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PVDF有机膜的共混改性及性能研究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选用适当的聚合物共混体系。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膜材料改性、扩大膜材料品种的方法之一。因此开发性能优良的微滤膜材料意义重大。相转化,PVDF有机膜的共混改性及性能研究。
关键词:共混,PVDF,改性,相转化,微滤膜
 

随着膜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对膜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开发性能优良的微滤膜材料意义重大。作为膜材料改性、扩大膜材料品种的方法之一,高聚物共混法以不同聚合物间性质的互补性与协同效应来改善膜材料的性质,通过聚合物间相容性的差异调节膜结构,控制膜性能。选用适当的聚合物共混体系,制备兼有每种聚合物特性的共混膜是扩大膜材料选择的有效方法。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一种新型氟碳热塑性塑料,韧度高,抗冲击强度和耐磨性好,有极好的耐气候性和化学稳定性,能流涎成孔性能较好的高分子有机膜,使之成为制膜的理想材料[1-2]。

本研究利用聚偏氟乙烯和高聚物之间共混相容性的差异调节膜结构,提高膜的综合性能。通过考察不同共混高聚物对改性膜性能的影响,试图找到一种能使改性膜综合性能良好的共混高聚物,并对改性膜的性能进行表征,力求制备出综合性能良好的有机膜。

1改性膜的制备及检测参数

1.1试验原料

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甲基吡咯烷酮(NMP);三种共混高聚物分别取代号为高聚物A、高聚物B和高聚物C;PET无纺布;无水乙醇(CH3CH2OH,分析纯AR)。

1.2试验仪器

真空干燥箱;刮膜机自制;电热恒温干燥箱;磁力搅拌机;室内温湿计;杯式通量仪;泡点压力仪,自行加工制作;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分析天平;浸没设备、干化设备自制。

1.3制备方法

以江苏蓝天沛尔膜业有限公司批量生产纯PVDF平片膜的工艺为基础,采用共混的方法制备PVDF非对称共混膜,这种相转化膜透水量比均质膜高几倍至一个数量级。

1.4性能参数

1)纯水通量:在常温、一定压力下,测试单位时间的纯水透过量。

2)孔隙率:利用分析天平,采用称重法求孔隙率。博士论文,相转化。

3)泡点压力:采用泡点压力仪进行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 PVDF/A、PVDF/B、PVDF/C共混体系相容性

2.1.1 溶解度参数法预测PVDF/A、PVDF/B、PVDF/C共混体系相容性

要制得综合性能良好的共混膜,前提是用于共混的高分子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3-4]要接近,不能相差过大。溶解度参数原则:判断两种聚合物溶混特性的有效方法是用溶解度参数(δ)。如果两种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分别为δ1和δ2,若|δ1-δ2|>0.5,则两种聚合物部分混溶;若|δ1-δ2|<0.5,则为均相混溶,也就是说,两种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混溶性越好。

PVDF、高聚物A、高聚物B及高聚物C的溶解度参数分别为15.10(J/cm3)1/2、16.10(J/cm3)1/2、20.76(J/cm3)1/2和12.5(J/cm3)1/2,则经|δ1-δ2|计算可知,差的绝对值均大于0.5,因此这三类共混体系均属于部分相容体系。

在相容性较好的双组分体系中,铸膜液中质量浓度较低的组分均匀分布在质量浓度较高的组分中,两高聚物的分子链能形成较好的互穿网络结构,形成共混膜皮层的网络孔,孔径小,分布均匀。因此,铸膜液中的各类高聚物所占的质量浓度是成膜理想与否的关键参数,它不仅影响到铸膜液的共混相容性,而且对成膜后的膜性能有很大影响。

2.1.2 目测法观察PVDF/A、PVDF/B、PVDF/C共混体系相容性

相容性较好的高分子共混溶液经长时间静置后,溶液不发生分层,外观澄清、透明。本次试验三类共混溶液分别配置5种溶液,各溶液配置好后静置5小时并观察它们的表观现象。如表一所示,三者有共同点,随着共混添加剂量的增加,溶液颜色逐渐加深,透明度下降,到达一定程度时则出现分层现象,。因此说明三类共混体系都属于部分相容体系,不能以任意比例共混,这一结论与溶解度参数法预测一致。

 

铸膜液 PVDF/A(PVDF/B、PVDF/C)(wt/wt) 共混溶液表象
PVDF/A PVDF/B PVDF/C
1 9:1 均匀,淡黄色,清透 均匀,淡黄色,清透 均匀,淡褐色,清透
2 8:2 均匀,深黄色,清透 均匀,深黄色,清透 均匀,深褐色,清透
3 7:3 较均匀,乳白色 较均匀,乳白色 较均匀,乳白色,
4 6:4 分相,乳白色,下层颜色较深 分相,乳白色,下层颜色较深 分相,乳白色,下层颜色较深
5 5:5 分相,乳白色,浆糊状 分相,乳白色,浆糊状 分相,乳白色,浆糊状

表1 三类共混体系的不同共混比例及其共混溶液表象

Tab.1 The appearances o f three kindsof blend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ratios

2.2铸膜液浓度对膜性能的影响

铸膜液中聚合物总浓度对膜综合性能的影响与单组分聚合物膜的规律相似。在室温26℃,湿度56%环境下,随着铸膜液中固含量的增加,膜的纯水通量逐渐下降,孔隙率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近平衡,平均孔径逐渐减小,如图2、3、4所示。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铸膜液黏度逐渐增大,这是由于聚合物之间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加大;同时,聚合物与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导致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减弱,使凝胶过程中铸膜液内的溶剂和凝胶介质之间的传质阻力增大,凝胶速度降低,所以膜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均有所降低。固含量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膜的机械强度。固含量过低,则引起膜的机械强度变差;固含量过高,膜的机械强度增加,但膜的分离性能会急剧降低。

相转化相转化

图2 铸膜液浓度对纯水通量的影响图3 铸膜液浓度对孔隙率的影响

Fig.2 Effect of casting membrane liquidconcentration Fig.3 Effect of casting membrane liquid on pure water fluxconcentrationon porosity

图4 铸膜液浓度对平均孔径及最大孔径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castingmembrane liquid concentration on averageaperture and the largest aperture

2.3 PVDF与共混高聚物的配比对膜性能的影响

控制PVDF在铸膜液中的含量不变,改变PVDF与高聚物A在铸膜液中的共混比,考察膜性能的变化。在室温26℃,湿度56%环境下,如图5、6、7所示,随着高聚物A含量的相对增加,但始终控制高聚物A为小组分含量时,膜的纯水通量先增加后减少,但均高于纯PVDF膜的纯水通量;孔隙率随着高聚物A含量的相对增加而提高,平均孔径变化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共混物配比的改变影响了铸膜液中聚合物间的相容性。高聚物A含量增多,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变差,相分离逐渐加剧,孔隙率提高。但是高聚物A相对含量过高,会影响到PVDF与其的共混相容性,导致相分离程度急剧增大,平均孔径迅速增大,膜性能不佳。同理,随着高聚物B、高聚物C相对含量的增加,PVDF/B、PVDF/C共混膜性能变化趋势类似于PVDF/A共混膜。随着高聚物B、高聚物C在铸膜液中相对含量的增加,纯水通量逐渐增加,随后趋于平缓;孔隙率先上升再下降后稳定在40%以上;最大孔径和平均孔径都随着其相对含量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

图5 高聚物含量对纯水通量的影响图6 高聚物含量对孔隙率的影响

Fig.5 Effect ofpolymer concentration on pure water flux Fig.6 Effect of polymer concentration on porosity

图7 高聚物含量对平均孔径及最大孔径的影响

Fig.7 Effect ofpolymer concentration on averageaperture and the largest aperture

2.4 凝胶浴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

在相转换法制备非对称膜过程中,凝胶条件是重要的控制因素。凝胶条件对膜结构的影响其实质是溶剂与凝固剂交换速度的影响,即与凝固剂的活度紧密相关。膜的断面结构主要受膜的凝胶速度的影响,对于部分相容的PVDF/A、PVDF/B、PVDF/C体系,由凝胶浴温度变化引起的聚合物间相容程度的变化在膜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室温26℃,湿度56%环境下,如图8、9、10所示,随凝胶浴温度的提高,膜孔径和孔隙率有所上升,然后稍微下降,整个趋势保持相对稳定;纯水通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博士论文,相转化。Sourirajan[5]认为凝胶速度由凝胶过程中各组分的交换速度即凝胶浴的迁入速度和溶剂的迁出速度决定,而该交换速度又受凝胶浴温度和性质的影响。凝胶浴的温度越高,水的活度越大,而凝胶浴进入铸膜液中与溶剂的交换速度越大,从而聚合物的凝胶速度加快,膜孔隙率增大,孔径增大。

图8 凝胶浴温度对纯水通量的影响图9 凝胶浴温度对孔隙率的影响

Fig.8 Effect of the temperature of Fig.9 Effect of the temperature of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深部软岩巷道锚注支护
下一篇论文:介绍两种缓速深部酸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化学论文
最新化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