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均GDP
|
与全省平均水平的离差
|
贵州
|
毕水兴
|
黔北
|
贵阳
|
东南部
|
毕水兴
|
黔北
|
贵阳
|
东南部
|
1978
|
175
|
146.5
|
168.831
|
268.62
|
183.9
|
-28.53
|
-6.17
|
93.62
|
8.85
|
1979
|
204
|
150.4
|
172.045
|
297.6
|
201.2
|
-53.64
|
-31.96
|
93.6
|
-2.84
|
1980
|
219
|
154.9
|
192.934
|
330.95
|
233
|
-64.12
|
-26.07
|
111.9
|
14.04
|
1981
|
242
|
172.7
|
218.922
|
343.06
|
234.2
|
-69.29
|
-23.08
|
101.1
|
-7.78
|
1982
|
278
|
195.8
|
267.806
|
379.2
|
263.5
|
-82.24
|
-10.19
|
101.2
|
-14.46
|
1983
|
302
|
208.2
|
300.107
|
442.34
|
277.9
|
-93.8
|
-1.893
|
140.3
|
-24.15
|
1984
|
371
|
256.8
|
350.428
|
537.07
|
341.4
|
-114.2
|
-20.57
|
166.1
|
-29.6
|
1985
|
420
|
298.2
|
389.777
|
643.14
|
368.9
|
-121.8
|
-30.22
|
223.1
|
-51.14
|
1986
|
467
|
331
|
450.449
|
707.91
|
405.2
|
-136
|
-16.55
|
240.9
|
-61.79
|
1987
|
546
|
363.5
|
527.919
|
791.77
|
448.8
|
-182.5
|
-18.08
|
245.8
|
-97.2
|
1988
|
683
|
442.9
|
661.39
|
898.25
|
546
|
-240.1
|
-21.61
|
215.2
|
-137
|
1989
|
750
|
471.1
|
684.798
|
1049.2
|
582.6
|
-278.9
|
-65.2
|
299.2
|
-167.4
|
1990
|
810
|
504.3
|
723.837
|
1152.3
|
635.4
|
-305.7
|
-86.16
|
342.3
|
-174.6
|
1991
|
896
|
570.8
|
864.816
|
1315.5
|
684.1
|
-325.2
|
-31.18
|
419.5
|
-211.9
|
1992
|
1034
|
659
|
951.873
|
1519.1
|
797.5
|
-375
|
-82.13
|
485.1
|
-236.5
|
1993
|
1234
|
875.5
|
1087.71
|
1762
|
897.3
|
-358.5
|
-146.3
|
528
|
-336.7
|
1994
|
1527
|
1100
|
1354.43
|
2203.3
|
1124
|
-427.2
|
-172.6
|
676.3
|
-403.1
|
1995
|
1826
|
1310
|
1582.1
|
2609.8
|
1320
|
-516.3
|
-243.9
|
783.8
|
-505.8
|
1996
|
2048
|
1587
|
1869.36
|
3527.5
|
1489
|
-461.1
|
-178.6
|
1480
|
-559.1
|
1997
|
2250
|
1737
|
2115.26
|
3984
|
1631
|
-513.5
|
-134.7
|
1734
|
-618.9
|
1998
|
2364
|
1895
|
2346.21
|
4393.6
|
1777
|
-468.6
|
-17.79
|
2030
|
-587.3
|
1999
|
2545
|
2037
|
2478.52
|
4701.2
|
1844
|
-508.2
|
-66.48
|
2156
|
-701.1
|
2000
|
2759
|
2083
|
2600.78
|
5107.2
|
2011
|
-675.9
|
-158.2
|
2348
|
-747.8
|
2001
|
3000
|
2245
|
2799.31
|
5545.3
|
2189
|
-754.6
|
-200.7
|
2545
|
-810.6
|
2002
|
3257
|
2489
|
3082.65
|
6088.5
|
2398
|
-768.2
|
-174.4
|
2832
|
-859.4
|
2003
|
3701
|
2796
|
3496.43
|
6862
|
2752
|
-904.7
|
-204.6
|
3161
|
-949.2
|
2004
|
4317
|
3418
|
4110.74
|
7983.6
|
3125
|
-899.1
|
-206.3
|
3667
|
-1192
|
2005
|
5052
|
4228
|
4818.23
|
8940
|
3550
|
-823.8
|
-233.8
|
3888
|
-1503
|
2006
|
5759
|
4995
|
5549.5
|
10222
|
4019
|
-763.6
|
-209.5
|
4463
|
-1740
|
2007
|
6915
|
6011
|
6645.46
|
11772
|
4800
|
-904
|
-269.5
|
4857
|
-2115
|
2008
|
8824
|
7493
|
8661.96
|
13516
|
6169
|
-1331
|
-162
|
4692
|
-2655
|
(二)从人均GDP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从人均GDP的变化来看,同样可以发现贵州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现象。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1978年贵州省人均GDP为175元,贵阳城市经济圈为268.6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难度93.62元;黔北综合经济区为168.83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17元;毕水兴经济带为146.5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53元,在四大区域中,是全省人均GDP最低的地区;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为183.9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85元,人均GDP是仅次于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区域之一。总体上看,在四大区域中,贵阳城市经济圈和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人均GDP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黔北综合经济区和毕水兴经济带人均GDP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过30年的发展,至2008年全省人均GDP达到8824元,只有贵阳城市经济圈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达到13516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692元;东南部特色经济区由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转变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程度是最大的,2008年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55元;黔北综合经济区人均GDP为8661.96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2元,是仅次于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地区;毕水兴经济带仍处于第三位,人均GDP为7493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31元。
 
图3各区域人均GDP离差异的变化
(三)从人均GDP与全省平均离差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图3和图4描述了四大区域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的离差,如果从人均GDP与全省平均离差看贵州区域经济发展,则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差异更为明显。从图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的30年,四大区域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的离差呈“啦叭”形。如果以贵州全省为平均水平,1978年高于有东南部特色经济区和贵阳城市经济圈,随着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扩大,其典型表现就是贵阳城市圈以高于其它地区速度快速发展,1978年贵阳城市经济圈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51%,2008年变为53.17%。黔北综合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与全省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1978年黔北综合经济区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17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3%,2008年黔北综合经济区人规章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2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4%,差距缩小1.69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略有扩大。东南部特色经济区1978年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85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6%,2008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09%,与1978年相比下降了35.15个百分点。节水兴经济带1978年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30%,2008年人均GDP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08%,差距缩小1.22个百分点。
 
图4四大经济区域人均GDP比较(以全省人均GDP为1)
人体艺术
图5人均财政收入的区域差异
(四)人均财政收入的区域差异
从人均财政收入这一指标来看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图5描述了1978年至2008年30年四大区域人均财政收入变化情况。1978年全省人均财政收入为23.49元,贵阳城市经济圈为51.93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44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1倍;人均财政收入排第二名的是黔北综合经济区,人均财政收入为17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6.49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63%;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人均财政收入排第三位,为14.5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8.97元,低38.17%;人均财政收入最低的地区为毕水兴经济带,只有11.87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53%。2008年全省人均财政收入达到925.33元,贵阳城市经济圈为1340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14.67元,毕水兴经济带人均财政收入由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为604.9元,黔北综合经济区人财政收入由第二位下降为第三位,为604元,东南部特色经济区则由第三位下降为第四位,2008年人均财政收入只有324.8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35.10%,不足贵阳城市经济圈的1/4。
综合起来看,1978年如果以贵阳人均GDP为100,则毕水兴经济带、黔北综合经济区、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人均GDP相当于贵阳市城市经济圈GDP的比例分别为54.5%、62.9%和68.4%,可见东南部特色经济区经济基础是比较好的,而毕水兴经济带是最差的。经过30年的发现,至2008年毕水兴经济带、黔北综合经济区、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人均GDP相当于贵阳市GDP的比例分别为55.4%、64.1%和45.6%,毕水兴经济带和黔北综合经济区与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差距有一定程度的收敛,而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与贵阳城市经济圈的差距则有较大程度的拉大,东南部特色经济区人均GDP相当于贵阳市城市经济圈GDP由68.4%下降为45.6%,下降22.8个百分点。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