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一个主要问题脱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即在专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及其变化很不协调,按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调整专业设置的高校少。仅仅从有利于招生的角度出发,盲目争办一些“热门”专业,随意性很大,专业设置很轻易失去严格而理性的控制。有些学校明明以理工科为特色,看见艺考越来越热,就非要发展艺术类专业。这种做法,不但新增的专业没有前途,而且自身传统优势也会消失殆尽。因此,盲目性设置的专业很难形成竞争优势,于是在生源激烈竞争的压力下,又不得不频繁地调整或更换专业。这不仅不利于新兴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还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的需求。
在2010年重庆市社会学学会年会暨社会发展与民主改善研讨会上,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李滨直言:“不解决高校专业设置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就成了一句空话!” “大学生就业难是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尤其是教育指标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这几年来,几乎每个高校都开设有会计、旅游、工商管理等经济类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而市场的需求早已饱和,既是这样,高校仍然舍不得放弃招生,甚至有的学校还在扩招,导致这类人才严重过剩,就业难”。[④]所以国家尽快科学编制动态性招生计划,只有遏止高校快速扩招专业,才能培养出与市场需求接轨的人才。这也是重庆问题的症结所在。
3、专业设置滞后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主要表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滞后性,即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设置了市场需求不足的专业,另一方面又缺乏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的不足教育管理论文,专业调整的巨大成本都是造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滞后的原因。无论是重庆还是全国都稀缺速记人才,所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在某些老化的专业中做些调整,例如中文系的课程设置或方向上,增设速记等。这也符合专业设置的“宽基础多方向”原则。
4、专业设置雷同
专业设置雷同可以说是专业的学校布局问题,即在全国或在某个地区内,各专业在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设立分布抑制了专业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超过了社会发展的“度”的状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专业设置雷同主要表现为专业点多,设置相同专业的学校多,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过大。专业设置的雷同使得部分专业培养人才过剩,且代替性很强,直接导致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矛盾和教育资源浪费。造成专业设置雷同的原因主要在于其一,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盲目追求学科专业设置的“大”而“全”,办综合性大学;其二,在于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只限于自己眼前的招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非服务重庆这个大的集体利益。
五、立足重庆经济,分析当地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对策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办出特色,关键在于是否立足本地作出正确的分析,并开拓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空间。针对当前重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通过借鉴学习从政府和学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策略,期望能够结合重庆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当地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1、政府层面
第一,权力下放问题。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直根据统一的专业目录和要求申报专业,按照统一的名称设置专业,并按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开设课程和教学,制约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且不利于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因此笔者大胆设想改变专业设置由教育部统一审批的制度,逐步将专业设置权下放给当地教育局,这样重庆教育局的审批可以让应用型本科院校自主依法进行专业设置的申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市场灵敏性和社会适应性。同时重庆教育局还可以建议和鼓励有成熟条件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办些新锐的专业,同时重庆教委还可以建议和鼓励有成熟条件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办些新锐的专业,同时教委的审批可以避免在地方内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的雷同和重复。
第二,政府设置应用型本科院校联盟
在重庆已经出现大学城,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和借鉴,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联盟,是建立在学分制的基础上的。大学生联盟不仅是各个高校在地域上的相近,同时各高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在一定规则下是可以通用的。招生时以大学联盟的名义进行招生,新生进校先学习基础课程一年,同时了解大学联盟内各个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和特长,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第二年学生就可以根据大学联盟提供的各学校、各学院、各专业的学科目录和学分要求自己自行选择自己学校、学院和专业。这个大学联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一个地区的高校联系在一起,既避免了各高校在招生时的彼此诋毁和竞争,同时也避免了专业设置的重复和教育资源浪费,实现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合理配置。
2、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层面
首先,依据重庆市场,贴近行业设专业 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的支撑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地方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进行设置申报、自我调整,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经济和市场的链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进行专业设置,专业设置应考虑市场导向和产业定位。当然,专业设置还要考虑人才培养的规律和人才需求量和需求周期的不同。
重庆市长黄奇帆指出,未来几年,重庆将全力打造一流的地方性金融要素市场,为金融中心的建设打造坚实的基础。建设金融中心,首先就要加大对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建设。此外,还要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大集团财务公司等机构。此外,我市还将推进金融要素市场的建设。并且我市还将在现有的产权、土地等5大交易所的基础上,还将会新成立内陆航运等几个交易所。这表明未来的几年重庆的发展核心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金融业尤其发达教育管理论文,金融市场的巨大潜力,所以专业设置应该在培养金融方面的人才加大投入,增设金融专业。例如作为重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庆文理学院经管学院就应该抓住机遇将金融专业扩招学生,并且要升为本科,这样在重庆市场上才有竞争力,同时本科学历的学生能更好的融入市场中。
其次,发挥重庆经济优势,进行校企合作
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设立有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确保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一致,形成学校与企业间互惠互利、良性循环的办学机制。
例如:软件人才是重庆未来5年摘要来源。企业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科研机构,既有利于加快使用技术成果向企业的转移,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又有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应用型本科院校出人力和设备,由企业提供经费,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为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力资源。 最后,充分发挥服务外包的优势
2010年5月24日,全国首届服务外包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上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联盟秘书长宣舒均在论坛上接受记者访问:“服务外包人才太少了,现在企业每次向我们要人都是批量的,数十人甚至上百人,可是各大高校里合适的学生早就被订完了。”[⑤]“预计2014年中国服务外包将达到约439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但行业目前却面临重大的人才缺口。”据了解,当前世界财富1000强中95%的企业已制定业务外包计划,而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预计在今年将超过6000亿美元。重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抓住机遇,已经率先成立服务外包学院,这既符合重庆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产业需求,行业标准,不断引进企业教育资源和工程实践资源,实行嵌入式教学,也更好的推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形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能根据实际的市场企业需求培养人才。
参考文献:
[1]段永军.论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构建.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2)
[2]魏洋.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学特色探析及策略选择.中国校外教育.2009(7)
[3]王崇桃,方德英,王一川.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提高办学竞争力.企业导报.2009
[4]孔繁敏.应用型学科专业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北京教育高教.2008(7)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