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低溶解氧条件A/OSBR工艺污染物去除性能的研究*

时间:2011-06-1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低溶解氧条件下。发现A/OSBR系统低DO条件下。对比考察城市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去除效果。
论文关键词:低溶解氧,A/OSBR,污染物,去除效果

 

1引言

活性污泥法中,曝气主要起供氧和扰动混合的作用。曝气提供的氧被污水中的活性微生物用来氧化有机物并合成细胞。反应器中的溶解氧 (DO)浓度是活性污泥法的重要运行参数 。当曝气池中DO浓度偏低,好氧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和代谢,导致出水水质不达标;当DO浓度过高,不仅曝气能耗增加,而且活性污泥的活性也会降低。一般情况下要求曝气池中DO不低于 2mg/L,但在实际工程中却常常会出现曝气强度过高的情况。

有研究发现通过有效手段将DO控制在较低的适当水平,不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有机物的代谢,仍然可保持良好的出水水质[1-3]。本文通过控制平均溶解氧(DO)浓度保持在1mg/L和2mg/L左右的条件下,对比考察城市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以下简称SBR工艺),由于其较高的处理效率,较少的基建投资和脱氮除磷功能,在污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4-7]。本试验采用A/O运行方式的SBR工艺进行研究。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试验用水来源和水质

实验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家属楼生活污水,活性污泥取自哈尔滨文昌污水处理厂,实际生活污水水质成分详见表1。

表1 实验用水水质

 

水质参数

浓度范围

pH值

6.5-8.2

COD (mg/L)

300-400

NH4+-N (mg/L)

40-50

PO43-P (mg/L)

2-4

2.2 试验装置和方法

SBR反应器由有机玻璃制成,上部为圆柱形,下部为圆锥体环境保护论文,试验装置图如图1所示,反应器高为700 mm,直径为200 mm,总有效容积为12 L,排水体积为3 L,充水比为0.25。在反应器壁的垂直方向设置一排间隔为10 cm的取样口,用于取样和排水。底部设有放空管,用于放空和排泥。在反应器下方设置曝气砂头,由转子流量计调节曝气量。pH、DO、ORP(氧化还原电位)探头置于反应器内,在线监测各个指标的变化期刊网。试验期间温度稳定在25±1℃之间。

图1试验装置图

Fig. 1 Schematicdiagram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

本实验采用缺氧/好氧(A/O)的运行方式,试验共运行5个月,共400个周期。每天运行3个周期,每周期为8 h,分别为瞬时进水、缺氧搅拌0.5 h、好氧曝气2.5h、沉淀2 h、其余时间为排水和待机。好氧末期排放一定体积的混合液,控制系统的污泥龄在10 d-15 d,MLSS控制在2500 mg/L -3000 mg/L。

2.3 检测分析项目

COD采用5B-3型COD快速测定仪测定;NO3--N采用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NO2--N采用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NH4+-N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MLSS、SS采用滤纸重量法;PO43--P采用钼酸盐分光光度法;DO和温度用WTW inoLab Oxi level2实验室台式仪在线检测;微生物相分析采用OLYMPUS BX51/BX52光学显微镜观测。

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1 COD去除效果

COD是污水处理中用于反映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指标,低DO条件下和正常DO条件下COD去除效果如图2所示。典型周期内A段COD浓度迅速下降,这主要是由于系统的稀释作用,同时在A段新加入的污水为反硝化过程提供碳源。

低溶解氧条件下,尽管平均DO浓度较低,仅为1mg/L,但是对比正常DO条件下系统COD去除效果差别很小,甚至在典型周期内平均DO=1mg/L时COD去除效果比正常DO浓度下的去除效果更好。如图2所示。

当平均DO=2mg/L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COD浓度逐渐下降,当曝气2.5 h后,出水COD稳定在50 mg/L左右,系统COD去除效率可稳定保持在85%~88%之间。而当平均DO=1mg/L时,系统曝气2.5 h后出水COD基本可以保持在40mg/L左右。系统COD去除效率可稳定保持在87%~91%之间。低DO情况下COD去除效果略微高于正常溶解氧去除效果,在各时间段内COD出水浓度同比降低4%~15%。可见在DO平均浓度较低的情况下(DO=1mg/L时),系统对COD的去除能力有一定提高,出水水质COD更低。

图2高低DO条件下典型周期内COD随时间变化曲线

Fig.2 The CODremoval effect with normal and low DO

3.2 氨氮去除效果

实验中对比考察了正常DO(平均DO=2mg/L)和低DO(平均DO=1mg/L)条件下氨氮的去除效果,如图3所示。当平均DO=2mg/L时,当曝气2.5 h后环境保护论文,出水氨氮稳定在1~2 mg/L左右,系统氨氮去除效率可稳定保持在95%左右。而当平均DO=1mg/L时,系统曝气2.5 h后出水氨氮基本可以保持在5mg/L左右,系统COD去除效率可稳定保持在90%左右。低DO情况下氨氮去除效果低于正常溶解氧去除效果,在各时间段内氨氮出水浓度同比高15%~30%。可见在DO平均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平均DO=1mg/L时),活性污泥对氨氮的去除能力有一定降低,出水氨氮有一定升高,但出水氨氮浓度仍然可保持在5mg/L左右。

图3 高低DO条件下典型周期内氨氮随时间变化曲线

Fig.3 The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effect withnormal and low DO

在好氧段,尽管SBR反应器长期处于低DO运行状态,在进水氨氮浓度保持在40mg/L~50mg/L时,活性污泥系统仍然可以保持比较高的硝化效率,平均氨氮去除率可达90%,SBR工艺中,影响氨氮去除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和氨氮负荷、HRT、SRT、DO等因素。Hanaki等研究认为[8],在低溶解氧的条件下,尽管有机物氧化菌对硝化菌有抑制作用,但是由于氨氮氧化菌的增殖速率加快了1倍,补偿了DO降低所造成的活性下降,因而系统的氨氮去除效果仍然比较高。

3.3 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污染物的变化

实验中对比考察了正常DO(平均DO=2mg/L)和低DO(平均DO=1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如图4所示。

从图4中可看出,好氧段正常DO条件下,硝化反应进行较为顺利,在反应结束时,硝酸盐浓度较高,亚硝酸盐累积率为13%。好氧段低DO条件下,由于溶解氧浓度的限制,硝化反应速度较慢,在反应结束时,亚硝酸盐浓度较高,亚硝酸盐累积率为37%。

通过氮平衡分析,发现A/OSBR系统低DO条件下,存在较为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以往的部分研究表明,同步硝化反硝化均是在较低的DO浓度条件下发生的,本实验的平均DO浓度在1mg/L环境保护论文,因此在试验过程中考察氨氮氧化速率、NOX-N 生成速率以及相应的实时DO浓度,如图5所示。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草炭为填料的CHF工艺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1]_硝化
下一篇论文:六汤稀土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_环境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环境保护论文
最新环境保护论文
读者推荐的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