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东盟出口贸易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基于多边贸易视角,国际贸易论文。
论文关键词:东盟出口贸易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基于多边贸易视角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东盟与中国双边经贸合作硕果累累,双边贸易总额以年均约20%的速度增长。2005年东盟成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成为东盟第五大贸易伙伴。但从中国与东盟的竞争关系来看,由于双方都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上,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凭借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生产服装、纺织、鞋类以及组装类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东盟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场集中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盟相近,在一定程度上,仍像东盟国家一样,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市场也主要依赖美国、日本、欧洲市场。经济结构和市场的雷同使得中国与东盟之间相对比较优势较小国际贸易论文,存在着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因此本文基于中国与东盟的竞争关系,以双方十五年多边贸易额数据为基础构建变量,采用VAR模型对中国对外贸易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首先研究了东盟贸易出口商品要素密集度结构,按照要素密集度对东盟出口商品进行分类,以便详细分析东盟不同要素密集度的商品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的影响以及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提出相应的对策。
2 贸易商品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
2.1 贸易商品的分类
对制成品进行详细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区分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规模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差异程度进行分类,但是会导致许多类别的产品重复出现,因此这种分类方法不是很明确,很难进行具体的分析。另一种则是按照技术密集度将制成品分为高技术含量、中高级技术含量、中低级技术含量、低技术含量制成品,虽然这种分类较为细致,但没有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利用这种分类方法对东盟制成品贸易状况进行分析就不够合理。
本文主要借鉴Lall(2000)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制成品竞争力时使用的分类方法,Lall根据研发投入的密集度对产品按照技术构成进行了分类,但使用的是STIC标准,而东盟的外贸数据主要都是HS标准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为了分析方便,本文根据世界海关组织编制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简称《HS》),把贸易商品按照HS根据不同的要素密集度分为五类:
1、初级产品(PP)
2、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RB)
3、低科技密集型产品(LT)
4、中等技术密集型产品(MT)
5、高科技密集型产品(HT)
2.2 东盟贸易出口结构变化
表1 近年来东盟贸易出口结构变化
年份
|
初级
|
资源密集
|
低科技
|
中等技术
|
高科技
|
1994
|
2.64
|
12.44
|
6.87
|
6.03
|
19.14
|
1995
|
2.29
|
10.91
|
6.28
|
6.58
|
19.75
|
1996
|
2.08
|
10.83
|
5.87
|
5.99
|
20.41
|
1997
|
1.98
|
10.96
|
5.59
|
5.78
|
21.04
|
1998
|
2.23
|
11.08
|
6.31
|
6.30
|
24.80
|
1999
|
2.01
|
10.56
|
6.06
|
6.36
|
26.84
|
2000
|
2.07
|
10.99
|
5.70
|
5.78
|
26.51
|
2001
|
2.18
|
11.47
|
5.90
|
6.19
|
24.81
|
2002
|
2.05
|
10.97
|
5.86
|
6.65
|
25.19
|
2003
|
1.94
|
11.48
|
5.77
|
7.62
|
25.10
|
2004
|
1.77
|
11.63
|
5.36
|
7.62
|
24.54
|
2005
|
1.65
|
12.85
|
4.72
|
7.62
|
23.57
|
2006
|
1.58
|
14.17
|
4.53
|
7.87
|
23.09
|
2007
|
1.63
|
13.37
|
4.70
|
7.63
|
23.25
|
2008
|
1.15
|
14.05
|
4.88
|
7.09
|
20.31
|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数据库整理而得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东盟高科技密集型产品、中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保持稳定的增长,但资源密集型产品增长的速度要快于高科技和中等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增长速度。初级产品和低技术产品的出口有所下降,增长速度也较为明显。
3 实证研究框架设计
3.1 研究思路
在分析东盟出口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时,按照上述商品分类标准,分别分析东盟五类不同要素密集度商品的出口对中国的影响,这样可以得到五个VAR模型,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别对每个模型分析,得出东盟出口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的或强或弱的影响。
一般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检验时序变量的单位根,(1)若时序变量是平稳的,则估计水平的VAR模型;(2)若时序变量是非平稳的国际贸易论文,则检验是否协整,若不存在协整,则估计差分的VAR模型;若存在协整,则估计误差修正模型或水平的VAR模型,然后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3.2 数据的来源及变量处理
本文实证分析所选用的变量包括中国外贸总额、东盟各类商品出口额,采用的数据为1994—2008年东盟基于《HS》的贸易出口数据,所有东盟原始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我国各年贸易数据来源于世贸组织数据库。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我们对上述各经济变量都取自然对数。这样,一方面容易得到平稳序列,而且不改变序列数据的特征,另一方面,各个变量均成了无量纲的单位,便于直接运用计算机模拟进行估算。
表2 中国外贸总额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
总额
|
年份
|
总额
|
年份
|
总额
|
年份
|
总额
|
年份
|
总额
|
1994年
|
236621
|
1997年
|
325162
|
2000年
|
474297
|
2003年
|
850988
|
2006年
|
1760439
|
1995年
|
280864
|
1998年
|
323949
|
2001年
|
509651
|
2004年
|
1154555
|
2007年
|
2176175
|
1996年
|
289881
|
1999年
|
360630
|
2002年
|
620766
|
2005年
|
1421906
|
2008年
|
2563260
|
数据来源:世贸组织数据库
表3 东盟各类商品出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
初级
|
资源密集
|
低技术
|
中技术
|
高科技
|
1994年
|
11385
|
53750
|
29669
|
26070
|
82701
|
1995年
|
12091
|
57698
|
33213
|
34805
|
104501
|
1996年
|
12441
|
64820
|
35109
|
35858
|
122112
|
1997年
|
12093
|
66823
|
34091
|
35223
|
128278
|
1998年
|
11324
|
56295
|
32062
|
31992
|
125978
|
1999年
|
11054
|
58167
|
33378
|
35012
|
147806
|
2000年
|
14462
|
76923
|
39894
|
40436
|
185593
|
2001年
|
14046
|
73764
|
37899
|
39782
|
159498
|
2002年
|
13960
|
74571
|
39862
|
45198
|
171209
|
2003年
|
15073
|
89388
|
44927
|
59353
|
195435
|
2004年
|
16936
|
111358
|
51313
|
72932
|
234967
|
2005年
|
18070
|
141124
|
51777
|
83699
|
258879
|
2006年
|
20384
|
182246
|
58336
|
101255
|
296976
|
2007年
|
24493
|
201272
|
70726
|
114878
|
350062
|
2008年
|
20325
|
249216
|
86544
|
125725
|
360102
|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数据库整理而得
以Y表示中国对外贸易总额,X1表示东盟初级产品的出口额,X2表示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额,X3表示低技术产品的出口额,X4表示中等技术产品的出口额,X5表示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额。
3.3 模型的设定
3.3.1 若干假设
(1)分析对外贸易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是从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总额来度量,因此本文通过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来度量我国对外贸易受到的影响。
(2)本文所指的对外贸易专指货物贸易,不包括服务贸易。
(3)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不考虑经济波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特殊因素的影响。
3.3.2 VAR模型的构造
一般传统的回归模型都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利用模型对经济主体的行为做出描述,然后分析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但是这种模型存在一些缺陷,就是把一些变量看成是内生的,把另一些看成外生的或前定的,但这两个变量可能是互为因果的;另一种缺陷是在构造联立方程时,为了使模型可识别国际贸易论文,必须舍去某些变量。VAR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不考虑经济理论,而直接考虑时间序列的各经济变量间的关系。
VAR模型的表达式为:

其中, , , ;
是 向量组成的同方差平稳的线性随机过程, 是 的系数矩阵, 是 向量的i阶滞后变量 是误差项,在本模型中可视为随机干扰项。
4 东盟出口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变量平稳性分析
运用ADF检验法对变量以及它们的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借助Eviews5.1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得到以下检验结果,以东盟初级产品出口单位根检验为例。
表4 序列X1的ADF检验结果
|
|
|
|
|
|
|
|
|
|
|
|
|
t-Statistic
|
Prob.*
|
|
|
|
|
|
|
|
|
|
|
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 statistic
|
-2.319299
|
0.3989
|
Test critical values:
|
1% level
|
|
-4.800080
|
|
|
5% level
|
|
-3.791172
|
|
|
10% level
|
|
-3.342253
|
|
|
|
|
|
|
|
|
|
|
|
从表4可以看出,检验t统计量值是-2.31,比显著性水平为10%的临界值都要大,所以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若t统计值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的临界值,表明至少可以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认为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
根据上述分析方法,得到Y、X1、X2、X3、X4、X5的ADF检验结果,归纳如下:
表5 各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
结论
|
变量
|
结论
|
Y
|
非平稳序列
|
X3
|
非平稳序列
|
△2Y
|
二阶单整序列
|
△2X3
|
二阶单整序列
|
X1
|
非平稳序列
|
X4
|
非平稳序列
|
△2X1
|
二阶单整序列
|
△2X4
|
二阶单整序列
|
X2
|
非平稳序列
|
X5
|
非平稳序列
|
△2X2
|
二阶单整序列
|
△2X5
|
二阶单整序列
|
4.2 协整检验
由于Y、X1、X2、X3、X4、X5都是同阶单整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进一步我们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以Y与X1作为一组时间序列检验为例。
表6 Y与X1的协整检验
Unrestricted Cointegration Rank Test (Trace)
|
|
|
|
|
|
|
|
|
|
|
|
Hypothesized
|
|
Trace
|
0.05
|
|
No. of CE(s)
|
Eigenvalue
|
Statistic
|
Critical Value
|
Prob.**
|
|
|
|
|
|
|
|
|
|
|
None
|
0.613339
|
15.67837
|
20.26184
|
0.1900
|
At most 1
|
0.299755
|
4.275893
|
9.164546
|
0.3726
|
|
|
|
|
|
|
|
|
|
|
Unrestricted Cointegration Rank Test (Maximum Eigenvalue)
|
|
|
|
|
|
|
|
|
|
|
Hypothesized
|
|
Max-Eigen
|
0.05
|
|
No. of CE(s)
|
Eigenvalue
|
Statistic
|
Critical Value
|
Prob.**
|
|
|
|
|
|
|
|
|
|
|
None
|
0.613339
|
11.40247
|
15.89210
|
0.2234
|
At most 1
|
0.299755
|
4.275893
|
9.164546
|
0.3726
|
|
|
|
|
|
|
|
|
|
|
从协整检验的特征根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的结果看出,Y与X1不存在协整关系。按照以上相同的方法对Y与X2、Y与X3、Y与X4、Y与X5进行协整检验,结论如下:
表7 中国外贸总额与东盟各类商品出口额协整关系
检验组
|
是否协整
|
协整方程
|
Y与X1
|
否
|
无
|
Y与X2
|
是
|

|
Y与X3
|
是
|

|
Y与X4
|
是
|

|
Y与X5
|
否
|
无
|
4.3 模型的建立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3.1中国对外贸易与东盟初级产品的出口
由于Y与X1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首先对原序列进行差分使其平稳,然后在估计差分的VAR模型基础上得到脉冲响应函数图。脉冲响应函数的意思是在扰动项上加上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于变量当前值和未来所带来的影响。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国际贸易论文,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它的变量。
首先建立差分的VAR模型,然后给X1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得到关于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脉冲响应函数图:

图1 东盟出口初级产品对我国外贸总额的冲击
在图1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期间数,纵轴表示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化程度,曲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了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对东盟出口初级产品的冲击反应。由图可见,当本期给东盟初级产品出口额一个正冲击时,将给中国对外贸易总额Y带来一个反向的冲击,但这一冲击并没有长久的持续效用。从第2年到第4年,我国外贸总额是上升的,在10年内,有6年是上升的。可见,在总体趋势上我国外贸总额是受到正向冲击的,初级产品的出口在中长期有利于我国外贸总额增加,但长期趋势不是十分明显。
4.3.2中国对外贸易与东盟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图2 东盟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对我国外贸总额的冲击
由图2可以看到,给东盟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额一个正冲击,对中国对外贸易总额Y将一直产生负的效应,这种效应在前2期较小,但从第3期开始出现逐渐增强的趋势。短期内,中国贸易总额是呈下降趋势的,但从长期来看,这种下降趋势有所减缓。可见,东盟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不利于我国外贸总额增长。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