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2没有监督者时成交农产品的平均非绿色投入量
Fig2.2 Average Quantity ofUngreen Input in the Market without a Monitor
为了消除这种行为我们在模型中加入一个主体“监督者”负责对有欺诈行为的生产者施加50%重税的处罚。改进后的结果显示(图2.3和图2.4)非绿色投入量依旧在0.275附近,但成交均价降到了0.9990附近。这表明价格欺诈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柠檬效应”依然没有改善。事实上在模型中增加了“监督者”并没有实际增加消费者对该市场的信任度而仅仅对生产者进行了制约,规范了市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处罚消息的溢出亦有可能造成消费者对市场信任度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加重“柠檬效应”。

图2.3存在监督者时成交均价
Fig2.3 Average ConcludedPrice in the Market with a Monitor

图2.4存在监督者时成交农产品的平均非绿色投入量
Fig2.4 Average Quantity ofUngreen Input in the Market with a Monitor
为了增加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以下减小 的值,令 。论文检测,Agent仿真。此时的结论(图2.5和图2.6)显示成交均价较高、非绿色投入量较低且收敛到 的最大值附近[9]。这表明经过调整市场正在按照1.2的形式正常运行,“柠檬效应”消除。

图2.5 较低且存在监督者时成交均价
Fig2.5 Average ConcludedPrice in the Market with a Monitor and low 

图2.6 较低且存在监督者时成交农产品的平均非绿色投入量
Fig2.6 Average Quantity ofUngreen Input in the Market with a Monitor and low 
3.结论与建议
经过以上讨论显见在消除“柠檬效应”的前提下,对普通农产品的针对非绿色化程度在价格上的区分是可以降低农业生产者对农产品的非绿色投入的。由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3.1建立农产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农产品安全监督上大多是“阀值”式的“准入”制度。这种方式确实淘汰了某项指标不合格的产品,但却未能给产品进一步降低非绿色化程度提供相应的激励。不局限于“阀值”,建立、健全合适的农产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能使得农产品非绿色化程度与其价格之间形成明确的映射关系。这是上文所述价格区分机制顺畅运行从而产生“阀值”机制所不具备的激励效果的前提。
3.2完善相关监督体系及配套法律法规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于2006.11.1日起施行,但相较之于发达国家的多部相关法律的多层次制约,单一的一部法律显然是不够的。在农产品安全综合指标体系建成的前提下,完善相关监督体系及配套法律法规,对普通农产品生产者的某些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是规范普通农产品市场从而保证上述价格区分机制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
3.3提高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
在有效监督下,消费者对普通农产品市场信任度的提高有助于“柠檬效应”的消除。而要提高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度还是要从有效监督做起并积极宣传、公开相关监督机制、法律法规,实施发布相关的检测公报,尽可能地消除信息不对称性。
4.结束语
诚然,在缺乏绿色化生产技术的情况下减少非绿色化投入势必会减少市场上农产品的整体供给,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积极地在普通农业生产者中推广可替代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努力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规范化、规模化的进度。绿色农产品的普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更多地需要从普通农产品的绿色化过度而来,而制约农业生产的非绿色投入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严力蛟,汪自强.我国绿色农产品发展概况与对策措施[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4(3):234-237.
[2]郑军婷.浅议绿色农产品的价格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7,(29):111-112.
[3]靳明.绿色消费的替代渗透力探讨[J]. 农业经济问题,2006,(3):26-28.
[4]靳明,赵昶.绿色农产品消费意愿的经济学分析[J]. 财经论丛,2007,(6):85-91.
[5]王越,王浣尘,穆昕.绿色产品市场柠檬效应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756-757.
[6]张晓凤,金起文,杜杨.绿色农产品的柠檬效应及其营销策略[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18-15919.
[7]刘贞,程勇军.Swarmfor Java仿真及编程实现[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