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我国是世界服装出口的第一国,占全球服装总出口1/3多。目前,我国服装产品的竞争优势备受争议,本文以TC指数和RCA指数出发,分析我国服装产品及其附属品的国际地位、国际竞争力以及目前遇到的问题,并对中国服装产品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服装产品,国际竞争力,出口退税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提出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在他的《国富论》中指出国际分工的原因是各国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这种绝对差别是由一国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或其历史条件形成的,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商品,进口其不具有优势的商品。随后,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hard,1817)提出了相对优势贸易理论,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认为一国不仅可以生产和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也可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没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通过分工,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各国的社会福利同样都会得到提高。各国无论处于何种经济发展阶段,都可以“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来确定其在国际分工的位置,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利。其后出口退税,瑞典经济学家厄里·赫克歇尔(Eli Filip Heckscher,1918)和伯尔蒂尔·俄林(BertilGotthard Ohlin,1933)提出了要素禀赋论。认为国际分工应建立在各国要素禀赋基础上,一国应该从事较为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富裕的生产要素商品的出口,进口较为密集地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分工和交换将会使贸易双方的经济水平得到发展,社会福利得到改善。
服装产业是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产品生产的工序多、流程复杂,人员构成杂乱,操作者文化水平普遍较底,生产的手工操作程度较高。而中国是一个拥有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服装针织技术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服装手工制作技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服装产业具有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装产品迅速销往世界各地,1995年已跃居世界服装出口第一位。但是随着我国服装产业在迅速的发展中阻力也越来越来大,虽然政府一直在政策上比较扶持服装产业,但是在中国的服装产业在全球出口过程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我国服装产品进出口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产品就是中国出口的主导产品,服装产业也成为吸收劳动力最多的产业。本文以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TC)第四修订版作为服装产品分类的方法统计。以SITTC分类中第84章即服装及其附属产品以及84章下属的7个分支(SITC841、SITC842、SITC843、SITC844、SITC845、SITC846、SITC848)作为本文分析。
(一)我国服装产品在全球份额不断提高但在我国份额却不断下降
从表1可见,1993年至2008年我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较为迅速,出口总额从1993年的184.41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204.0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4.56%;服装贸易顺差规模也不断扩大,从 1993年的178.90亿美元提高到2008年的1181.22亿美元;在全球服装产品出口总份额也不断提高,从1993年的14.38%提高到2008年的34.30%,说明中国的服装产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但是服装产品在中国总货物出口比重却从1993年的20.10%下降到2008年的8.42%,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在不断完善,已经从以前单一的劳动密集型主打产品发展成了以资本、技术密集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为主的结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服装产品高额的贸易顺差已经引发一些国际摩擦,服装产品在出口过程遇到很多困难。
(二)我国服装产品出口深受本国出口退税政策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
从表1可见,出口退税成为调节我国服装产品出口的有效杠杆论文的格式。在世界和我国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出口退税,出口退税税率调整似乎成了最常用的手段。1995年中国经济出现过热的现象,服装出口也是快速增加,1994年出口同比增长28.69%。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发展,中央几经下调出口退税率。税率下调过程中也带来服装产品1995年、1996年出口额大幅下降。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服装出口同比下降了5.52%,面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困境中央又对出口退税率几经上调,在1999年达到了17%的全额退税。2000年服装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9.92%,贸易顺差同比增长20.37%。
200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中央再度调低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但由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使得退税率变化未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很大的影响,服装产品的出口依旧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萎缩现象,我国服装出口受到严重打击,国内很多服装出口企业纷纷倒闭。根据我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09年我国服装出口总额为1070.5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1%。服装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又再次被调高来刺激我国服装产品出口,2009年服装产品的出库退税率几经上调达到了15%, 2010年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26.38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89.34%。
表1:1993-2008年我国服装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表
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
服装产品
出口总额
|
出口
增长率
|
服装产品
进出口差额
|
服装产品
中国出口份额
|
服装产品
全球出口份额
|
纺织品服装
退税率
|
1993
|
18441.25
|
-
|
17889.74
|
20.10%
|
14.38%
|
-
|
1994
|
23731.37
|
28.69%
|
23109.34
|
19.61%
|
19.91%
|
17%
|
1995
|
24048.88
|
1.34%
|
23079.93
|
16.16%
|
15.66%
|
13%,10%
|
1996
|
25034.47
|
4.10%
|
23989.99
|
16.57%
|
15.40%
|
10%,6%
|
1997
|
31803.25
|
27.04%
|
30685.92
|
17.40%
|
17.54%
|
6%
|
1998
|
30048.08
|
-5.52%
|
28976.07
|
16.35%
|
16.62%
|
6%,11%
|
1999
|
30078.05
|
0.10%
|
28976.09
|
15.43%
|
16.68%
|
11%,13%,17%
|
2000
|
36070.93
|
19.92%
|
34878.99
|
14.47%
|
18.64%
|
17%
|
2001
|
36650.21
|
1.61%
|
35375.72
|
13.77%
|
18.87%
|
17%
|
2002
|
41301.52
|
12.69%
|
39945.10
|
12.68%
|
20.31%
|
17%
|
2003
|
52060.76
|
26.05%
|
50639.20
|
11.88%
|
22.31%
|
17%
|
2004
|
61856.41
|
18.82%
|
60314.06
|
10.43%
|
23.68%
|
17%,13%
|
2005
|
74162.52
|
19.89%
|
72534.00
|
9.73%
|
26.33%
|
13%
|
2006
|
95387.77
|
28.62%
|
93663.94
|
9.84%
|
30.39%
|
13%,11%
|
2007
|
115520.13
|
21.11%
|
113544.03
|
9.47%
|
32.64%
|
11%
|
2008
|
120404.75
|
4.23%
|
118122.25
|
8.42%
|
34.30%
|
11%,13%
|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数据网
二、我国服装产品出口优势分析
本文利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SpecializationCoefficient, 以下简称TC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以下简称RCA指数)的测算方法来计算服装产品及其附属产品(SITC84)下的7个具体服装分类来分析我国在世界服装行业中的地位。
(一)我国服装产品国际竞争优势
TC指数一般用来反映相对于世界市场上某国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
其中, ,某国i产业的出口额, 某国i产业的进口额。反映一国某一产业部门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如果TC>0,表示该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出口退税,具有贸易竞争优势数值越大,优势越大。反之,如果TC<0,则表示该国是该产品的净进口国,该种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处于竞争劣势
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服装产品总体的国际竞争力非常强,作为纺织强国的地位不容置疑。其中针织类服装(SITC843,SITC844)的竞争力最高,;织物服装配件(SITC845)竞争优势提高的最快,TC指数从1993年的0.36提高到2008年的0.94,说明随着织物服装配件在服装中重要性和价值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中国纺织企业的重视。但值得注意的除了织物服装配件以外,其他服装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均略有下降。
表2:1993-2008年我国服装产品TC指数表[①]
时间
|
男式
梭织服装
|
女式
梭织服装
|
男式
针织服装
|
女式
针织服装
|
其他
织物服装
|
织物
服装配件
|
皮毛革类
服装
|
1993
|
0.98
|
0.98
|
0.99
|
0.98
|
0.96
|
0.36
|
0.96
|
1994
|
0.98
|
0.98
|
0.98
|
0.99
|
0.96
|
0.45
|
0.96
|
1995
|
0.97
|
0.98
|
0.99
|
0.98
|
0.96
|
0.23
|
0.95
|
1996
|
0.97
|
0.98
|
0.99
|
0.99
|
0.96
|
0.20
|
0.96
|
1997
|
0.96
|
0.97
|
1.00
|
0.99
|
0.96
|
0.45
|
0.97
|
1998
|
0.96
|
0.96
|
0.99
|
0.99
|
0.96
|
0.48
|
0.97
|
1999
|
0.95
|
0.95
|
0.99
|
0.98
|
0.95
|
0.46
|
0.97
|
2000
|
0.95
|
0.95
|
0.99
|
0.98
|
0.95
|
0.60
|
0.97
|
2001
|
0.95
|
0.95
|
0.99
|
0.98
|
0.93
|
0.64
|
0.97
|
2002
|
0.95
|
0.95
|
0.98
|
0.98
|
0.93
|
0.71
|
0.97
|
2003
|
0.95
|
0.95
|
0.98
|
0.98
|
0.94
|
0.81
|
0.97
|
2004
|
0.95
|
0.95
|
0.98
|
0.98
|
0.94
|
0.88
|
0.97
|
2005
|
0.97
|
0.95
|
0.96
|
0.97
|
0.98
|
0.95
|
0.91
|
2006
|
0.97
|
0.95
|
0.96
|
0.98
|
0.99
|
0.97
|
0.93
|
2007
|
0.95
|
0.96
|
0.98
|
0.99
|
0.97
|
0.93
|
0.95
|
2008
|
0.94
|
0.96
|
0.97
|
0.99
|
0.97
|
0.94
|
0.94
|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数据网
(二)我国服装产品国际比较优势
RCA指数用来判断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其中: 表示某国i种产品的出口值;X代表某国的出口总值; 代表世界i种某产品的出口值; 为世界市场的出口总额。如果 ,i类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大,数值越大, 表明优势越显著。 如 ,则表示不具备比较优势。从表3可知,我国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较大的,但是梭织类服装(SITC841,SITC842)、其他织物服装(SITC845)和皮毛革类服装(STIC848)的比较优势均在不断下降,针织类服装和织物服装配件略有上升。说明我国服装产品及其附属品比较优势在不断弱化。
表3:1993-2008年我国服装产品RCA指数表
时间
|
男式
梭织服装
|
女式
梭织服装
|
男式
针织服装
|
女式
针织服装
|
其他织物
服装
|
织物服装
配件
|
皮毛革类
服装
|
1993
|
6.98
|
6.68
|
3.88
|
3.44
|
4.85
|
3.63
|
6.92
|
1994
|
7.38
|
6.76
|
4.34
|
3.83
|
7.60
|
3.52
|
7.68
|
1995
|
6.18
|
5.56
|
3.56
|
3.35
|
4.68
|
3.37
|
7.68
|
1996
|
6.04
|
5.52
|
4.05
|
4.38
|
4.76
|
3.31
|
7.91
|
1997
|
5.49
|
4.95
|
4.47
|
6.13
|
4.57
|
4.19
|
7.45
|
1998
|
4.73
|
6.20
|
5.21
|
5.86
|
4.57
|
3.93
|
7.18
|
1999
|
5.11
|
4.52
|
4.89
|
5.05
|
4.79
|
3.40
|
7.06
|
2000
|
5.77
|
4.55
|
4.59
|
4.45
|
4.74
|
3.73
|
7.45
|
2001
|
4.51
|
4.16
|
4.02
|
3.75
|
4.25
|
3.45
|
7.08
|
2002
|
3.67
|
3.86
|
3.87
|
3.87
|
3.80
|
3.36
|
6.59
|
2003
|
3.43
|
2.90
|
4.00
|
4.07
|
3.11
|
3.34
|
6.52
|
2004
|
3.21
|
3.42
|
3.99
|
4.12
|
3.31
|
3.78
|
5.88
|
2005
|
3.48
|
3.39
|
3.86
|
3.46
|
3.57
|
3.50
|
5.47
|
2006
|
3.68
|
3.42
|
4.45
|
4.51
|
3.89
|
3.55
|
4.15
|
2007
|
3.03
|
3.18
|
5.49
|
4.75
|
3.79
|
3.61
|
3.58
|
2008
|
3.41
|
3.31
|
5.26
|
4.47
|
3.72
|
4.00
|
3.43
|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数据、中国统计网数据分析计算
三、我国服装产品优势弱化原因
(一)我国服装企业规模小而数量多,应对风险能力弱。
我国的服装行业中,中小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平均规模偏小,技术装备参差不齐,自动化水平低,企业管理水平低,交易成本高,内耗大,使得我国纺织工业劳动生产率与先进国家差距较大。以涤纶企业的规模为例,西欧是我国的3.5倍,美国是12倍,日本是13倍出口退税,韩国是30倍,台湾是35倍。我国中小企业在产品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方面比较弱,一旦遇到外在贸易风险几乎无力应对。
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关税壁垒”和配额的取消,国际市场上针对我国服装产品采用更多的贸易限制方式。1995~2008年,世贸组织成员中涉及纺织行业的反倾销案件总数为271起,涉华纺织行业59起反倾销案件占同期全球纺织行业反倾销的21.8%。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取消,2005~2008年国外对华纺织品服装发起的34起特保调查。以及目前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遇到的以绿色贸易壁垒为主的技术贸易壁垒。针对这些新型的贸易壁垒,中国的中小服装企业几乎没有什么应对措施,一旦被宣布进行反倾销或者特保调查,只有退货和赔付。
(二)成本而不是质量成为我国服装出口的关键因素
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大服装出口国,但出口的服装产品大多是中低档产品,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上以价取胜而非质量和品牌。目前最为有效的促进服装出口的杠杆出口退税的作用也是减少出口的成本,减轻出口企业负担。美国纺织组织委员会(NCTO)称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裤子、内衣、衬衣及其他服装较美国制造商价格低76%,较其他国家出口的同类服装价格低58%。低廉的服装价格不可能我国服装产品竞争的永久优势,一方面我国服装低廉价格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服装贸易摩擦。另一方面,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服装原料如棉花、化纤价格增加以及周边国家服装产业的兴起都预示着我国服装不能完全以成本作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论文的格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