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在营养液膜技术基础上构建以盘培多花黑麦草为主要内容的植物滤器系统,来降解浙江绍兴一印染厂的印染废水。结果表明,植物滤器降解印染废水效果明显,在系统运行30天后,印染废水的COD、BOD、SS分别降解了76%、85.8%、79.3%。并且在运行前期降解幅度较大,而运行后期降解幅度相对较小。
论文关键词:印染废水,植物滤器,多花黑麦草
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向水环境中排放的工业废水量也在不断增加,由此所造成的水污染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已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我国纺织工业量大面广,产生的废水数量多,浓度高,是对水环境污染构成严重威胁的工业污染源之一。在纺织工业废水中,以印染废水污染最为严重。印染废水因排放量大、水质复杂、处理难度高而成为废水治理工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近年来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给废水处理增加了难度。目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处理法、化学混凝法、化学氧化法、吸附法等。本研究构建了以盘培牧草为主要内容的植物滤器,利用NFT栽培的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来降解印染废水,以期为印染废水的生态净化开辟新的途径。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施
试验设施位于浙江大学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研究所的玻璃温室内,设施为多槽道栽培槽,基底是水泥结构,每槽长×宽×高为750cm×60cm×30cm,槽坡度为2°,每槽可利用种植面
浙江省水利厅科技专项资助项目(RCO910)
水调节池长×宽×高为230cm×160cm×150cm,可贮存水量5.5m,以水泵循环抽水,自动调时控制,试验设施如图1所示。
图1.植物滤器系统装置
Fig.1Thesystemofplantfilter
1.2试验材料
植物滤器试验牧草选用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在玻璃温室内采用NFT培,共有300盘牧草,育苗盘(底面510×250mm,厚0.7mm,含288个7×7mm方孔,孔面积占总面积11.1%;上口540×280mm,高60mm)上垫层为3层无纺布(10g/㎡),栽培槽槽面铺2层无纺布。每盘播量为5g,即39.2g/㎡。试验前牧草已用配方商品营养液培养30d,经过两次刈割(分别为播种后第20d和第30d),留茬高度60mm(与育苗盘上口平齐)。印染废水采自绍兴滨海工业区一印染厂。试验于2009年9月5日开始,至2009年10月5日结束。
1.3检测方法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悬浮物SS采用重量法测定;BOD采用国标法,即GB7488—1987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植物滤器对COD的降解效应
印染废水经植物滤器系统处理30天后,COD含量从初始的956mg/l下降到结束时的362mg/l,COD降解幅度达76%,从图2可以看出在最初15天内COD降解较快,降解幅度达52.8%,而后15天COD降解较慢,降解幅度为49%。

图2植物滤器对印染废水中COD的降解效果
Fig.2TheeffectsofplantfiltersondegradationofCODin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
2.2植物滤器对BOD的降解效果
印染废水经植物滤器系统处理30天后,BOD含量从初始的217mg/l下降到结束时的32mg/l,BOD降解幅度达85.8%,从图3可以看出在最初15天内BOD降解较快,降解幅度达66%,而后15天BOD降解较慢,降解幅度为56.7%。

图3.植物滤器对BOD的降解效果
Fig.3TheeffectsofplantfiltersondegradationofBODin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
2.3植物滤器对SS的降解效果
印染废水经植物滤器系统处理30天后,SS含量从初始的198mg/l下降到结束时的41mg/l,SS降解幅度达79.3%,从图4可以看出在最初15天内SS降解较快,降解幅度达59.1%,而后15天SS降解较慢,降解幅度为49.4%。

图4植物滤器对SS的降解效果
Fig.4TheeffectsofplantfiltersondegradationofSSin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
3结论与讨论
目前,在废水处理装置中,利用植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技术,从而提高净化效率的环境修复方法,由于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结果表明,以盘培多花黑麦草为主要内容的植物滤器对印染废水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印染废水进入植物滤器系统,经运行30天后,能降解COD达76%,BOD达85.8%,SS达79.3%,并且在开始15天内降解速度较快,后15天降解速度相对较慢。本研究所设计的植物滤器还具有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适于处理间歇排放污水等特点,在处理印染废水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明银安,陆晓华.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进展.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29(8):16~18.
2 侯文俊,余健.印染废水处理工艺进展.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35(2):57~60.
3 张林生.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及典型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
4 张宇峰,滕洁,张雪英等.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工业水处理,2003,23(4):23~26.
5 张旋,姜洪雷,曲和玲.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
6 陈群燕,钟卫国.AB生化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
2003 一2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