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数据应用中的具象化
在有些经济报道中,如'一位联合国官员说:1980年,在纽约和日内瓦举行联合国会议期间,仅9月到12月,共印刷二亿三千五百页文件,而全年印刷大约十八亿文件。18亿是一个什么概念,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换一个说法,把这些文件首尾粘起来,将长达27万公
里。照此速度印发文件,两年内文件总长可铺至月球。'
又如:'苍蝇是四害之一,它的繁殖速度是惊人的。苍蝇大约在每年四月中旬开始产卵,卵20天可成蝇。这样到每年9月,一只蝇可繁殖七代,如果一只苍蝇每次产卵120个,一年中繁殖的苍蝇数量,可排大约25亿公里长,相当于地球与太阳间距离的18倍。'这些数据运用除将信息精确化之外,不同程度的达到了帮助读者理解报道,尽可能使报道能够给读者一个直观可见的印象,这一作用在这里我们称为数据运用的具象化作用。
以有关'18亿文件'的报道为例,如果文中仅仅是把这个简单的统计数字18亿摆出来,也能达到用数字说话的目的,但读者却会普遍觉得这'话'似乎没有说明白:这18亿是一个大数是事实,但倒底大到什么程度?读者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而加上文中的后两句说明'如果换一个说法,把这些文件首尾粘起来,将长达27万公里。照此速度印发文件,两年内文件总长可铺至月球。'即使是普通读者也能够有一个潜意识中的信息比较,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有效率。不仅如此,日常财经报道中经常使用的各种图表、统计列表都起到了这种把复杂说简单的作用。
(三) 数据传递的“信息隐形”特征
数字是人们所渴望的,不仅仅是因为它传递了信息,而且还因为它降低了风险。在某些情况中,信息会被设计得令人迷惑,以限制有用信息的披露量。例如:企业知道,那些关注它提升了什么人的其他企业会更积极地挖走那些员工,这可能会影响企业提升某些人或者指派他们到特殊岗位工作的意愿。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为了改变信念,行为会被设计得以一种可信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当企业提供了较好的担保时,顾客就会认为它的产品更好,并因此而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一些人希望传递信息;一些人不希望信息被传递。发表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新闻报道尤其是财经报道中的数据便成为一种传递隐性信息的媒介。
四、数据应用在“精确新闻报道”中的发展前景
随着数字革命的到来,整个世界正面临新的挑战。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推动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而且全面地影响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信息量剧增,先进传播方式之快,使地球日益变小。当前,大众传播媒介如何适应新的形式,反映新闻的真实性和敏感性关系,快速、准确地为受众以及社会传递新闻信息,已经成为媒介本身以及全社会关心的一个热点。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记者Meyer提出了精确新闻的概念——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运用调查、实验和内容分析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收集资料及查证事实,以报道新闻。精确新闻报道由于采用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通常被人们认为是科学的。大量的百分比也给我们一种'科学'的感觉,使我们不由自主地相信这些报道。的确,采用科学方法,可以使我们避免记者的偏见,这是科学方法的'利'。但是,科学方法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新闻失实。这时,科学方法就只有'弊'而没有'利'了。所以,对我们准备利用的、或感兴趣的新闻,应该分析它的方法,考察它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遗憾的是,在方法上存在问题的精确新闻报道并不少见。精确新闻报道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一部分记者在未能很好地掌握调查方法之前,就开始从事这项工作,因为他们看到,调查数据能成为很好的新闻来源。对这部分记者来说,采用调查方法获得新闻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轻易地相信新闻报道中的统计数据。
在我国的新闻写作中,精确新闻学是指运用数学语言来报道、分析新闻事件,以求更为准确地描述新闻事实。从80年代初起,我国采用新闻统计方法所写的精确新闻报道,开始出现在各报纸上。1996年元月3日,《北京青年报》率先在'公众调查'专版上开辟了'精确新闻'栏目。与此同时,各大报纸也都开辟了自己的'精确新闻'栏目,如《文汇报》的WJ新闻调查网,《中国青年报》的'调查观察',《南方周末》的'社会观察'、《解放日报》的'百分比新闻'等等。与报界对精确新闻的重视相比较,我国电视台特别是地方电视台有关精确新闻的报道似乎要弱一些。目前,电视传媒是我国受众最多、幅射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体,随着观众对节目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对报道准确性、服务性、导向性的追求,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台也应该加强精确新闻的报道。
一、电视精确新闻应该扩大报道面。以往用数字说话的电视新闻常常局限于成就性报道,题材本身与观众的距离不仅没有体现出精确新闻的优势,反而成为'两张皮'的代名词。观众是节目的最终接受者,电视记者必须树立'观众第一'的意识,电视精确新闻报道也必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最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其实,精确新闻的报道面很宽,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善于发现和挖掘,从百姓的衣食住行出发,多采编一些老百姓关心、爱看的电视精确新闻。如一些报纸以精确新闻的方式报道旅游、过年、交通、申奥等内容,不仅贴近受众,而且还通过记者对数字的分析,对读者起到了指导作用,这些都值得电视新闻工作者借鉴。
二、电视精确新闻应该注重服务性。精确新闻所报道的数字要针对性强、指导性鲜明,使观众从中获取信息为己所用。现在一些电视精确新闻虽然题材贴近性很强,但记者只是把从有关部门收集来的数字罗列在新闻稿中,使得这些与普通老百姓悉悉相关的数字被淹没了,没有得到观众应有的关注。因此,如何有效地运用记者所掌握的数字,并通过记者的采访、调查、分析,使其为广大观众服务,成为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就是较好的电视精确新闻代表。这个栏目选取与观众利益切身相关的经济现象,以点面结合的调查为主,用数字解读经济,展示数字背后的问题,并以科学的数字得出真实的结论和独家的观点,对观众有着较强的指导性。
三、电视精确新闻报道应该形式多样化。电视的传播方式与报纸不同,报纸的内容可重复翻阅,而电视节目却是转瞬即逝,观众很难抓住一些细节。特别是数字,往往由播音员一念而过,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不深。因此,要使精确新闻里的数字深入观众脑海,必须灵活运用电视传播技术手段,如打透明字幕、图表、或用电脑制作动画、漫画等,从而使信息得到很好的结构优化。我国的电视精确新闻起步较晚,但一些大台已经有了很好的精确新闻报道模式,地方台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城调队等权威调查机构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采访、分析,用精确新闻的形式更好地为本地观众服务。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