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利用纤维素物质作为反硝化碳源和载体去除水中的硝酸盐污染

时间:2011-06-2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该工艺被称为“固相反硝化”。而那些纤维素物质远优于它们。由于固相碳源的分解。生物载体支持生物膜的生长。由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硝酸盐较为昂贵。
论文关键词:固相反硝化,纤维素物质,固相碳源,生物载体,硝酸盐

 

农业径流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经常含有高浓度的硝酸盐,这些高浓度硝酸盐进入江河湖泊后会刺激藻类的疯长以致水体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退化等。另外,水源水中硝酸盐污染问题已经是一个困扰许多国家的难题。如果饮用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硝酸盐会导致饮用者患“高铁血红蛋白症”。所以降低饮用水和进入受纳水体的各类污水中中硝酸盐污染是非常必要的。为此人们开发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由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硝酸盐较为昂贵,且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问题。基于以上原因,利用生物方法去除水中的硝酸盐污染成为主要方法而被广泛研究,具有更为高效性和便利性。

生物反硝化根据所利用的主要菌群生理生化特性不同,又可以分为自养反硝化和异养反硝化。虽从费用和污泥产量来说,自养反硝化比异养反硝化有优势;然而在相同的能源供给情况下,自养菌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用于合成自身所需要的化合物,使用于同化作用的能量降低而导致其细胞产量和生长速率偏低,异养菌则是利用有机物合成细胞物质化工论文,所以异养反硝化比自养反硝化具有更好的操作性、更小地占地和更高的效率。而异养反硝化去除硝酸盐过程中所需有机物以作为电子供体,为此,异养型反硝化技术比自养型反硝化技术应用更为广泛。

无论是水源水还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等水体的共同特点是C/N低,即使有少量的碳源也是属于一些较难利用难降解的有机物,因此在该类型水体的生物反硝化过程中需要补充一定量碳源。传统碳源主要有甲醇、乙醇、葡萄糖等一些液体低分子碳源,虽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应用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如:运行管理复杂、投加量不易控制以及需要有复杂的投加设备等。近20多年来,许多研究者应用固体碳源作为液体碳源的替代品应用于反硝化过程中,这些固体碳源不会溶解到水中,它能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求提供碳源,并能作为生物附着载体,提高反硝化菌的密度和活性,该工艺被称为“固相反硝化”,这些固体物质包括人工合成的高聚物(PLA、PCL等)、生物体内合成的高聚物(PHAs等)和一些纤维素物质(棉花、报纸和秸秆等)等。因为异养型反硝化具有较高的速率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中试研究和生产性试验期刊网。但是人工合成高聚物和生物合成高聚物费用较高,不利于工业化应用,而那些纤维素物质远优于它们。所以利用纤维素物质支持生物反硝化具有的优点是:廉价、高效、材料广泛、易得、无二次污染、无生物毒性等。

1、可行性及影响因素

1.1 利用富含纤维素植物应用于异养反硝化的可行性

纤维素是所有植物材料和物质的基本成分,更新速率非常快,预计每年的产量为4×1010吨,植物性材料主要由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组成[9]。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能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所以理论上讲如何一种植物都能够作为生物反硝化的固相碳源和生物载体。

基于以上思路,非常多的天然物质被用作生物反硝化的碳源和反应介质。包括甘草、芦竹、松木、杨木、棉花梗、纸张、棉花、稻草、腐朽木等。这些物质都被成功用于生物异养反硝化过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Ovez等人利用甘草等作为生物反硝化碳源和生物载体去除水源水中的硝酸盐,硝酸盐的去除率达到了100%。

另外,徐祖信等以稻草为载体和碳源的实验中发现,稻草的浸出液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化工论文,这些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反硝化菌等相关菌体的活性,并提高反硝化速率,这是其他固相反硝化碳源所不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1.2 影响因素

1.2.1 晶格结构

通常来讲,纤维素高分子物质中的晶格结构是影响其生物降解性的基本因素,高分子的降解性随着晶格结构的比例的升高而降低。晶格结构占物质总量的多少是衡量该物质是否适宜作为碳源的主要评价指标。因此,寻找适应的纤维素物质材料作为固相碳源和载体是非常必要的。

1.2.2 比表面积和表面结构

有关资料显示,生物反硝化的速率与天然有机物的比表面积成正比关系。固相物质作为微生物吸附的界面,其比表面积决定着其表面微生物的吸附量。干燥的木质细胞壁中大约有40%~50%是纤维素,剩余部分是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微生物不得不使自己吸附到纤维素表面,并使这些天然物质得到破碎。

另外,所选用的物质表面粗糙度、带电性、基团、亲水性等都决定着其作为生物载体的特性。如微生物的吸附速率、微生物的吸附量和微生物的活性等。

1.2.3 水温和水力停留时间

金赞芳等研究发现,水力停留时间和水温是生物反硝化主要的影响因素。25 ℃支持下的生物反硝化比14 ℃情况下的1.7倍,因为多数纤维素分解菌是中温菌,低温不利于其生长和繁殖。当水温为25 ℃的条件下,进水硝酸盐为45.2 mg?L-1的情况下,水力停留时间为8.6 h时,系统硝酸盐(亚硝酸盐未检出)的去除率为99.6%,而当水力停留时间为7.2 h时,总氮的去除率仅为50%。

1.2.4 纤维素物质的刚度和孔隙率

纤维素植物的刚度和孔隙率是保证生物反硝化系统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有些纤维素物质(如:稻草、棉花、锯末等)在使用过程中会变形或压实而使填料层堵塞,使反应产物氮气(氧化二氮)无法正常排出以致系统内形成高压环境而使系统崩溃同时也制约了反应器高度,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因此,用于生物反硝化的天然物质尽可能有较好的刚度和良好的孔隙率。

2 纤维素物质用于反硝化过程中的弊端

2.1 水溶性物质的干扰

植物纤维在生长过程中会在其组织内形成大量的液汁,当植物纤维在水中浸泡后会使其组织内的液汁溶解到系统中,产生二次污染。笔者利用竹子作为生物载体组建的生物反应器修复城市河道水体时发现,在竹子浸泡在系统内的前15 d左右化工论文,竹子中的竹汁(主要是蛋白质类物质)会溶解到系统中,并持续一段时间,使系统中的水质呈黄色,而且出水氨氮浓度比进水氨氮浓度要高的多。Aslan等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期刊网。

2.2 温度影响过于强烈

低温条件下,生物反硝化效果明显降低,可能的原因在于纤维素分解菌是中温菌,当水温降低时,中温菌体内的酶系统因为温度的降低而活性下降使有机碳源的供给出现短缺而下降。但也有资料认为,低温条件下附着在固体物质表面的生物膜流失较为严重,可能也是导致生物反硝化降低主要原因,至于低温条件下生物膜大量流失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生物膜的粘附力降低有关。

2.3 较低的反硝化速率

应用于固相反硝化的纤维素物质,如果分子量越低,其被反硝化菌降解的速率也越大,那么反硝化速率也就越大,当分子量越大,其阻碍微生物靠近的阻力越就越大。纤维素物质是一类固态物质,分子量较大,其分解过程是一系列生物酶促过程,从而导致其碳源的供给速率较低而限制了反硝化速率,所以纤维素物质支持下的反硝化速率和PHA和PHB等支持下的反硝化速率一样明显低于液体碳源。

2.4 亚硝酸盐积累问题

反硝化菌将硝酸盐转化为氮气需要经过4步酶促反应。即:

生物载体 其中,NaR和NiR存在对碳源的竞争问题,而且NaR对碳源的竞争能力强于NiR,当碳源不足的情况下会引起亚硝酸盐的积累问题。也有研究认为亚硝酸的积累会影响到NaR和NiR活性的表达,从而影响到反硝化效果。

2.5 不够稳定的反硝化速率

影响固相反硝化的速率不稳定性因素有:(1)外加的固相碳源因分解作用使其易降解部分被充分的分解掉,剩下的为难降解的晶格结构而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化工论文,因为碳源的补给受阻使反硝化下降,(2)由于固相碳源的分解,反硝化菌的吸附界面面积、孔隙率、粗糙度和反硝化与固相碳源吸附作用以及相互间的理化条件等发生了改变,可能也是导致反硝化速率下降的原因。

2.6 出水水质进一步处理

利用纤维素物质作为碳源和载体在处理含有硝酸盐的水体过程中,出水往往较多的悬浮物、色度和浊度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导致出水的感官效果不佳,都需要进行深度处理以改善其水质,例如:采用活性炭吸附、采用砂滤池进行深度过滤等。

2.7 填料层堵塞问题

有些纤维素物质在使用一段后出现软化而使填料层的孔隙率明显降低而堵塞,使反硝化系统中的氮气和水都无法很顺畅,导致反硝化进程受阻。

3、纤维素物质用作反硝化碳源和载体的发展趋势

3.1 研究工作的全面性

目前被用于固相反硝化的天然纤维素物质较多,包括报纸、稻草、秸秆、天然植物、腐朽木等比较多,在这些研究中比较关注是这些物质作为碳源作用时的特征,但是对其作为载体的特性研究甚少,因为天然物质在作为碳源的同时,生物载体上的生物量、孔隙率、比表面积、带电性和刚度等影响到其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五种气体常规与非常规制法归纳_化学论文
下一篇论文:化学实验中的晶体洗涤大有讲究_化工论文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化学论文
最新化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