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论文

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沥青砼路面由于具有行车舒适度高、施工进度快并且能有效利用石化行业所产生的副产品而得到建设施工单位的特别青睐。所以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都采用沥青砼路面。在当前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研究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研究沥青砼路面的破损类型、形成原因及防护。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早期破损,防护
 

沥青砼路面由于具有行车舒适度高、施工进度快并且能有效利用石化行业所产生的副产品而得到建设施工单位的特别青睐。所以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都采用沥青砼路面。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我国道路交通通行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对公路路面的持久性要求日益加剧。现有高速公路的沥青砼路面常常在未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之前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破损现象。

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裂缝、坑槽、波浪、壅包、滑溜、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八种。这些病害极具严重性和普遍性,为目前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在当前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研究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研究沥青砼路面的破损类型、形成原因及防护。论文发表

一、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类型

1. 桥头跳车,桥头跳车一般是台背填土压实不足,导致填土在台背处相对于结构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2. 沉陷,沉陷一般是由基层局部强度不够,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对于大面积沉陷往往是由于路基不均匀沉降或局部滑移面引起的。

3. 裂缝包括纵裂缝和横裂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非荷载性裂缝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

4.车辙包括结构性车辙和磨损性车辙。结构性车辙是由于荷载的作用,发生在沥青面层以下包括路基在内的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这种车辙宽度较大,两侧没有隆起现象,横断面成凹字形。磨损性车辙是由于车辆不断地磨损路面,特别是大量重型超载车辆渠化行驶在主车道上,磨损路面也会形成车辙。

5.坑槽包括压实不足性坑槽和厚度不够性坑槽

6.沥青路面的表面功能衰减。沥青路面的表面功能是指沥青路面的平整、抗滑、噪音、溅水和水雾等。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在通车后迅速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是沥青标号过大,针入度偏大,沥青用量可能过多,路面渐渐泛油,构造深度下降,直到变成光滑的路面。第二是粗集料不耐磨,迅速磨光。

二、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形成原因

1.路面结构设计上的问题。论文发表。路基路面应作为整体进行综合设计。结构层设计厚度太小也是导致路面早期破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2.路面原材料性能不过关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普通沥青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推广应用改性沥青已势在必行。

3.施工质量问题:①对透层油或粘层油的作用认识不够,造成各结构层间连续性和粘结性差;②面层铺筑过程中易出现压实度不足,造成面层内部孔隙率较大,使得沥青混合料粘结力、防水性能下降。

4. 超、重载运输问题。超、重载运输导致路面早期破坏、缩短路面设计使用寿命、增加额外补强或改建费用。因此,路面实际使用寿命与超限运输之间的定量分析,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

5.路面渗水。高速公路路面面层损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路面渗水所引起的。天气降水渗到沥青面层中而排不出去,这样在温度变化及汽车荷载的作用下,沥青面层容易造成破坏。

6.养护管理及其它原因 :①养护不及时②养护方法不当 ③未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施工 ④未实行招投标⑤施工技术、质量管理不严。

三.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防护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与沥青混合料、路面设计施工、交通气候条件的全部或部分有联系,而交通气候条件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防治应以路面设计、沥青混合料和施工三个方面考虑。

1、合理设计路面结构。

2、加强沥青路面防水设计。

3、基层施工 。基层是承担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基层的强度及稳定直接关系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施工的主要问题:①基层、底基层、路面表面清除不干净。在铺筑上一结构层前,若路面结构层及路基表面的浮土、浮灰、浮砂清除不干净,在雨水作用下,浮层细料变软被行车挤压造成的高压水流冲刷成浆,进而波及到沥青面层表面。②基层松铺系数(或基层标高)控制不严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因二次补加层与下层基层无法紧密连接,自身厚度又较小,因而极易松散,进而引起沥青层的网裂、松散、坑槽等破坏。因此,建议此补加层用含油沥青混合料(即茌料)代替。③部分基层压实度不足的问题。要适当增大碾压吨位、增加碾压遍数,确保基层到规定压实密度。

4、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

①沥青的选取选用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抗老化性能、含蜡量低、高粘度的优质国产或进口沥青。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沥青中掺加各种类型的改性剂,以提高基性能指标。

②集料的选用骨料应选用表面粗糙、石质坚硬、耐磨性强、嵌挤作用好、与沥青粘附性能好的集料。

③混合料级配的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疲劳性能、低温抗裂性,路面表面特性和耐久性是两对矛盾,相互制约,照顾了某一方面性能,可能会降低另一方面性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实际上是在各种路用性能之间搞平衡或最优化设计,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交通情况做具体分析,尽量互相兼顾。

5、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论文发表。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按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工序管理,明确责任,对施工全过程,每道工序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控制、评定,以保证其达到质量标准,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①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加大马歇尔试验频率,必要时对混合料进行特殊配合比设计。

②提高面层摊铺质量。在摊铺混合料时,运距不能过远,摊铺温度应控制在130℃-50℃为宜,摊铺厚度均匀,压实设备数量应配套,速度控制在2m/min左右,碾压遍数不能太少。

③提高压实质量的关键技术。在实际施工中,要求在摊铺完毕后及时进行碾压。一般来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压实温度为110-120℃之间,最高不超过160℃。合理的压实速度,对减少碾压时间,提高作业效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施工中,保持适当的恒定碾压速度是非常必要的。一般速度控制在2-4km/h,轮胎压路机可适当提高,但不超过5km/h。为了获得最佳的碾压效果,合理地选择振频和振幅是非常重要的。当碾压层较薄时,宜选用高振频、低振幅;而碾压层较厚时,则可在较低振频下,选取较大的振幅,以达到压实的目的。

④ 压实质量的检测。压实质量的检测应根据合同有关文件、设计图纸及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及要求进行。

四、结束语

路面早期破损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危害之一,各级公路管理部门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根据其成因从路面设计、原材料进场到具体施工,有针对性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同时,必须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现象的发生,使公路建设质量全面提高,更上新的台阶。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高速公路测速管理系统设计(图文)
下一篇论文:高速公路路基加宽拼接施工技术研究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交通论文
最新交通论文
读者推荐的交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