.2 XRD分析

在水热反应的体系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纳米氧化镁的前驱体MgC2O4?2H2O[5]。图4中(a)、(b)为前驱体加热到250、350℃时所对应的XRD图。从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这两个温度下,体系中依然有MgC2O4的存在,且两者的组分相同,这时并没有MgO晶相析出,这与TG分析的结果一致。

图4 前驱体加热时所对应的XRD图. (a) 250℃; (b)350℃

Fig. 4 XRD of the decomposition of precursor. (a)250℃; (b)350℃

图5为前驱体在550、600、650℃灼烧时的XRD图。论文参考网。从图中可以看出,550时前驱体已经分解完全,但其峰形不够尖锐,可见其晶型不够完整。论文参考网。在600和650℃下灼烧时,峰形尖锐,表明结晶良好。根据Scherrer公式D=Kλ/βcosθ(K=0.89,λ=0.1541 nm,β为半峰宽,D为晶粒的平均粒径),可计算出550、600、650℃时灼烧的样品的平均粒径分别为7.3、11.4和12.2 nm。由此可见,随着温度的升高,所得的晶粒粒径逐步变大,这一结果也说明了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晶体的生长。

利用样品的衍射谱中晶面指数(hkl)为(111)、(200)和(220)的衍射峰和相应的面间距d(2.431、2.111和1.493nm)以及公式d = a/(h2 + k2+l2)1/2,可求得样品的晶格常数a = 0.42nm,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6]。

图5 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XRD图. (a) 550; (b) 600; (c) 650℃.

Fig. 5 XRD of the sample in different temperatures.(a) 550; (b) 600; (c) 650℃.

2.3 IR分析

图6是前驱体及所得到的纳米氧化镁样品的IR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当前驱体加热到550℃时,草酸镁的特征吸收峰已完全消失。样品在460cm-1有强烈的吸收峰,应为Mg-O的弯曲振动峰,比之常规氧化镁的Mg-O弯曲振动蓝移了10cm-1,而在540cm-1附近的峰为Mg-O的伸缩振动峰,比之常规氧化镁的550cm-1也发生了明显的红移[7]。在3500cm-1的强吸收峰是水的吸收,可能是样品在保存或测试过程中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在1000-2500cm-1之间的峰,可能是样品吸收了空气中的CO2所致。

图6 红外光谱图. (a)550℃时的MgO; (b)前驱体.

Fig. 6 IR spectrum. (a) MgO at 550℃; (b)precursor.

2.4 TEM分析

图7为在600℃时灼烧的样品的TEM图。从图(a)上可以看出,颗粒细小,产生了明显的团聚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颗粒太小,粒子间的距离短,其范德华力大于粒子的重力,从而引起团聚。从图(b)上可以看出,所得颗粒大小较均匀,直径相差不大,约为10-20nm。

 

(b)
(a)

 

图7 样品的TEM图.

Fig. 7 TEM of the sample

3.结论

以氯化镁和草酸钠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前驱体MgC2O4·2H2O。对MgC2O4·2H2O进行进一步的热处理,即可得到超细氧化镁纳米粉体。实验表明,在灼热到550℃时,前驱体已完全分解,到600℃时即可得到结晶良好,粒径在10-20nm的粉体颗粒。该实验也进一步证明了水热法是制备纳米粉体的一种优秀的手段。


参考文献

[1]ZHANGWei(张伟), WANG Bao-He(王宝和). China Powder Science andTechnology (中国粉体技术) [J], 2004, 3: 40

[2]ZHANG Jin(张近).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学工程) [J], 1999, 27(2): 34

[3]PAN Guan-Ying(潘冠英), SHONGYao-Li(宋晓莉), ZHOU Qi-Li(周启立). Inorganic Chemicals Industry (无机盐工业) [J], 2004, 36(5): 5

[4]DENG Hong(邓宏), JIANG Bin(姜斌), ZHENG Juan(曾娟), LI Yang(李阳), WANG En-Xin(王恩信). Materials Review (材料导报) [J], 2001, 15(7):30

[5]LUYong-Li(卢荣丽), HU Bing-Yuan(胡炳元), WANG Lin-Sheng(王麟生), LI Qiang(李强), YANG Chui(杨翠). Journal ofFunctional Materials (功能材料) [J], 2007, 38(5): 825

[6] Bragg W L. Nature (London) [J], 1920, 105:646

[7]YE Xi-Sheng(叶锡生), SHAJian(沙健), (JIAO Zhen-Kuan)焦正宽, ZHANG Li-De(张立德). Journal of FunctionalMaterials (功能材料) [J], 1998, 29(3):28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下一篇论文:沉积物中酞酸酯类的测定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科技小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科技小论文
读者推荐的科技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