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撇渣系统
由于本污水厂进水含有部分化工印染废水,在MSBR池中极易产生泡沫和浮渣,设计在厌氧区、厌氧/缺氧区、以及两侧SBR池内都设置了撇渣系统,以保证泡沫和浮渣的及时排除,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3.5运行系统
考虑到冬夏季水温的不同,设计冬夏季系统运行周期和每周期运行时间也有所不同。系统夏季每天设定6个周期,每周期运行4小时;冬季每天设定4个周期,每周期运行6小时。
4运行效果分析
污水厂自2009年7月建成投产以来,稳定运行后,除SS外,其余主要出水指标达标率为100%(设计出水水质标准执行一级B标准),实际平均进、出水水质见表2。
表2实际进、出水水质
Tab.2InfluentandeffuentqualityofWWTP
项目
|
CODcr/
(mg·L )
|
SS/
(mg·L )
|
NH -N/
(mg·L )
|
TP/
(mg·L )
|
进水
|
366.8
|
97.3
|
21.4
|
3.4
|
出水
|
34.0
|
23.2
|
1.5
|
0.4
|
由上表可以看出,系统对CODcr、SS、NH-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7%、76.2%、93.0%、88.2%,其中CODcr、NH-N、TP等指标已达到一级A标准,只有出水SS略高于一级B标准,为污水厂提标改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①瞬时出水SS偏高
在MSBR工艺运行中发现,系统瞬时出水SS较高,设计中虽然考虑了在出水端空气出水堰前加设了浮渣撇渣管,用以定期撇除沉淀区的浮渣,但由于系统剩余污泥泵设在污泥挡板后仅2米处,导致出水端污泥层厚度较大,污泥易随出水排出,进而影响了出水SS值,经研究分析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
ⅰ.设计可考虑在出水端空气堰下方设置剩余污泥泵,以定期将剩余污泥排出,从而降低污泥层厚度。
ⅱ.由于SBR池出水端设有混合液回流泵,故可将两侧SBR池的运行程序由沉淀、出水,调整为沉淀、污泥回流、出水,且污泥回流时间设定为3~5min为宜,以降低出水端污泥层高度。
②空气堰出水负荷偏高
ⅰ.由于空气堰最大的问题是容易产生虹吸,造成出水水量不均,严重时可造成跑泥,本次设计单个SBR池各设置了两个空气堰,实际计算空气堰出水负荷为11.6L/m.s,远远大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6.5.8条文的1.7L/m.s,故今后设计或改造时可通过增加空气堰的个数,以降低出水堰负荷,空气堰的布置形式宜采用竖向并排布置。
③好氧区内存在短流或死区
由于,好氧区(6#池)池容较大,且无机械搅拌混合装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污水并不能实现完全混合,由图4可知,好氧区(6#池)与两侧SBR池(1#、7#池)交界的两处阴影区域在系统运行时,始终有一处未参与整个工艺流程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死区,由于本工程好氧区单个阴影部分有效容积占好氧区有效容积约36.7%,故在今后改造设计时可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如图5所示,通过在5#池出水端设置两处闸门并在6#池内设置相应隔墙,以改变污水在“缺氧/厌氧区(5#)好氧区(6#)SBR池(1#、7#)”中的水流方向,从而避免在6#池中形成死区。
图4MSBR池中死区(阴影处)示意图图5改进后MSBR池示意图
参考文献
1 罗万申.新型污水处理工艺—MSBR[J] 中国给水排水 ,1999,15(6):22-24
2 杜英豪,MSBR工艺的运行管理实践[J]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2):90-9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