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期框架要根据工作项目的间隔期确定,最好能有倍数关系,以便于管理。如果系统工作项目较多,结合基地使用维护岗位的分工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可对子系统层次进行合并。

图1设备维修策略逻辑决断图
(5)维修大纲剪裁,形成完整的维修规范
以上分析得出的预防性维修大纲,明确了试验基地科研试验设备在不同的时间应进行的维修工作项目。综合考虑维修间隔期、维修费用与维修级别等因素,划分大、中、小修范围。可将年度间隔期内的维修项目规定为小修范围项目,而将2年(或3年)作为中修的间隔期,则中修内容既包括2年(或3年)间隔期的维修工作项目,也包括小于2年(或3年)的其它工作项目。同样,大修内容中也相应包括了中修和小修的内容。
最后综合考虑交修条件、维修内容、修后竣工要求、检验验收等内容,形成要素完整的设备维修规范。
参考文献
1 戴云飞. 发电设备维修策略及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 2002.05
2 甘茂治,康建设,高崎.军用装备维修工程学(第二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07
3 GJB1378A-2007 装备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分析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