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乡镇企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其特殊的原因。深入分析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治理现状,找到污染治理对策的突破口,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乡镇工业环境污染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解决乡镇企业污染环境的对策
对于日益严重的乡镇企业污染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强有力管理对策和措施。王健民(1993)指出,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时期,法制、行政、技术、经济、宣传教育五种手段,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2000年,他进一步指出,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采用和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尤其是对具有市场经济特色的乡镇企业污染控制及生态破坏防治采用和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尤其必要。刘社、吴夏风(2000)认为要提高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综合决策能力,对政府官员和乡镇企业法人开展深入而广泛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并且认真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真正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对各级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之中。石立(2006)在《浅析我国乡镇工业企业环境污染及治理》一文中则认为,加强乡镇工业环境污染治理的根本途径在于消除环境保护中的行政体制障碍。因此要增大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争使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1%;在每年的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上保证基层环保部门的正常开支需要,使环保部门在查处污染企业时不再有顾虑;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环境保护事业,对其进行政策上的优惠,如工商、土地、建设、税收、信贷、物价等方面出台优惠措施,使其迅速产生效益,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环保产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费改税,将“排污费”改为“环保税”,使治污资金能有一个稳定的来源;积极探索排污权的交易,通过经济手段使污染企业自觉减少排污量,实现排污总量的控制;改变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指标,在试点城市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绿色GDP”,通过经济手段减少环境污染。
除了上面一些学者指出的对策以外,下面一些措施在解决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中也是非常必要的。
1.法制措施
乡镇企业过度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污染所隐含的恰恰是环境产权界定不清,因此制定《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法》脆弱性,从而明晰乡镇企业的环境产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的制定并且严格执行来规范乡镇企业的环境行为,对造成环境污染的给予严厉处罚,对保护环境资源的给予奖励。
2.行政措施
作为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制定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真正把环境保护纳入到对各级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之中,从而提高地方政府的综合决策能力。要竭力破除环境保护中的行政体制障碍,为此,应增大政府对乡镇企业环境保护的投入,力争使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l%。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适当提高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地方分成比例,在每年的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上保证基层环保部门的正常开支需要,另外还要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省对县、县对乡的转移支付。
3.经济措施
积极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环境保护事业,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环保产业,应拓宽激励资源,用制度创新来规范利益相关者的经济行为,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境税收、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政策,构建多元化的激励资源体系,以期实现乡镇企业、环境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快速和健康发展。
4.宣传教育措施
应从对政府官员和乡镇企业法人开展深入而广泛的环境教育入手, 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地方领导干部和乡镇企业领导者要抛弃先污染后治理即是牺牲环境换取发展速度的环境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玉安:健康发展乡镇企业——农村招商引资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J].消费导刊,2008(2)
[2]袁海平:论乡镇工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J].农业经济2003(6)
[3]石立:浅析我国乡镇工业企业环境污染及治理[J].农村经济2006(8)
[4]胡腾:公民环境权之法理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5)
[5]刘凌波:乡镇工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的利益博弈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6]芮黎明:乡镇企业发展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无锡乡镇企业污染状况调查[J].调研世界,2001(3):25-27.
[7]王淑平:乡镇企业环境保护困境及对策的理论思考,中国经贸导刊,2003(6):29.
[8]汪中华:乡镇企业污染的行为主体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技与管理,2006(6):1-4.
[9]郝飞麟、沈明卫:农村乡镇企业发展中环境污染的成因分析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7(3):168-170.
[10]刘社、吴夏风:河南乡镇工业二次创业中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经纬,2000(3):19-23.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