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绍了隐含碳价比公式的定义,对钢铁行业出口中的隐含碳进行了测算,提出隐含碳价比公式,用以说明在出口贸易中,特定行业、在特定的时间段,出口的利润能否平衡其产生的隐含碳所造成的环境成本,并给出三种价比结果所代表的经济学含义。给出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开发关键节能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隐含碳,钢铁,出口贸易,价比公式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普遍共识。而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已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要求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巨大压力。同时,现今的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产出了许多工业产品和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出于生产成本、环境保护、规避法律风险等多方面考虑,从中国大量进口初级工业产品和原材料,同时也将高耗能和高污染留在了中国,而仅承担少量的减排义务,也就是所谓的“碳泄漏”。
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对外贸易时也存在着类似的“碳泄漏”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和防范两国之间在进行对外贸易时所发生的“碳泄漏”现象对一方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内外诸多学者对于“碳泄漏”问题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隐含碳”的度量及测算方面。
对于隐含碳的计算,实际上是对物质流计算中物质隐藏流发展,在Wuppertal研究所比较完善的物质流计算框架中早就包含了进口物质隐藏流这一因子。不过由于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过程的发展,隐含或者隐藏流这一概念最早是在能源研究中提出的。1974年国际高级研究机构联合会(IFIAS)能源分析工作组的会议之后,产生了对能值的研究,以及进一步对水、污染物等的具体研究。实际上,隐含碳就是国际贸易中所没有考虑到的碳消耗,隐含碳实际上就是碳的转移排放。[1]
在隐含碳的度量方面,学者马述忠、陈颖(2010)[2]基于消费视角,发现中国在2000-2009年间保持贸易碳排放顺差,国外消费者消耗了大量来自中国的隐含碳排放,庞大的出口量使中国承受了更大的减排压力。You和Hewit(2008)[3]则运用投入与产出法分析了中国对英国出口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情况。张为付、杜运苏(2011)[4]则运用投入与产出法采用2000—2009 年连续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的失衡度问题。国内外学者在我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问题上也进行了广泛研究,且主要集中于2006 年以后。现有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测算我国对外贸易过程中总的隐含碳排放,另一个则是选择特定贸易伙伴考查我国双边贸易过程中的隐含碳排放。IEA对中国出口隐含碳的评估认为,2004年中国与能源相关的隐含碳排放出口占国内生产排放总量的34%;若考虑扣除进口的隐含碳排放,中国对外贸易引起的二氧化碳净出口可能为国内排放总量的17%左右[5]。Wang和Waton(2009)[6]对我国2004年出口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结论;Weber et al(2008)[7]提出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很有可能是中国碳排放量增长趋势的主要驱动因素的观点;Shui和Harriss(2006)[8]基于中美双边贸易的视角,研究发现,1997-2003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贸易品中隐含碳排放的增长率高于中国每年碳排放的增长率,而中国约有7-14%的碳排放是由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所导致的。另外国内学者如尹显萍和程茗(2010)[9]、石红莲和张子杰(2011)[10]等也同样对中美双边贸易中的隐含碳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得到相似结论。
二、隐含碳价比的定义
在《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计算—以水泥行业为例》一文中李丁、汪云林、牛文元,对2006年中国水泥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进行了计算,采用《中国水泥年鉴(2007)》中公布的中国2006年水泥综合能耗142干克标煤进行直接能耗计算,出口水泥在境内的CO2排放达到1 003.75万t,其中直接能源消耗生成C Oz513.05万t,工业过程生成C02 490.71万t。根据欧盟当年CO2交易最新价格和当年外汇中间价折算,水泥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析合1.87亿美元,也就是说进口国从中国获取了其中15.8%的利润率,超过中国水泥出口中平均8%一12%的利润率水平。以此为依据,笔者提出了隐含碳价比公式,在此公式中,我们变换了用于度量的参考系,将计算所得与数值“1”进行比较。通过此公式衡量特定行业的隐含碳水平,从而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特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福利损失。
本文所提出的隐含碳价比公式为:
(1)
(1)式中D为隐含碳价比;TC是特定行业对外贸易隐含碳的当期欧碳交易价格折合人民币;TP为特定行业出口所获取利润。D的结果有三种,即D<1、D=1、D>1。当D>1,则说明该行业的出口所获取的利润不足以抵消实际产生的隐含碳,该行业出口获得的利润无法平衡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当D=1,说明该行业的出口所获取的利润刚好抵消实际产生的隐含碳,处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当D<1,说明,该行业的该行业的出口所获取的利润可以抵消实际产生的隐含碳,并有剩余。
通过这个公式衡量特定行业的隐含碳水平,实际是以特定行业出口利润来作为参照系,度量隐含碳排放量折价,从而确定一定历史时期内由于特定行业出口隐含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福利损失。
三、隐含碳价比的计算过程
1、计算隐含碳排放方法
目前对隐含碳的计算学界主要有实测排放量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模型法、生命周期法等,权衡各种方法的利弊,本文以排放系数法作为测算隐含碳排放的方法。
排放系数法计算公式为:
E=EF产品x产品产量(2)
(2)式中E表示排放量,EF产品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时的CO2。
2、行业分类标准
本定义所指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分类。如钢铁行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02)中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行业代码32,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黑色金属冶炼及工业包括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铁合金冶炼等4个子行业。
3、行业出口利润两种计算方法
行业出口利润= (3)
(3)式中π为从事该行业的企业出口利润,可以由其年报中获得。
‚行业出口利润=行业总利润*(行业出口量/行业总产量)(4)
大部分情况下(3)式所给出获得行业出口利润的方法并不好找所需数据,故本文使用方法为(4),条件允许情况下(3)式所得行业利润更为精确。
2.碳交易价格
本定义所指碳交易价格为欧洲碳排放交易市场(EU-ETS)的碳交易价格的年平均。在所有通过交易所结算交割的碳交易量中,欧洲气候交易所占82%,是较为成熟的碳交易体系。
四、我国钢铁行业出口贸易中隐含碳价比的趋势分析
1、直接能源消耗产出量
2008年,吨钢综合能耗比2007年上升1.70kg/t,达到630.63kg/t。[3]标煤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1.96t(CO2)/t标煤,2008年,中国进口钢材1554 万吨,出口钢材5927 万吨,净出口钢材4373万吨。算得2008年钢铁出口直接能源消耗排放量7.32598*10^7t。
2、工业过程产出量
工业生产中排放的碳主要是在石灰石与白云石的受热分解。白云石可以作为炼钢时用的转化炉的耐火内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石灰石的作为熔剂。故本文以石灰石与白云石受热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为钢铁工业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根据行业通用数据:吨钢消耗白云石与石灰石的用量分别为:170kg/t、110kg/t。钢铁出口工业过程使用白云石与石灰石分别1.00759*10 ^7t、6.51970*10^6t。
表一钢铁初级熔炼/烧结程序中的白云石、石灰石排放系数
钢铁初级熔炼/烧结程序
|
排放系数考量参数
|
排放系数
|
系数选用
|
产品/原料名称
|
CO2排放因子
|
单位
|
造渣剂纯度值(%)
|
CO2排放系数
|
单位
|
来源
|
预设系数
|
白云石
|
0.477
|
公吨/公吨
|
100
|
0.477
|
公吨/公吨
|
GHG Protocol
|
石灰石
|
0.440
|
公吨/公吨
|
100
|
0.44
|
公吨/公吨
|
GHG Protocol
|
|
|
|
|
|
|
|
|
|
来源:《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2000-2008年物质流核算与核算指南》
根据《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2000-2008年物质流核算与核算指南》中给出的石灰石的排放系数为0.44,白云石的排放系数为0.477。故得工业过程的总排放量为7.67487*10^6 t。
3、根据上述数据算得总排放量为8.09347*10^7t。
4、以2008年欧盟碳排放交易价格计算隐含碳价格
据世界银行测算,2008年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碳排放价格为23欧元/吨。(注:2008年国内碳交易价格低于23欧元/吨,如2008年宝钢股份与以10欧元/吨向英国瑞碳、瑞士信贷集团出售碳排放量。本文以我国碳交易市场完善的理想情况结算,即按照欧盟碳排放交易价格计算)[5]1欧元兑10.2227人民币。[6]按欧盟交易价格和汇率,折算得到:8.09347*10^7t*23€/t=1.90295*10^11¥。
5、2008年钢铁境外市场总利润
从历史吨钢利润趋势分析,2008年行业吨钢利润550元/吨,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267元/吨。故境外市场利润为3.25985*10^11¥。
6、钢铁行业出口隐含碳价比
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
为了进一步揭示我国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的走势,本文引入了2002年至2009年我国钢铁行业的总产量、出口量、总利润、出口利润等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的隐含碳价比,并给予分析和说
明。
表二 2002-2009中国钢铁行业出口相关指标
年份
|
钢铁总产量
(万吨)
|
钢铁出口量
(万吨)
|
总利润
(亿元)
|
钢铁出口利润
(亿元)
|
2002
|
18224.89
|
545
|
92.7
|
8.753
|
2003
|
22233.60
|
696
|
610.6
|
19.114
|
2004
|
27279.79
|
1423
|
1084.9
|
56.592
|
2005
|
35239
|
2052
|
1037.4
|
60.409
|
2006
|
41878
|
4300
|
618.31
|
63.488
|
2007
|
56460.81
|
6264.63
|
776.73
|
86.182
|
2008
|
50048.80
|
5927
|
2752.684
|
325.985
|
2009
|
69243.72
|
2459.65
|
1826.681
|
64.887
|
数据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00-2009》
参照2008年隐含碳价比计算过程,结合2002-2009年钢铁行业各项数据,本文计算出各年的隐含碳价比如下:
表三中国钢铁行业2002-2009隐含碳价比
年份
|
总产量
WT
|
出口量
WT
|
总能耗折合标煤
WT
|
出口能源消耗折合标煤
WT
|
能源消耗排放二氧化碳
T
|
白云石用量
T
|
白云石产生二氧化碳
T
|
石灰石用量
T
|
石灰石产生二氧化碳
T
|
碳排放总计
T
|
碳交易价格
€
|
隐含碳排放折合欧元
€
|
隐含碳排放折合人民币
¥
|
隐含碳价比
|
2002
|
18224.89
|
545
|
24572.61
|
734.823
|
14402535.215
|
926500
|
441940.5
|
599500
|
263780
|
15108255.715
|
5
|
75405820.44
|
6.048
|
0.691
|
2003
|
22233.60
|
696
|
16671.496
|
5218840.501
|
10228868.480
|
1183200
|
564386.4
|
765600
|
336864
|
16209596.48
|
5
|
101927808.105
|
7.587
|
0.397
|
2004
|
27279.79
|
1423
|
29930
|
1561.243
|
30600362.8
|
2419100
|
1153910.7
|
1565300
|
688732
|
32370432.5
|
6
|
194222595
|
20.030
|
0.354
|
2005
|
35239
|
2052
|
36000
|
2096.313
|
41087749.369
|
3488400
|
1663966.8
|
2257200
|
993168
|
43744884.169
|
20.75
|
907706346.507
|
92.543
|
1.532
|
2006
|
41878
|
4300
|
27016.335
|
2774.016
|
54370713.6
|
7310000
|
3486870
|
4730000
|
2081200
|
59938783.6
|
15.92
|
954225434.912
|
95.604
|
1.506
|
2007
|
56460.81
|
6264.63
|
35690.007
|
3959.998
|
77615959.146
|
10649871
|
5079988.467
|
6891093
|
3032080.92
|
85728028.533
|
4
|
342912114.132
|
35.723
|
0.415
|
2008
|
50048.80
|
5927
|
31562.275
|
3737.74401
|
73259782.596
|
10075900
|
4806204.3
|
6519700
|
2868668
|
80934654.896
|
23
|
1861497062.608
|
190.295
|
0.584
|
2009
|
69243.72
|
2459.65
|
42889.560
|
1523.507
|
29860741.316
|
4181405
|
1994530.185
|
2705615
|
1190470.6
|
33045742.101
|
10
|
330457421.01
|
31.483
|
0.485
|
表格来源:作者根据行业数据统计得出
以上数据计算所用到的系数:
①石灰石吨钢资源消耗量大约为0.11t (行业认可数据)
②白云石吨钢消耗为0.17t/t 钢(行业认可数据)
③标煤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是1.96t(CO2)/t标煤
④白云石 0.477 (排放系数)t/t
⑤石灰石 0.44 (排放系数)t/t

图二: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的变化趋势图
结论:由上述曲线图可看出,2005年是我国钢铁行业隐含碳价比波动的拐点,2005年之后国家对钢铁行业的调控的政策的作用开始显现,具体体现在价比在曲线较低的位置浮动。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钢铁行业出口隐含碳价比在0.3-0.6的范围内波动。即,钢铁出口造成的环境成本占据出口利润的30%-60%之间。这是一个很高的比率。今后对于类似钢铁行业这样的高排放行业需要持续的监管、调控。
六、政策建议
自2005年4月1日起,取消钢坯、钢锭、生铁出口退税,这也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的控制力度。对于钢铁行业的出口,在短期以限制为主,类似钢铁行业这样的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应该限制其出口,为了避免贸易摩擦,也为我国赢得更多的国际事务发言权。[7]同样需要注意到的是,出口部门作为国民经济部门中全要素生产力最高的部门,出口部门的创造、优化要素分配和技术转移等途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8]所以在长期看来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开发关键节能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加大在低能耗、低排放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提高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是钢铁工业出口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2000-2008年物质流核算与核算指南.
[2]马述忠,陈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12),82-89.
[3] You Li, C.N. Hewitt. The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on national and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Energy Policy, 2008(6),1907-1914.
[4]张为付,杜运苏,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碳排放失衡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138-147.
[5]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China and India-Insights [M/OL]. Paris:IEA,2007,http://www.worldenergyoutlook.org/,2009.
[6] Wang Tao,Watson Jim.Who Owns China’s Carbon Emissions[J/OL]. Norwich: Tyndal, Centre2007. http://www.tyndall.ac.uk/publications/briefing_notes.bn23.pdf,2009.
[7] Weber Christopher L,Glen P Peters,Da B Guan.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exports to climate change .Energy Policy, 2008, 36(9): 3572- 3577.
[8] Shui Bin, Harriss Robert C.The role of CO2 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J].Energy Policy, 2006,34(18):4063-4068.
[9]尹显萍,程茗,中美商品贸易中的内涵碳分析及其政策含义[J],中国工业经济, 2010 (8),45-55.
[10]石红莲,张子杰,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隐含碳排放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4),56-64.
[11]李丁,汪云林,牛文元.隐含碳排放----以水泥出口为例.生态经济,2009(2).
[12]中国钢铁统计2008.2009,钢铁工业协会出版社.
[13]中国钢铁产业升级的特点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4] Feder G On Exports and Economics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2,(12):59—73 .
[15]盈利拐点已至——2008年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报总结,东方证券,2008
[16]'碳排放交易'研究,范为,宋鸿兵,房四海,2008(8)
[17]《钢铁行业的发展分析与总结》——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
[18]《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19]《中国化学工业年鉴2001-2002》
[20]《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00-2009》
[21]《中国钢铁出口贸易研究》扈德成 2007年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