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反思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师素养

时间:2015-06-10  作者:佚名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比较新教材必修模块和过渡必修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采用模块教学——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与过渡必修教材差异有哪些?有什么主要特点?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该如何去领悟其内在意图?化学教师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才能符合当前的课改形势?在理解其意图的基础上总结出必修模块的三大特点,同时反思了新课改形势下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必修模块,化学教师素养

苏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采用模块教学——两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两个必修模块与过渡必修教材差异有哪些?有什么主要特点?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该如何去领悟其内在意图?化学教师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才能符合当前的课改形势?这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交流。以下笔者就来谈谈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粗浅的见解.

一、必修模块特点:

1.化学新课程特点,突出生活性和社会性;

所谓学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取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学科课程由来已久,也是我国经典的课程类型。它的显著特点是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但正是由这个特点造成了它的局限性,学科课程的突出问题是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过渡必修教材非常强调学科课程特点,章与章、节与节的知识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新教材必修模块弱化了学科课程特点,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而是突出知识的社会性和生活性。试举两教材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和有机物的内容处理来看,过渡必修教材新教材必修模块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共三个专题十二节。卤素元素的学习专门安排一节来介绍F、Cl、Br、I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特殊性,对形成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知识奠定基础,又各安排一节用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来指导学习碳族、氮族、氧族。另外,又依次介绍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盐的结构性质、用途、制备、存在等方面。如对硫的化合物的学习相当典型。注重知识性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专题三共一章四节,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材设计时进行精选和整合,将存在和用途十分广泛的Si及其化合物,典型的氯及其化合物分节编写,将与当代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的SO2和NO2,用途广泛的H2SO4、HNO3及NH3分别合节编写。这样有分有合,对比性强,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突出知识与生态环境——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也并不回避某些物质对环境,健康的负面影响。指出了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可能的方向和作用。当然,本章从培养能力的目的出发,通过对典型物质的迁移,归纳也为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积累感性材料。

专题五选取典型物质依次介绍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醛、酸、酯、糖、油脂、蛋白质十多类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用途。节节相扣,节节递进,逻辑关系强烈,缺少哪一节就显得有断层感。

专题六了解甲烷、乙烯、苯的主要性质,了解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这些典型物质不远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亲切,有熟悉感。在生产生活,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几乎不涉及类的概念及他们的性质。处理教材时注重结构介绍、方法介绍,形成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思维方法。没有考虑有机物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

很显然,新教材必修模块在介绍具体物质时,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有关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常见的物质,将物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贯彻STS教育的观点,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避免孤立地学习有关物质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2.强调循序渐进原则,突出基础性和发展性;

《学记》中提到'不陵节而施',即教学要依据循序渐进和促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课程的设计也要兼顾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教学一般要符合以下两项要求:一是以学科逻辑系统为主,力求照顾到学生心理特点,即他们的年龄特点,认识事物的心理顺序,智力和各种心理品质发展的顺序;二是安排知识要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相结合。螺旋排列即许多知识要反复学习,同时以促进发展的现代教育观点为指导。新教材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础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必须强调其基础性。如'离子反应'在必修模块中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类型来介绍的,其最基础的要求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类别判断。在学完本节时仅限于强酸、强碱、盐(可溶性盐和初中提到的不溶性盐)的离子方程式。在必修模块全部结束时,由于学生接触了NH3·H2O,CH3COOH等物质,离子反应的要求提升到出现NH3·H2O和CH3COOH等弱电解质以及HCO3-等酸式盐的较为复杂的离子方程式,但有关量的多少的离子反应还是留待选修中学习。可见,课程的设计并不要求某一知识在一出现时就要求学生马上全部达到要求,而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底蕴上扩充增补,使某块知识逐渐变得枝繁叶茂.体现了基础性和发展性。

3.强调化学学科的特点,突出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化学无论怎样强调实验都不过分。实验的多功能性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极为吻合的。通过实验可以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有利工具和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提出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那么实验无疑是一种恰如其分的途径。另外,实验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可能也会促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进而逐步形成探究周围世界的直接而稳定的兴趣。

当然,由于时间和学生基础知识的限制,把课本中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的产生过程都模拟科学史通过实验方式重复一遍,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要选择一些具有探究价值并且是基于学生基础上的内容进行探究才可。下面以“铁与水蒸汽反应的实验”为例探究如下:

(设计问题)Fe与冷水或沸水或水蒸汽能反应吗?(学生可能根据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能马上回答Fe与冷水或沸水是不反应的。)

(追问)Fe和水蒸汽是否反应呢?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解决,要做该实验需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制水蒸汽,装置设计,反应条件,产物检验等。

接下来学生去思考,同学间交流探究方案,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方面要改进,再根据设计方案得到装置草图。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开放性,即使学生得出违反常规的结论也是正常的。只有集中众学生的智慧,思考的角度越大,设计的方案就越完善。所以对学生的意见要进行正确评价,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再者,不要给学生规定框框,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放得开手脚,合理处理教材,作一回“真探究”。

二、当前课改形势下,化学教师应具备的教师素养:

据化学教学论介绍,化学教师素质是指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化学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探讨现代化学教师素质结构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电极法测定水中TDS(溶解性总固体)的研究
下一篇论文:反硝化除磷工艺原理及研究进展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化学论文
最新化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