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教育管理论文

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价值选择与教育观念现代化_文化选择-论文网

时间:2014-01-01  作者:张耀武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开辟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但中国政治又出现严重的秩序危机。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暴露了西方社会的种种问题,要求重估西方文明。梁启超在周游欧洲后提出要“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7]这可以说是文化“中西互补”论的萌芽。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教育,对传统进行了深入反思。思想空前解放,文化选择的冲突也更为激烈:陈独秀和李大钊的激进主义、杜亚泉的保守主义、胡适的自由主义以及梁漱溟的新儒学文化观相互激荡。与文化的冲突、变革相适应,中国的教育开始摆脱传统文化束缚面向世界多元发展,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工读主义教育、职业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科学教育、国家主义教育等思潮与实验,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西学本土化、教育民族化作出的可贵探索,推动了中国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前进步伐。

1935年,王新命、何炳松等十教授联名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方法和目标,中心观点是“此时此地的需要,就是中国本位的基础”,引发了新的文化论争。1940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近百年来的文化论战作了科学总结,并将新民主主义文化概括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而奠定了当时中国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三、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价值选择与教育观念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文化变迁,是一个既保持民族文化认同,又致力文化改造和创新的现代化过程。“现代化后来者面临着许多难以抉择的矛盾。正确把握历史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对于以赶超先发国家为主要任务的现代化后来者来说,意味深远。”[8]中国现代化的困境,正好揭示了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之间的内在矛盾,也就是适应现代化潮流与认同民族文化的矛盾,即实现现代化与超越现代化的问题。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积淀为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的一部分,规范和制约着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但是,近现代中国的急剧变迁,使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发生了质的变化,所奉扬的传统道德信条很多已不适合现实世界。传统文化想要获得新的生机,必须确立开放的态势和相应实践的机制。于是,一些有识之士尝试传统与现代化接轨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将传统中具有超时空的普遍价值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让正确的文化价值选择在教育观念现代化中起到导向作用。

“教育现代化问题首先是一个价值问题,如果忽略了对价值问题的自觉意识,无异于丧失对教育现代化方向的把握。”[9]教育离不开价值观的规约与指导,近现代文化价值选择的变迁推动着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嬗变,透过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变革历程,也可清晰感受到人们独特的文化价值追求。这种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质,透显出超越时空的隽永魅力,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与经验教训。

今天,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趋势。但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整合与世界文化的生成,并不意味着民族文化的消亡和世界大一统文化的建立。在多元文化面前,要勇敢地面对,理性地选择。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承认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创造性,积极顺应全球化这一历史趋势,使民族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整合中得到补充和重构。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观念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和时代需要出发,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和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综合古今中外有价值的文化教育成果,“只有凭借综合创造所形成的文化优势,才有希望弥补因落后而造成的劣势”,[10]实现中国特色的教育观念现代化。

随着社会的变革,适应现代化与世界文化多元共存的需要,人们在自觉进行新的文化价值选择时,不能是对外来文化的照搬照抄,也不会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归。今天中国的文化价值选择,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1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无疑是对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历史总结与超越,是一种历史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合理的文化价值选择。在实现中国特色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有效地吸收西方文化教育的先进成份,又要努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精华,在中西文化教育之间寻求内在的有机连接,走中西融合、综合创新之路,构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文化观和教育思想,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懈探索,创造出既具有世界意义、又具有民族主体精神的中国现代教育,从而为全人类的文化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
2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1358.
3 梁启超.梁启超史学论著四种[M].长沙:岳麓书社,1985:7-8.
4 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4.
5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A].史仲文编.中国近代名人思想录·建业者言[C].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1997:105.
6 严复.严复集(第3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6:560.
7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节录)[A].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73-374.
8 邱亿通.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与价值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
9 邬志辉.中国教育现代化新视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0.
10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400.
1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运用辩证思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这样评比要不得_价值观-论文网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教育管理论文
最新教育管理论文
读者推荐的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