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设计了一个基于TSMC0.18µmCMOS工艺的2.0GHz全差分CMOS低噪声放大器。根据电路结构特点,对LNA进行功耗约束下的噪声优化,以选取最优的晶体管栅宽;采用在输入级增加电容和选择小值LC并联网作为差分电路的负载的方法,在改善输入匹配网络特性的同时,提高了电路的增益。仿真结果表明该放大器很好的满足了小信号放大器的指标要求,可以用于射频输入电路的前端。
论文关键词:差分结构,低噪声放大器,噪声系数,输入匹配,CMOS工艺
0 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低噪声放大器在通讯、卫星导航、电子对抗、遥测遥控、大地测绘、数字电视以及微波测量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朝着高集成度和高性能性能低功耗低成本的方向发展[1,2]。
低噪声放大器是射频接收机前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模块。它的主要作用是放大接收到的微弱信号,使其有有足够高的增益以克服后续各级(如混频器)的噪声,并尽可能少地降低附加噪声的干扰。采用CMOS工艺[3]设计低噪声系数,高功率增益,带频宽等性能优良的低噪声放大器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CMOS工艺来实现一种2 GHz差分结构低噪声放大器。
1 LAN的输入阻抗匹配机构
低噪声放大器与信号源的匹配时非常重要的论文网,根据设计目的,放大器与源的匹配有两种形式:一是以获得最小噪声系数为母的噪声匹配;二是以获得最大功率传输和最小反射损耗为目的共轭匹配。在高频段一般采用后种匹配,这样可以避免因阻抗不匹配引起的LAN向天线的能量反射。同时,尽量使两种匹配接近,匹配网络可以用纯电阻网络,也可以用电抗网络。电阻匹配网络适用于宽带放大,但他们要消耗功率并增加噪声。采用无损耗的电抗匹配网络不会增加噪声,但只适合宽带大。LAN的输入端与滤波器相连,需要实现50Ω的输入阻抗匹配,且满足输入功率的匹配条件,CMOSLAN有以下几种结构[4],如图1所示。
 
(a)共栅结构(b)并联电阻式(c)并串联电阻式(d)源极电感负反馈式
图1 LAN的阻抗匹配结构图
共栅接法(图1(a))通过选择适当的配置电流和MOS管结合尺寸,使输入电阻等于50Ω,可以实现匹配,不需要任何外部元器件,但噪声较大。如在忽略衬底效应的条件下,其输入阻抗可等效为MOS管跨导的倒数
并联电阻式(图1(b))将一个50Ω的电阻直接并联在共源MOS管的栅极输入端。这种结构引入了与源电阻一样大的热噪声论文网,并使信号在达到晶体管之前已衰减了一半,噪声系数非常高。
并串联电阻式(图1(c))是将电阻跨接在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形成并联反馈式。该电阻不会衰减输入信号,噪声与并联电阻式相比降低了很多。但是同样会给电路引入热噪声。并且这种电阻实现的是宽带匹配,会增加电路的额外功耗,不适用于功耗要求较低窄带无线电系统。
由于前三种在信道上出现了热噪声电阻,所以都会产生较高的噪声。如果能够在信号传输的通道上避免这种热噪声电阻,就可以大大降低电路的噪声,通过栅极和源极的电感构成谐振网络实现阻抗匹配,其构成如图1(d)所示。
2 差分结构LAN的构成
在直接耦放大电路中,常常出现零点漂移现象[5],为了降低噪声和克服零点漂移,一般在直接放大器的输入级采用差分放大电路,与单端放大器相比,差分结构的放大器可以很好的克服零点漂移和较好的抑制噪声,这在无线电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差分结构放大器的功耗是单端放大器的两倍论文网,为了提高电路的性能,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差分结构放大器,其基本构成如图2,电路设计方案如图3。
 
图2 差分结构LAN的基本构成图图3 差分结构LAN
由于电路采用的是差分结构,所以图中各对应的元器件是完全相同的。
3.1 差分结构LAN的电路设计
3.1.1 共栅-共源输入端口的设计
在LAN的设计中,输入电路采用的共栅-共源极负反馈结构,如图4所示。在此结构中,既能实现阻抗良好匹配,又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且具有改善 LNA线性度的特点,而 M1和M3组成的级联结构,既提高了电路的输出阻抗,使电路的增益有较大的提高,降低了调谐输入和调谐输出的相互影响,又能实现对电路的反向隔离[6]。

图4 共栅-共源极负反馈结构
3.1.1 偏置电路设计
IDC1电流源,为电路提供稳定的配置电流,R1和R2对称的两个偏置电阻论文网,IDC2是电流源,用于限制流过M5的电流,以减小总功耗。为了完成偏置电路的设计,还必须有一个隔断DC的电容Cp来防止影响M1的栅-源偏置,Cp选择的标准时,电路正常工作时,阻抗可以忽略,并且它常常用片外部件来实现,其值通常选取在10pF。M5是输出缓冲级,用于提高增益,控制输出匹配。
3.2.2 输入匹配的优化设计
图5是改进型的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电路,是在图4的M1栅极和源极之间并一个电容 ,用来调节栅-源电容 ,实现功率约束下的噪声和输入匹配。由于是差分对称结构,我们考虑到一边
 
图5 LAN的结构与阻抗匹配结构图 图6 LAN的输入等效电路模型
的输入级晶体管M1,对于输入端口设计采用源极电感负反馈式,在忽略源级电感、栅极电感的等效电阻及漏-栅级之间的电容Cgd的情况下论文网,输入阻抗的表达式为:
(1)
(2)
将 、 和代入(1)得(3)
(4)
再加上栅极的匹配电感可得:
(5)
电路谐振时
(6)
(7)
(8)
此时得到:
(9)
为输入阻抗, 是跨导,ωT为截止频率, 和 分别是源级电感和栅极电感。根据谐振条件,通过改变并联电容来等效调节 的大小,再选择合适的 、 的值,使输入阻抗 为50Ω。。而输出阻抗的匹配可以通过调节 、 与 的值来实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