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金融论文

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_我国问题

时间:2011-06-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利率市场化国际经验借鉴及建议。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
论文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国际经验,我国问题,借鉴及建议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此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同时,利率也是其他很多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基准。此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间接调控为基本特征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需要有一个顺畅、有效的传导机制,并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必要的影响。稳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利率市场化指的是中央银行不在通过行政性的命令来决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而是通过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的调整来影响市场的基准利率,进而影响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基准水平的决定权仍在中央银行的手中。因此,利率市场化能够提高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能力,在总体上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一个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约束条件健全的金融机构必然会根据自己的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以及客户的风险状况来决定给客户的贷款利率。当然,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商业银行必须强化自我控制风险责任。没有了央行硬性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上下限,也就意味着行政性规定的利差不复存在。失去了高额利差保护的商业银行必须通过自己更优质的服务来获得资金和客户我国问题,转向更有定价能力的中小企业领域,有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缓解中小企业、'三农'等融资难问题,从而有效实现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更加科学的管理来取得风险收益及控制风险。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机制,整个经济体的资金配置效率才会得到提高,这正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果。此外实现利率市场化积极意义还在于,能够快速反应货币供求关系,提高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和反应能力,完善货币传导机制。可以提高配置资源的有效性,通过利率对资金的流动的导向作用,带动资金以最优的方式流动,提高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利率市场化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能推动国内外资本市场对接,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中央银行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调控市场基准利率后,在金融市场上就会形成一系列以基准利率为基础的利率体系,不同的金融工具和风险水平都会有相应的不同的利率。这将大大丰富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活跃金融市场。无论投资者和融资者在金融工具进一步丰富,并且价格相对比较灵活,有一定差异的情况下,选择权就会大大增加。这无论对于目前存在的中小企业“贷款难”,还是对于家庭投资渠道相对比较狭窄等问题的缓解都会提供比较大的帮助期刊网。由于央行严格地管理着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一些金融产品也受到了比较严格的价格控制,难以真正按照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定价。如果取消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其他类型金融产品的定价权也就可以交还给发行主体,让他们在市场上接受检验。就会极大地促进各类债券、票据以及信托产品发展,使金融市场变得更加活跃。有效降低直接融资成本,扩大市场化定价的直接融资的比重,促使更多企业通过发债、登陆资本市场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得发展资金。当然,市场的活跃总会伴随着微观主体金融风险的增加,此时,信用服务机构、评级机构、以及由央行管理的征信系统就会大有用武之地,为金融活动提供专业服务的行业也将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因此,利率市场化直接、间接地都会促进市场的发展。

(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促进金融产品的多样性

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像其他商品一样,金融产品会出现更多的差异化,同类产品可能有不同的品牌、规格和目标群体。一方面不同金融机构对同一项目、同一客户的风险判断也会出现差异我国问题,这些差异在其金融产品的定价中会得到反映;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也反映客户有选择权,金融机构的客户既有居民,也有企业,还有各种各样的其他类型实体。这些客户在竞争性市场中有选择权,他们对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和价格,可以表示满意或不满意,可以选择这家或那家,也可以选择不同价格的类似金融产品作为替代。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会提供各不相同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二、 国外利率市场化经验借鉴

国外许多国家都曾实施利率管制以保持金融稳定和支持经济发展,但利率管制同时也限制了金融中介的作用,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金融脱媒。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加速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美、日、德等发达国家

1、美国。美国利率化是一个典型的发达金融市场挑战政府管制的例子。一是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前,美国的金融制度是自由、开放、非管制的。在1929年-1933年大萧条中,银行出于争夺存款的需要提高存款利率,使资金成本大幅增加,银行经营风险增加,约三分之一的银行倒闭,导致Q条款出台。Q条款禁止银行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对定期存款以及储蓄存款直至利率最高限额。Q条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银行的稳健经营,但限制了银行存款的来源,大量存款流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脱媒”问题严重。二是进程。1970年放松对10万美元以上,90天以内的大额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的开端。美联储于1980年正式提出解除利率管制,并通过了《解除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管理法案》,决定从1980年3月31日起,分6年逐步放弃对定期存款利率的限制。到1986年取消NOW账户利率上限后,美联储对所有定期存款利率以及大部分贷款利率的限制都被取消。三是效果。利率敏感性提高,银行业机构吸收存款能力增强。但同时利率波动性增大,存贷差缩小,储蓄与贷款协会经营困难,大批破产。

2、日本。一是背景。在二战之前,日本实行的基本上是市场化利率。二战爆发后,日本的金融逐步走向国家统制。二战结束后,尽管解除了金融统制,但政府仍然保留了对利率的管制。日本在二战后很长时期内一直推行低利率政策,以维持国内金融体制的稳定我国问题,加快经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时期。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日本政府开始大量发行国债。为了成功发行国债,日本引入了市场化的发债机制。因此,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从国债利率的市场化开始的。1947年日本依照Q条款制订了《临时利率调整法》,对普通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进行法律管制,同时为刺激经济增长,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低利率政策和利率管制使战后日本经济腾飞,但由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存款逐渐转移到债券市场,银行业机构经营面临困难。二是进程。1975年废除对贷款利率的指导,1978年允许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弹性化以及票据买卖利率市场化是日本利率市场化的开端,1984年大藏省发布《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标志着日本利率市场化全面开始。1994年取消除活期存款外的所有存款的利率管制则标志日本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完成。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77年4月开始,到1994年10月完成,大约用了17年的时间期刊网。日本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大体如下:第一步,放开国债的发行利率;第二步,从国外引入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并放开其发行利率;第三步,加强货币市场的建设,并放开货币市场的利率;第四步,取消银行存贷款的利率,实现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三是效果。利率弹性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但存贷差缩小,加大了银行业机构经营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加剧,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泡沫”经济。

3、德国。一是背景。德国金融机构一直有较多业务经营自由,金融业务交叉一直较为普遍,而且德国中央银行一直有较高的独立性,能坚定地执行稳定的货币政策。由于银行有大量的低利率资产,为维护金融稳定,德国在二战后相当长时间内维持对利率的管制。随着德意志银行间接调控能力的提高,利率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强。二是进程。1962年修改《信用制度法》,随后调整利率限制对象,迈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步。1966年取消对超过100万马克、期限在3个半月以上的大额存款利率,1967年全面放松利率管制,至此德国在短短5年时间完成了市场化改革。三是效果。市场利率更贴近实际利率我国问题,金融创新更加活跃,同时银行业机构盈利减少,倒闭、合并和兼并现象有所增加。

(二)亚洲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

1、韩国。韩国的利率改革一波三折,经历了放开到管制到再次放开的过程。一是背景。韩国于1952年通过《利息管制法》对中央银行再贴现率、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等实施管制,利率由“金融通货管理委员会”决定。长期低利率严重限制了储蓄,已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市场化改革。韩国在1965年到1972年进行了第一次利率市场化改革,让利率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其主要内容是大幅度提高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据统计,在存款利率提高的最初3个月,韩国国内存款增加了50%,以后每4年翻一翻。虽然高利率政策在动员国内资金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却抑制了贷款的需求和经济的增长。二是进程。1981年放开商业票据的贴现率,1982年取消对重点部门的优惠贷款利率,第二次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83年开始,首先取消了商业银行政策性贷款的优惠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对不同的贷款人收取不同的利率,但仍设定了利率浮动范围。经过几年的时间,1988年12月韩国全面放开了对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的利率管制,但由于这次改革选择的时机不好,1989年韩国的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导致政府对已经放开的利率重新进行管制。第一次利率市场化宣告失败。第三次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91年开始,这次改革基本上实现了韩国利率的市场化。1991年8月,韩国银行和韩国财政部联合公布了《对利率放款管制的中长期计划》,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先贷款后存款,贷款利率方面先短期后长期,存款利率方面先长期后短期”的原则分阶段进行。经过逐步的改革,到1995年7月,韩国基本上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是效果。存贷款利率大幅上升,利率市场化完成阶段遭遇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中诸多大公司倒闭,但韩国并未因为金融危机再次进行管制。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的成因及规避对策_金融论文
下一篇论文:后危机时代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研究_三农问题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金融论文
最新金融论文
读者推荐的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