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保护论文

台湾佛教慈善慈济基金会的环保实践及启示

时间:2015-11-24  作者:陈丽 周纯义

摘要:随着大自然灾害的频频爆发,人类开始共同关注地球的环境保护。台湾佛教慈善慈济基金会很早就开始了其卓有成效的环保行动,并已形成自身的特色与体系。其独特的环保历程、经验、特色及体系,对于现代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良好的启示意义。
论文关键词:慈济,环保实践,自然环保,心灵环保

台湾佛教慈善慈济基金会(简称为“慈济”)创立于1966年,是一个以“慈悲为怀、济世救人”为宗旨的民间慈善机构,其创办至今的主要事业涵盖了“四大志业八大法印”,即慈善志业、医疗志业、人文志业、教育志业、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社区志工、环境保护等内容。在环保层面,慈济倡导人们用感恩的心对待大自然的馈赠;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怜惜自然万物并身体力行,以自身的行动感染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慈济环保事业无论是其倡导价值理念还是行为实践已经对现代环保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慈济环保思想形成之路

佛教认为一切生命都具有佛性,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与人类一样,承载者生命的意义,应该尊重其价值。唯有“依正不二”(即生命主体与环境在客观世界融合为一体),主客体合二为一,地球将得以继续生存。然而,现世人类肆无忌惮地向自然界过度索取各类矿物宝藏,享受丰腴物质带来的喜悦,却忽略了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导致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的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慈济环保思想形成,源自一次偶然的机缘。1990年8月23日,证严法师应吴尊贤文教公益基金会之邀,于台中新民商工连续演讲三天。演讲结束后,听众热烈鼓掌表示感谢,法师回想起清早出门时见到的、夜市收摊后街上留下的大量垃圾,便呼吁在座听众把鼓掌的双手用于捡垃圾、扫街道、回收资源,共同维护一片净土,使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一位台中志工在听了证严法师的呼吁后随即行动,只手之间,献身环保,并将回收资源变卖善款捐于慈济,慈济环保志业因此而开启。其他的慈济人也纷纷响应环保号召,身体力行,从社区出发,开展资源回收,将“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从此,慈济环保行动开始了二十多年既艰辛又璀璨的道路。

二、慈济环保经验之谈

1、改变建筑风格,保护大地环境

慈济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后,慈济的建筑也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慈济在各地建造建筑物时,无时不关注环保问题,证严法师确立了“保护大地环境优先”的原则。例如:在所有的慈济建筑中,通过大量植栽草树、铺设连锁砖等方式,让雨水渗透入土,让大地可以呼吸;在雨水处理方面,设置雨水回收系统和各项节水设施,以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太阳能源使用方面,用太阳能辅助装置的热泵系统取代传统锅炉设备、用太阳能路灯取代传统电能路灯等,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而在建筑物的配置上,注重自然采光与通风性,以节约电灯耗能,减少或不用冷气,让人与大自然相处,与地球同生息。

2、改变饮食习惯,守护地球健康

慈济的素食惯例不仅仅因宗教信仰而为之,其中更多地被赋予了环保的理念。一组有关慈济的数据充分表明了素食的环保性:一块用来养活30个素食者的土地,只够养活一名肉食者; 每制作一个汉堡包,就要砍伐掉相当于一个厨房面积大小的热带雨林;生产1公斤的牛肉需要16公斤的谷物、造成35公斤表土的侵蚀、10万公升的水;牛屁中甲烷排放量造成地球暖化的速度,比二氧化碳快20倍;我国海河流域的污染情况确实非常严重,有些河段甚至到处浮满了鱼虾尸体,河水臭不可闻,而沿岸超标发展的城郊养殖业难辞其咎。于此,慈济推出“蔬食环保救地球”的理念。无论是慈济医院、慈济学校、慈善事业还是慈济志工家庭一日三餐皆素食。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仅台湾,每天就要使用约280万双一次性卫生筷,一年高达十亿双;平均36人一年产生1公吨免洗餐具垃圾量,需砍伐20棵大树。因此,慈济人无论身在何处,随身携带环保餐具,这样,既可减少一次性碗筷杯的污染,又可减免对一次性物品垃圾的清理成本。

3、改变交通方式,倡导环保生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私家车使用量剧增,公路上车满为患,且带来一些列的环境问题。例如,空气污染让人窒息、交通拥堵浪费时间、事故频发浪费资源等。慈济人响应法师的号召并作出慈济的环保承诺:15分钟以内的路程坚持步行,15分钟以上路程使用脚踏车,或搭乘公交车或捷运。慈济著名环保讲师陈哲霖曾开着自己价值百万的跑车去给小学生传授环保知识,不想,天真学生们的一句赞叹“师伯,你的车好大啊”让其羞愧不已,并反思自己开着跑车传授环保理念如何让人信服。此后,他将自己的跑车置之不用,而改造了一辆二手脚踏车作为其最亲密的交通工具。陈哲霖感慨说:“自己的这一举动,既做环保,又可将省下的油钱捐于慈济,以身作则做到环保慈善两不误。”

4、改变生活习惯,减少资源浪费

资源浪费是现代社会一个难以诊治的通病。有资料统计: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流掉3至25立方米的水。我国万元产值的耗水量是225立方米,发达国家却仅有100多立方米。一个60瓦传统钨丝灯泡耗电60瓦;同样瓦数的省电灯泡只消耗17瓦,资源浪费数据实在惊人。面对资源浪费这一浩劫,慈济人秉承着简朴、节俭、素食、惜福等理念开展省水省电大战:①使用节能灯具。将家庭所有的照明设施都改换成节能型灯具,节省电能的使用;②改善电器使用方式。将家中待机的插头全拔掉,手机充好电,立刻拔掉充电器插头,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每年可为每个家庭省上千元电费;③合理使用冷气。设定合适的冷气温度,以26~28度C为宜;④节约节制用水。可使用两段式冲水马桶,也可在水箱里放置自制的宝特瓶省水装置;⑤减少使用电梯。少搭电梯,多走楼梯。慈济正是用心地把这些看似小小的举动时时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因而实现了对环境问题的改进。

5、建立各类站点,回收利用资源

自1990年环保志业开启,慈济基金会设立的近3000多资源回收点可谓遍布台湾各地,。慈济将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资源回收日,台湾将近30000环保志工分赴这些资源回收点进行资源回收及环保宣传。台湾慈济环保站点分布广泛且分类明细,如:惜福区、电器回收区、宝特瓶区、报纸回收区、纸箱回收区。“惜福区”主要是对废弃衣物、图书的回收与利用,如回收旧衣服并整理、清洗后展售、回收的家饰品与图书后展售,志工们利用废弃物巧手制作吊饰展售等,通过这些途径延长物体使用寿命;“电器回收区”是回收一些陈旧的诸如电扇、电视、洗衣机等家电用品。志工们通过细心地把塑胶与金属分离并再利用,如利用回收机将电线外面的塑胶绝缘体与里面较贵重的铜线分开,并将铜线融成铜块出售;“宝特瓶区”主要回收的宝特瓶,并将所收集的宝特瓶清洗、脱标,再按瓶盖、瓶身、标签等分门别类后出售;“报纸回收区”主要回收旧报纸,并把所收集的旧报纸重新整理打包,转卖给造纸厂,以减少造纸厂对树木的使用量,保护环境避免遭受更大的破坏;“纸箱回收区”则类同旧报纸回收区,对纸箱进行回收利用,如制成再制纸浆、或制作瓦楞纸的芯纸等。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拖拉机异色尾气分析
下一篇论文:试论西双版纳州违规农村用电对野生亚洲象的危害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环境保护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环境保护论文
读者推荐的环境保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