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非农用地流转的需求困境和解决途径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2.3 政府和村集体追求 GDP、财政收入增长,对土地流转的需求

县以下各级地方政府,在改革后才进入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尽快完成地方政府的资本原始积累是财政分权后地方政府的重要行为特征,以地生财是地方政府原始积累的最 佳选择[8]。加之城市建设欠债太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落后,居民居住条件急需改善,这也迫使地方政府通过组织流转城市郊区的土地,出让土地筹集资金来改善基础设施和

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环境[9]。政府也更希望通过土地流转,市场价格将土地资源配置给 边际报酬率比较高的部门和产业,获得更高的财政收入。论文格式。

2.4 统筹城乡发展,兼顾效率与公平,社会对土地流转的需求

曲福田等(2005)学者通过对天津市等 6 个典型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损失的计 量论证,认为经济增长与耕地数量间存在类似“倒 U”型关系,从而提出耕地库兹涅茨曲 线[10]。李海鹏等(2006)对耕地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扩展,认为在控制其他条件的情况 下,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耕地非农流失量增多,且收入差距越大,这种影响的效果越恶 劣[11]。因此,现阶段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以社会整体福利提高为目的,协调公平 和效率的关系,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收入相比,1978 年为

2.68 倍(农民的年收入为 134 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316 元),到 2007 年虽然农民的收入达到 4140 元,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13786 元,差距扩大到 3.33 倍。收入差

距的扩大,不利于各方面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而且会导致社会不满,甚至激发社会矛盾。 兼顾效率与公平,缩小城乡差距,藏富于民是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并且高速发展的明智 之举;是刺激社会消费,用消费增长带动投资增加的长久之策。对于“身无长物”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唯一财产,要想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盘活农民手 中的土地。而广东、苏南、温州等地的许多实践也证明,土地合理流转对维护农民权益,

让农民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作用巨大。

3. 土地流转困境

针对以上四种需求,希望获利的农民,为农民打抱不平的学者,渴望谋取暴力的开发商等,发出了种种对土地流转的诉求。大部分支持土地流转的观点认为:土地流转能 为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提供土地条件和资金;土地流转能降低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成本;土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城镇工业的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12];土地流转能改变政府在土地征 用一级市场中的垄断地位,提高农民在土地交易中的谈判地位,让一部分土地增值收益 回归农民手中;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土地流转能带动其它要素流动,否则会 对其它要素流动起限制作用[1]4;土地流转有利于集体土地在市场配置过程中提高土地使 用效率[13]。

纵然土地流转有诸多的优点,但是中国土地流转仍一次次步入困境,引发了失地人民之争、社会稳定之争、粮食安全之争、大量囤地之争。而引发诸多矛盾的原因在于土 地流转存在以下四点困境:

3.1 经济承载力与土地流转的困境

所谓经济承载力指一个地区依靠土地投入取得工业发展后,工业以及工业带动的其它二、三产业,所能持续维持具有一定物质生活水准的人口数量。众所周知,土地流转 是由经济繁荣、农村城镇化、城市扩张带动的,是生产力提高后,劳动分工,农民从农 业部门向非农就业部门转变的结果。2000年中国大陆人均GDP沿海高出内陆2283元人民 币,由此可看出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东部经济最富裕。 而尤属东部京津唐、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三地区工业起步最早,早已形成了繁荣的 商业圈、工业圈,政府财力雄厚,农民就业机会多,法制也比较健全。农地流转创新模 式,首先在这几个地区自发兴起。工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急剧需求是刺激当地非农用地流转的直接主要原因,但随即失地农民在新起的二、三产业部门找到了非农就业机会,

摆脱了对农业生产的依赖,也减轻了政府用于安置失地农民的财政负担。因此,稳定的 土地流转必须依靠当地现在或不远预期内强有力的经济承载力作保障。

不考虑地区优势,政府为了刺激当地工业发展,大面积圈屯土地,通过非农用地流转,用于低效率的工厂建设,最后农民无法找到非农工作,政府从工厂中获得的税收又 不足以安置失地农民。这是近几年来许多经济发展薄弱地区盲目追求工业化、城镇化的 普遍“短视行为”,最后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赔了土地又折了经济。虽然市场价格能够调 节资源合理分配,但毕竟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边际收益过低,农民缺乏土地增值观念, 并且又没有足够的储蓄应付突发事件,土地自由流转能否逃脱政府“短视行为”这一困境, 还有待验证。

3.2 政府、村集体组织流转与农户自行流转的困境

政府组织流转有利于降低组织不同农户联合大面积流转的成本,满足工业化对大面积土地利用的需求,调节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但地方政府和村集体有强度很高的土地控 制权利,容易导致违法违规、效率低下、分散利用、收益分配混乱等危机失地农民生存 保障和土地合理、高效利用的行为。

从城市扩张和工业化对土地需求和土地供给来看,据统计,1986-2002年间,全国 每年约有16.84 万公顷的耕地转换成非农利用[14],相对约2.4亿户农户,平均每户耕作面 积大约7亩的中国,也就是每年约30万户农户成为城市化的土地供给者。庞大的需求与相 对更加零散的供给,必然导致土地流转市场的无序性、供给的盲目性。拿宅基地流转方 面讲,城市房地产的繁荣,本就是资本聚集、投资旺盛的结果,农村宅基地想通过流转 分享城市房产繁荣的一杯羹,最后到底是起到缓解城市住房刚性需求压力的作用,还是 成为商人、投机者们的另一个投机对象,很难确定。并且宅基地流转市场一旦被开放, 极渴望获取利益的农民,会不会像小商品市场一样,贱卖自己的房产,扰乱城市房地产 市场秩序。

3.3 环境生态保护、粮食安全与土地流转的困境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房地产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之探讨
下一篇论文:分阶段投资项目决策研究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