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低溶解氧条件A/OSBR工艺污染物去除性能的研究*

时间:2011-06-13  作者:秩名
  图4高低DO条件下典型周期内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随时间变化曲线

Fig.4 The nitrite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with normal and low DO

图5 低DO与NOX-N 生成速率和氨氮氧化速率之比间的关系

Fig. 5Relationship of low DO and ratio of NOX-N formation rate to NH4-Ndecay rate

由图5中可得出如下关系式:


 

低DO浓度条件下,NOX-N生成速率与NH4-N氧化速率之比与DO浓度都均保持了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调节反应器中的DO浓度,使反应系统中的硝化反应以适宜的反应速率进行,同时兼顾同步硝化反硝化,对于SBR保持同步硝化反硝化,缩短反应的时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4 正磷酸盐的去除效果

实验中对比考察了正常DO(平均DO=2mg/L)和低DO(平均DO=1mg/L)条件下正磷酸酸盐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看出,系统在前30min先进行反硝化,同时储存在细胞内的磷释放,造成正磷酸盐的浓度升高并达到最高值。在曝气开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正磷酸盐浓度迅速下降,在反应结束时,高低DO条件下,系统出水正磷酸盐的浓度基本相近,均低于0.5mg/L期刊网。

在好氧段不同的DO浓度条件下,初始阶段高溶解氧条件下,正磷酸盐去除率较高,低DO条件下正磷酸盐去除率相对较低。但在反应时间在1.5h~2.5h时,系统对正磷酸盐的去除效率均超过90%。因此,从本实验中分析可知,在A/OSBR系统中,好氧段DO浓度对正磷酸盐去除效果影响较小。

图6高低DO条件下典型周期内正磷酸盐随时间变化曲线

Fig.6 The phosphorus removal effect with normal and low DO

3.5出水悬浮物

在低溶解氧条件下,A/OSBR出水水质非常清澈。经过沉淀后,出水中几乎没有肉眼可见的悬浮物。实际测得出水SS在1 mg/L-2 mg/L之间,有时用滤纸重量法几乎检测不出,通过镜检可见,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网状结构的丝状菌,在沉淀过程中可吸附、截流水中微小颗粒物和游离细菌,使出水水质非常清澈。

4. 结论

(1)当平均DO=1mg/L时,系统曝气2.5 h后出水COD基本可以保持在40mg/L左右。系统COD去除效率可稳定保持在87%~91%之间。低DO情况下COD去除效果略微高于正常溶解氧去除效果环境保护论文,在各时间段内COD出水浓度同比降低4%~15%。

(2)当平均DO=1mg/L时,系统曝气2.5 h后出水氨氮基本可以保持在5mg/L左右,系统COD去除效率可稳定保持在90%左右。低DO情况下氨氮去除效果低于正常溶解氧去除效果,活性污泥对氨氮的去除能力有一定降低,出水氨氮浓度有一定升高,但出水氨氮浓度仍然可保持在5mg/L左右。

(3)当平均DO=1mg/L时,由于溶解氧浓度的限制,硝化反应速度较慢,在反应结束时,亚硝酸盐累积率为37%。低DO浓度条件下,NOX-N 生成速率与NH4-N氧化速率之比与DO浓度都均保持了较好的线性关系。

(4)在A/OSBR系统中好氧初始阶段,DO浓度对正磷酸盐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反应时间在1.5h~2.5h时,DO浓度对正磷酸盐去除效果影响较小。高低DO条件下,系统出水正磷酸盐的浓度基本相近,均低于0.5mg/L。

(5)在低溶解氧条件下,A/OSBR出水水质非常清澈。出水SS在1mg/L-2 mg/L之间,镜检可见一定数量网状结构的丝状菌。


参考文献
[1]陈滢,彭永臻,杨向平等.低溶解氧SBR除磷工艺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4, 20(8):40~42
[2]左金龙,王淑莹,彭赵旭等.低溶解氧下微膨胀污泥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J].中国给水排水,2009,25(15):11~14
[3]彭赵旭,彭永臻,桂丽娟等.低溶解氧丝状菌污泥微膨胀在SBR中的可行性[J].化工学报,2010,61(6): 132~138
[4]Rordrigues A C, Brito A G, Melo L F. Post treatmentof a brewery wastewater using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J].Water EnvironmentResearch, 2001, 73(1): 45~51
[5]曾薇,彭永臻,王淑莹.SBR工艺交替硝化反硝化运行方式的可行性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4):576~ 580
[6]Bing-Jie Ni, Bruce E. Rittmann, Han-Qing Yu.Evaluation on the impacts of predators on biomass components and oxygen uptake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nd continuous systems[J]. Water Research, 2010, 44(15): 4616~4622
[7]Sami Sarfaraz, Swapna Thomas, U. K Tewari, Leela Iyengar. Anoxictreatment of phenolic wastewater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OriginalResearch Article[J]. WaterResearch, 2004, 38(4): 965~971
[8]Hanaki. K.Nitrification at Low Levels of Dissolved Oxygen with and without Organic Loadingin a Suspended-Growth Reactor [J].Water Research.1990, 24:297~302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草炭为填料的CHF工艺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1]_硝化
下一篇论文:六汤稀土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_环境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环境保护论文
最新环境保护论文
读者推荐的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