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电屏蔽的实质是在保证良好接地的条件下,将干扰源发生的电力线终止于由良导体制成的屏蔽体,从而切断了干扰源与受感器之间的电力线交链。
2.2.3 磁屏蔽
磁屏蔽包括两部分内容:恒定磁场的屏蔽和对低阻抗磁场源的近区场即低频时变磁场的屏蔽。由Maxwell方程,磁场的散度和旋度表达式:

磁场的散度恒为零,旋度不为零,表明了自然界不存在磁荷,所以磁力线一定是闭合的。这个性质说明磁屏蔽无法象电屏蔽那样,将磁力线终止于屏蔽体,而只能利用屏蔽体对磁力线(磁场)进行分流,来切断干扰源与受感器之间的磁力线交链。下图为磁屏蔽示意图及等效磁路图。

图2-2 磁屏蔽及等效磁路图
显然磁通在磁屏蔽体中与被屏蔽空间中出现分流。

为磁屏蔽体的磁阻, 为空气的磁阻

式中 —材料的磁导率(H/m), S-磁路的横截面积( ), —磁路的长度(m)
显然,在 一定的情况下, 越小, 越大,所以大部分磁通量流过磁屏蔽体,达到了减弱干扰场强的目的,由于 与 成反比,因而磁屏蔽体选用钢、铁、坡莫合金等高导磁率的铁磁性材料。上述结论无论对于恒定磁场还是低频交变磁场都是适用的。因为低频时,涡流感应电流所产生的屏蔽作用也很小。
2.2.4 电磁屏蔽
电磁屏蔽是屏蔽辐射干扰源的远区场,即同时屏蔽电场和磁场的一种措施。如下图所示

图2-3 电磁屏蔽过程
当电磁波 、 向屏蔽体入射时,首先在其左表面感应出电流 和电荷,形成了新的辐射源,新辐射源产生向左表面两侧传播的电磁波。反射波为 、 ,透射波为 、 ,透射波由于屏蔽体热损耗的影响以指数规律衰减,在到达右表面时产生反射( 、 )和透射( 、 ),从而将传到屏蔽体另一侧空间的电磁能量大大减弱,起到了屏蔽的作用。
显然,感应电流和电荷越大,所产生的反射场就越强,热损耗(吸收损耗)越大,透射波的衰减越多。因此电磁屏蔽应选用导电材料。
3 泄漏结构及控制要素
由于金属屏蔽体在高频时的趋肤效应,导致只要满足刚强度的屏蔽体厚度均有足够高的屏效。此时决定屏蔽体的屏效不是金属材料的种类及厚度,而是孔缝泄漏。当屏蔽体表面电流被孔缝所切断,则表面电流在孔缝处就转换为辐射场,从而导致电磁辐射泄漏(耦合)。由于随着频率的增高,当波长变得与屏蔽体上孔缝的尺寸相当时,则屏蔽体的孔缝泄漏成为电磁屏蔽最关键的控制要素。下表分析了不同频率段两类辐射源的泄漏结构。
表3-1 辐射源的泄漏结构
屏蔽类 型
|
磁屏蔽
|
电屏蔽
|
电磁屏蔽
|
频率范 围
|
10kHz~500kHz
|
1MHz~500MHz
|
500MHz~40GHz
|
泄漏耦合结 构
|
屏蔽体壳体
|
屏蔽体壳体及
接地
|
孔缝及接地
|
控制要 素
|
合理选择壳体材料
|
合理选择壳体材料、良好接地
|
抑制孔缝泄漏、良好接地
|
在三类屏蔽中,磁屏蔽和电磁屏蔽的难度较大。尤其是电磁屏蔽设计中的孔缝泄漏抑制最为关键,成为屏蔽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首要因素。
根据孔耦合理论,决定孔缝泄漏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孔缝面积和孔缝最大线度尺寸。两者皆大,则泄漏最为严重;面积小而最大线度尺寸大则电磁泄漏仍然很大。
4 结论
电磁屏蔽设计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广大电子工程师们的重视,如何做好屏蔽设计避免电磁泄漏是个不断学习不断摸索的过程,必要的经验积累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谢忠华,电子产品的抗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性探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2]杨绍胤.智能建筑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张立伟.电磁兼容与电线电缆电磁屏蔽技术的综述[J].天津光电线缆, 2004,(3).
[4] MIL-HDBK-419A 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指南.
[5]蒋全兴等.工程中屏蔽材料的屏蔽效能分析和选择[J].电磁干扰与兼容,2008:18~2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