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表中17a生数据为现实调查数据,5a、10a生的数据位树干解析得到的数据。
            | 混交 模式 | 林分 类型 | 树种 |  5a生生长量
 |  10a生生长量
 | 17a生生长量 |  
            | H | D  | H | D  | H | D  |  
            | A | 混交林 | 湿地松 | 3.63  | 3.85  | 7.64    | 8.60    | 11.09    | 12.29    |  
            |     |     | 台湾相思 | 3.66  | 3.98  | 5.99    | 7.35    | -- | --- |  
            |     | 纯林 | 湿地松 | 2.99  | 3.31  | 6.74    | 7.45    | 9.22    | 10.01    |  
            | B | 混交林 | 湿地松 | 3.58  | 3.43  | 7.59    | 8.50    | 13.29    | 14.08    |  
            |     |     | 台湾相思 | 3.69  | 3.55  | 6.59    | 8.27    | 9.17    | 13.74    |  
            |     | 纯林 | 湿地松 | 3.04  | 2.85  | 6.17    | 6.75    | 10.42    | 11.51    |  
            | C | 混交林 | 湿地松 | 3.29  | 3.49  | 7.09    | 8.00    | 13.53    | 14.20    |  
            |     |     | 台湾相思 | 3.44  | 3.65  | 6.99    | 8.38    | 9.42    | 13.61    |  
            |     | 纯林 | 湿地松 | 2.89  | 2.74  | 6.59    | 7.05    | 10.26    | 11.15    |  
            | D | 混交林 | 湿地松 | 3.24  | 3.38  | 6.87    | 7.37    | 11.01    | 12.04    |  
            |     |     | 台湾相思 | 3.39  | 3.63  | 6.09    | 7.80    | 7.59    | 14.38    |  
            |     | 纯林 | 湿地松 | 2.99  | 3.10  | 5.77    | 6.55    | 9.05    | 10.10    |  综上所述,湿地松与台湾相思可以混交造林,是沿海贫瘠丘陵山地培育湿地松用材林或水土保持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混交方式,其适宜的混交模式为B、C两模式,即采用星状或行状式混交--混交比例为1湿地松:1.5~2台湾相思--造林初植密度为4000株/hm~4800株/hm,并应在10a生左右进行适当的间伐,以调整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而且,根据目前混交林分中两树种的现存株数,可判断适宜的保留密度为1400~1500株.hm 3.2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林营造技术探讨 3.2.1混交比例与混交方式 混交比例、混交方式及造林密度等营林技术措施对混交林结构及林分稳定性影响较大,也是决定混交成功与否的关键。经过观测、调查及多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在沿海贫瘠山地,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可采用星状或行状式混交,混交比例为1湿地松:1.5~2台湾相思,造林初植密度为4000株/hm~4800株/hm。 3.2.2混交林的造林与管理 造林前1年秋、冬季整地,挖明穴,回表土,沿等高线布穴。因湿地松为浅根性树种,一般采用块状整地即可,穴规格为50cm×40cm×40cm或50cm×40cm×30cm。采用1年生苗造林,最好随起随栽,于早春雨季时栽植。定植当年6月份全面锄草、培土、扶正苗木一次,9月份结合松土再锄草一次。第2年进行早春补植,并于4、9月份各锄草抚育一次。同时加强林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3.2.3混交林种间关系调整 该混交林在5a时可以郁闭,10年生时林分高度郁闭,树冠相叠,种间竞争激烈,表现为初植密度大的林分中台湾相思的被压木、枯死木逐渐增多,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天窗。根据本试验的调查结果表明,17年生时A模式已基本变成纯林,B、C模式混交林中台湾相思的保存率仅为15%左右,湿地松的保存率大约65%。因此,从营林生产的角度出发,在10a生左右应进行适当的间伐,以调整营养空间,改善种间关系,促进主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研究和实践表明,以保留密度为1400~1500株.hm,混交林比例调整为2~3湿地松:1台湾相思较为适合。 4.结论与讨论 (1)沿海贫瘠山地,营造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林是成功的,在适宜的混交比例、配置和造林密度情况下,混交林与纯林相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是沿海较高海拔贫瘠山地培育湿地松用材林或水土保持林的较为理想的混交方式。 (2)湿地松与台湾相思混交宜采用星状或行状混交方式为好,其适宜模式为:混交比例1湿地松:1.5~2台湾相思--造林初植密度为4000株/hm~4800株/hm,同时应根据种间关系、林分郁闭度及立地条件等因素,在10年生左右时,应适量地进行一次间伐,改善种间关系,调整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以充分发挥混交林的多种效益,最终保留密度以1400~1500株.hm,混交林比例调整为2~3湿地松:1台湾相思较为适合。 (3)对闽南沿海山地,考虑到立地条件较差且易遭受台风的危害,为加速绿化贫瘠山地,培育纤维材,初植密度可适当大些。林分郁闭后,根据郁闭度、种间关系变化情况及林木生长发育规律等因素,进行多次适量地间伐。 参考文献1 徐文通.马尾松低产林套种柳杉的效益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3,16(5):18-20
 2 郑郁善,董建文,陈礼光.湿地松优化立木材积表的编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21(4):586-591.
 3 陈存及,陈伙法.主编.落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65-266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