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关于课时进度
按《教师教学用书》[3]要求,本节课应安排3课时,内容有3部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应将物质的量(包括摩尔质量及有关计算)介绍完中国论文下载中心。很多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只介绍到摩尔概念[1],摩尔质量及有关计算没有时间介绍,这里存在着重点、难点的把握、确定的问题。
3. 关于重点、难点的把握、确定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教师教学用书安排为重点,实际在后期运算中理解记忆素质教育,摩尔质量及有关计算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应作为重点和难点,从而体现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为本节物质的量内容的三大突出点;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作为难点,夸大了教师意识上的难度,在这里缠绕太多,易出现混乱不清,学生亦感到烦乱,在教学中以“双”、“打”对比“摩尔”概念,干净利落、开门见山地直接提出有时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4. 关于“理解不用记”教学模式科学性的论证
“概念、公式、运算”类型的教材教学,按照数学解题教学模式,常规倡导“理解记忆”法:介绍概念、(推导)公式、公式运算。真正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不牢,习惯走捷径,多是背诵概念、公式,在解题运算中硬套公式,为了解题、考试而学习(应试教育),甚至出现因为不懂、不理解背计算题来考试的现象。素质教育倡导在教材学习中得到训练,在以后的实践中有能力去解决新问题,模仿、背诵式教学在以智力开发为主题的高中教学中应逐渐被淘汰。在“理解记忆”法基础上提出“理解不用记”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目的是强调“理解”、避免“死记硬背”理解记忆素质教育,能够克服不理解而记忆的盲目性、不准确性,注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体验问题、直面问题,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概念、公式、运算”类型的教材教与学, “理解不用记”研究型教学模式介绍如下:

5. 关于“1mol微粒的质量”的教学设计论证
教材中通过举例1molH2O的质量18g;1molAl的质量27g等,总结归纳出“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原子量或分子量”。教学中总感觉说服力不强,让学生难于相信。设计“求解1molAl的质量”的求解过程,可以直接得出结论:“1mol任何粒子的质量,以g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原子量(或分子量)”。理论由计算证明,理解清晰。
求解过程作为资料介绍(幻灯片8),不增加教学难度。
(End)
参考资料
[1]卢国锋.人教版“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09,7:48
[2]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1(必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
[3]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5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